物種滅絕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令人惋惜的事情,但這種事情的确每天都在發生,尤其是在人類文明快速發展的當代,有些物種黯然離場退出曆史舞台。正所謂,我們從未相識,但聽聞已經是永别!
7月21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國長江裡的兩個物種登上名錄,其中長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确定滅絕,長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滅絕。
鲟魚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魚類,最早可以追溯至恐龍時代,在漫長的發展演化之路上,鲟魚的改變比較小,現代鲟魚的身體上有着它們祖先的神韻,因此又被稱之為活化石。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最新的物種紅色目錄,在地球上現存26種鲟魚,無一例外都有滅絕的危險。
其實長江白鲟的滅絕并不是發生在現在,根據專家的推測,最早在2005年、最晚在2010年長江白鲟就已經滅了,上一次的目擊記錄發生在2003年1月份,漁民誤捕了一條長3.3米、重量116公斤的白鲟。
經過專家們的救治,它被放生了,雖然它的身體内被植入了定位器,但是在那之後人類行為再次見到白鲟,也從未搜尋到信号!
比長江白鲟稍微幸運一點的是長江鲟,它們又被稱之為達氏鲟,雖然長江鲟已經野外滅絕,但是在繁育基地仍然有9條從野外捕撈的成熟長江鲟。
物種的滅絕是徹底從這個世界告别,人類沒有任何辦法來複活這些生靈。
從地球上的生物發展演化史來看,物種滅絕比較常見,目前已知就有五次規模較大的物種滅絕事件,而那些規模較小的有二十餘次,每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都會導緻百分之八十的物種消失在這個地球之上。
上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接近10公裡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導緻統治地球1.6億年之久的恐龍消失了。那一次的災難性事件,讓恐龍退出曆史舞台,同時也為人類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人類的快速發展或多或少在反饋着地球,地球的生态環境、氣候環境都在受到人類活動影響,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或正在發生
地球上在最近的5-6億年間已經經曆了5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我們不可否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它會到來,而有些科學家認為第六物種滅絕事件或正在發生。
在《科學進展》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人類的活動遷徙在影響其它哺乳動物的生存。從科學家目前發掘的化石證據,再加上人類的遷徙活動,兩者之間是緊密的正相關,其中有着必然的聯系!
科學家根據現有的數據通過計算機模拟,發現在最近的12萬年内哺乳動物的滅絕速度是極大值,通過模拟的結果預測,到2100年将會有550種哺乳動物消失滅絕。
物種滅絕已然成為老生常談的問題,在今年的1月份美國一個科學家團隊在《生物學評論》(Biological Reviews)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通過各種數據的彙總它們得出結論: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或正在發生!
有些細節被科學家忽略了,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統計的主要是哺乳動物和一些鳥類,通過它們統計出的生物滅絕速率并不準确。
因為在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裡,無脊椎動物占據上風,可以達到95%左右,如果統計數據加上衆多的無脊椎動物,你會發現地球生物的滅絕速率達到了驚人的7.5%-13%。
對人類會有影響嗎?
人類文明自從走出非洲,開始快速發展很快就站到了食物鍊的頂端,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自信感開始爆棚。人類文明的快速發展,對地球生态系統和氣候環境都帶來負面影響,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緻一些物種的消失滅絕,在這一點上我們是難辭其咎的。
很多人認為物種滅絕跟我們沒有任何關系,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如果地球上發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人類不僅僅是罪魁禍首,很可能還會成為“主人公”。從現有的物種滅絕事件來看,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之後,地球上占據主要生态位物種最容易受到波及。
正所謂“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那麼對于螞蟻來說你可能認為物種滅絕事件很難影響到它們,但是對于人類來說卻很難獨善其身!
物種的多樣性決定着地球生态系統的穩定性,每一種都極其珍貴!
目前我們面臨着很多的問題,尤其是溫室效應導緻全球平均氣溫持續升高,等到氣候變化積累到一定規模,将引起異常天氣的出現,近今年地球上的部分地區或者國家出現的極端高溫、極端低溫以及暴雨等就是最鮮明的例子!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