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中的狐狸精故事?中國最早的“狐狸精”,毫無疑問就是大禹的老婆塗山氏《楚辭·天問》中描述大禹:“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意思是說,多虧了塗山氏,讓治水英雄大禹娶到了媳婦,結束了單身生涯,否則他就是個挖渠填坑的,怎麼還會有夏啟建立夏王朝這件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聊齋中的狐狸精故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最早的“狐狸精”,毫無疑問就是大禹的老婆塗山氏。《楚辭·天問》中描述大禹:“娶于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矛弗子。惟荒度土功。” 意思是說,多虧了塗山氏,讓治水英雄大禹娶到了媳婦,結束了單身生涯,否則他就是個挖渠填坑的,怎麼還會有夏啟建立夏王朝這件事。
今天的安徽省境内有塗山,大禹女朋友的戶口本上應該寫的是:性别:女,籍貫:安徽省懷遠縣塗山。
另外古青丘國也是狐狸精的主要産地。據考證,青丘應該在今天的山東菏澤一帶。到了唐宋以後,狐狸精大多出于中原,清代之後,幾乎齊刷刷都會報上自己的戶籍地:額似擅喜滴~
文/希夷
符号帝國原創首發
(一)
大禹的女票,名叫女嬌,作為第一代最早的狐狸精,她為自己的族群貢獻了基本的精神内核:潑辣奔放,敢愛敢恨,說給你生猴子,就給你生猴子。另外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她長得很漂亮。大禹出差來到她家鄉的時候,午夜夢回,一個人坐在道牙上牛飲着啤酒感慨:三十好幾的人了,竟然還沒一個女朋友。再這麼下去,既不是要我孤獨終老?他仰天長嘯:
蒼天啊!如果我大禹命不該單身一生,就賜給我一個妹紙吧!
或許是因為治水有功,感動了上蒼,或許是因為他發的朋友圈被太多人轉發,一個塗山九尾靈狐通過“附近的人”找到了他,不要車不要房,隻願意跟他生猴子。塗山一帶一條口水歌立刻就沖上了頭條:一隻雲求偶的白狐,有着蓬松大大的尾巴。我們村來了一位皇二代,我應該助他成家立業,子孫昌盛。Ok!Let’go!
《吳越春秋·越王無馀外傳》:禹三十未娶,行到塗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雲:“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塗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máng máng)。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于茲則行。’”。
青丘一帶的狐狸精可就不是這麼善良了,它們是模仿嬰兒啼哭,還吃人的怪獸。《山海經》中記載,青丘之國,有獸焉,九尾。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二)
到了唐宋之後,狐狸精一脈中吃人的習俗有所改觀,最多就是食人精氣,不會再咔咔的生吃人肉或者燒烤涮煮了。明代《西遊記》中有三個狐狸精,其中兩個是一家子,父女倆,他們就是積雷山的萬歲狐王和玉面狐狸。積雷山在西牛賀洲,應該在古代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往西一帶。
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的老媽,也是一個狐狸精,而且随身還帶着太上老君的褲腰帶(貴圈真亂)。她住在壓龍山壓龍洞,也在西牛賀洲,跟牛魔王小老婆那嘎達離得不遠。
《封神演義》中的妲己,來自于冀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焦作一帶。所以她的籍貫也比較清晰。而到了清朝,因為一代著名文藝學霸青年蒲松齡的助攻,幾乎所有的狐狸精都說自己是陝西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陝西人表示心裡苦。
(三)
比如聊齋中《嬌娜》一篇中的男狐,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說:“仆皇甫氏,祖居陝。”;《狐諧》中的狐女對萬福說:“我本陝中人。”;《浙東生》中的浙東小鮮肉房某“客于陝,遇狐女。”。
其實明清時期的狐狸精跟上古時期出現了斷代,以前的狐狸都是從塗山和青丘來的。中唐以後,因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很多胡人來到了長安,并且開始定居下來。因為胡人的女子生性活波開放,與中華女子行事極為不同,對于男女情事的态度也大膽直白,像極了傳說中喜歡勾引男人的狐狸精。
《漢樂府》中就有“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垆。……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說的就是胡人女子當街賣酒的情景,而且她的裝扮很國際化——頭上戴着陝西藍田産的玉簪,耳後戴着羅馬産的珍珠。這正體現了絲綢之路開通之後,對于中原人們生活的影響。
當時的中原人,本來就有鄙視外來人口的傾向,比如南蠻東夷西戎北狄等。加上“胡”與“狐”同音,胡人男子多毛且有狐臭,就躺槍成了鐵杆狐狸精。如陳寅恪所說:“因其複有狐氣,遂改‘胡’為‘狐’矣。”
蒲松齡的故事藍本就是中土長安。當時長安一帶,胡人女子當街賣酒或者做生意的現象非常普遍。這與漢族女子的習俗大為不同。狐女大多貌美奔放,熱情開朗,所以胡人就被死死地按上了狐狸精這個稱号,成為此後文學作品中妖精對标的對象。
近代狐狸精多出于陝西,說明了唐宋文化強大的影響力和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就像産生于歐洲的“吸血鬼”,其原型就是外來移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