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凡是省直機關處級以下,都是小(老)兵,都是搬磚一線,約等于普通工作人員,沒有待遇分别。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标準》,将“處級以下”劃為同一檔,管你什麼科員、正科級,一視同仁。
02
省直機關處級以下不限職數,都是機關自行提拔的,換言之就是自然晉升,用青春換年限。
以本科進單位為例,隻需要7-10年即可成長為一級主任科員,到點就提,熬資曆既可。
如果特别在意級别,省直機關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單位天花闆高,個人的天花闆也就相應高。
03
35歲以下的一級主任科員,意味着此人已經具備提拔進步的條件,隻不過還沒進入賽道,前途拭目以待。
40歲以上如果還是一級主任科員,尤其是職級并行後,連四級調研員也升不上去的話,基本可以認為此人不受領導待見,在單位屬于極度邊緣的人物。
04
如果有心想要提拔,到了一級主任科員這位置,才是成敗的關鍵節點。
這時候你的表現、同事的風評、尤其是跟在位領導的關系,比之前的七八年要重要10倍不止。
05
眼界高。
雖然隻是個處級以下的兵,但因為單位平台高,名聲響,容易獲得(表面上的)尊敬。
對上一級就是國家部委、平級是其它省直機關,到省裡各地方調研就是“下去檢查”,有單位的名頭在,工作對象一般都會高看一眼。
06
不接地氣,習慣性紙上談兵,對基層情況一知半解。
很多年輕人一畢業就進省直機關,盡管待了十來年,級别上已經是正科,但由于沒有基層經驗,工作更偏于紙面化、機關化。
坐辦公室久了,對群衆工作和實際情況并不了解,沒有得到過考研和錘煉,不夠潑辣,情商和工作能力差了基層同齡人一大截。
這一點,也包括葉子君自己。
07
盡管不是個“官”,當省直機關的一級主任科員到基層調研時,還是很喜歡聽到基層的人叫他們某科長、某主任。
作為基層人員,管他稱呼對不對,大聲喚就是了,伸手不打笑臉人,保管叫得他心花怒放。
08
老一點的主任科員,其實不太喜歡跟年輕的處長們外出開會、接待外人。
自己年紀在人家之上,級别反而在人家之下,會顯得自己很無能,一不小心就會外人搞混淆,大家都尴尬。
09
省直機關年輕人的感情,是從“一級主任科員”開始變味的。
當年大家都是科員,沒什麼利益糾葛,無話不說,約着一起玩。
到了四級主任科員時,大家開始意識到彼此的競争,關系開始微妙起來。
到了一級主任科員這個蓄勢待發的階段,就更加注重保持距離了,甚至為了利益,有不少人會在競争副處的節骨眼鬧翻,從此淪為路人。
10
躺平還是奮鬥?分叉路口往往從這裡開始。
人到中年,混到一級主任科員這個階段,在單位待了十餘年,也觀察了這麼些年,越發了解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和事業。
是時候下決定了。
要是看破紅塵決心躺平,還是要決心奮鬥一把當處長,人和人會活得越來越不一樣。
11
一個邊緣的省直部門,哪天突然調來了一個30歲出頭的一級主任科員,不用懷疑,人家是來鍍金的,瞧中了你們單位空缺的處長職數。
不出意外,過幾年等人家順利當上處長,還會一紙調令到更好的單位去。
12
如果你已經是省直機關的一級主任科員,卻從來沒有輪過崗,隻在一個部門、一個崗位上待過,不要猶豫,趕緊去找領導要求調崗,去别的崗位鍛煉。
不為别的,多崗位鍛煉經驗對于副處長競争的資曆來說非常重要,趕緊布局走在前面,不要等提拔前夕才意識到自己落後于人。
13
很多基層的副科、正科級幹部甯可摘掉頭上的領導光環、放棄手中的權力,也要到省直機關去當個一二級主任科員老兵。
大部分情況是基層多年,工作太苦太繁雜,他們累了,也想明白了,甯可在省直安心當個平庸的工作人員,熬資曆熬年限,熬到調研員也就不賴了。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抄襲小強自覺退散!)
================
我是葉子君,體制内十餘年摸爬滾打,踏踏實實說職場經驗,老老實實教你避坑。關注我,讓你成長更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