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回族人的喪葬風俗

回族人的喪葬風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5 04:18:49

回族人的喪葬風俗?回民實行土葬,喪事不拖延,不鋪張,故有速葬、薄葬的特點把死亡叫“無常”,稱死人為亡人不看風水,不論男女,不論貧富尊卑,以入土為安,三日内埋人講清靜肅穆,不動用樂器,不放鞭炮,不放火紙,不唱孝歌,不用煙酒回族人在臨終前,一般都注意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請阿訇給病人念“讨白”,祈禱真主饒恕病人的罪過,要求病人忏悔和反省自己二是要“口話”,即平時接觸的鄰裡鄉親、朋友與病人如果發生過口角、矛盾,甚至結下仇恨的,這時要主動向病人說“色倆目”要“口話”,講明原情,消除誤會與隔閡,互相原諒,愉快地了結往事三是病危時,要求周圍肅靜,不亂哭亂喊,嬉笑吵鬧,要屏除各種噪音,甚至停止行走除了病人的親骨肉和守候在病人身旁的阿訇或在群衆中德高望重并懂得伊斯蘭教教規的人以外,其他人均不能人室,直到病人逝世回族在人逝世後,一般都稱“無常”,有些地方稱“歸真”或“毛提”了“無常”是回族穆斯林的漢語專用語,即逝世的意思“毛提”是阿拉伯語,也即逝世之意“歸真”是回族群衆對笃信宗教和宗教職業人員以及宗教上層人士的稱法回族無論怎麼稱呼逝世,但都忌說“死”這個詞為什麼呢?這與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因為伊斯蘭教把死當做一個人最後的必然歸宿,并把他理解為肉體的消失和精神的升華,是人生的複命歸真,而不是生命的歸結所以,久而久之,在回族人當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忌說“死了”回族人逝世後的葬禮,東自長江三角洲,西至帕米爾高原,南起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北達黑龍江畔,大同小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幾項程序:,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回族人的喪葬風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回族人的喪葬風俗(回族的喪葬習俗)1

回族人的喪葬風俗

回民實行土葬,喪事不拖延,不鋪張,故有速葬、薄葬的特點。把死亡叫“無常”,稱死人為亡人。不看風水,不論男女,不論貧富尊卑,以入土為安,三日内埋人。講清靜肅穆,不動用樂器,不放鞭炮,不放火紙,不唱孝歌,不用煙酒回族人在臨終前,一般都注意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請阿訇給病人念“讨白”,祈禱真主饒恕病人的罪過,要求病人忏悔和反省自己。二是要“口話”,即平時接觸的鄰裡鄉親、朋友與病人如果發生過口角、矛盾,甚至結下仇恨的,這時要主動向病人說“色倆目”要“口話”,講明原情,消除誤會與隔閡,互相原諒,愉快地了結往事。三是病危時,要求周圍肅靜,不亂哭亂喊,嬉笑吵鬧,要屏除各種噪音,甚至停止行走。除了病人的親骨肉和守候在病人身旁的阿訇或在群衆中德高望重并懂得伊斯蘭教教規的人以外,其他人均不能人室,直到病人逝世。回族在人逝世後,一般都稱“無常”,有些地方稱“歸真”或“毛提”了。“無常”是回族穆斯林的漢語專用語,即逝世的意思。“毛提”是阿拉伯語,也即逝世之意。“歸真”是回族群衆對笃信宗教和宗教職業人員以及宗教上層人士的稱法。回族無論怎麼稱呼逝世,但都忌說“死”這個詞。為什麼呢?這與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有很大關系。因為伊斯蘭教把死當做一個人最後的必然歸宿,并把他理解為肉體的消失和精神的升華,是人生的複命歸真,而不是生命的歸結。所以,久而久之,在回族人當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忌說“死了”。回族人逝世後的葬禮,東自長江三角洲,西至帕米爾高原,南起海南島的天涯海角,北達黑龍江畔,大同小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幾項程序:

(一)停屍回族人停止呼吸後,在身旁守候的阿訇或親人,要給亡人瞑其眼,合其口,順其手足,理其發須,還要整好屍體。人逝世後不能停在睡覺的床上,有條件的要安排在通風涼爽的客堂大廳,如住房緊張或家境貧寒,可在客房地上鋪上門闆或停屍床,将屍體置于上面,但不能停在夥房。停屍必須使亡人頭北腳南仰卧,面稍向于西。在屍體上要覆蓋一潔淨的白布單。與此同時,要派人分頭通知本坊教長及親戚朋友、鄰裡鄉親(這一過程叫“報喪”)。并在直系親屬中,推選出幾位有組織能力和處理喪事經驗的人,管好迎來送往、喪事費用等事。

(二)奔喪回族也叫探埋體(屍體)。這一程序相當于漢族向遺體告别。親朋鄉鄰淨身之後來喪主家,直接到埋體房痛哭,訴說對亡人的思念等,孝子回應,然後攙扶來客出來喝茶,這個過程是向喪主和親屬表示悲痛、是對亡人的懷念、向亡人告别。然後勸說喪主家不要過于悲哀,講述人生客觀規律。回族人反對喪家拍胸抓發、跺腳喊叫的怨恨之哭。回族人在奔喪在過程中,忌向亡人行鞠躬禮,忌喪家婦女、小孩跪在地上回禮。同時,如是夫妻一方殁了隻許在淨身前善面哭泣,淨身以後不許再看面容。埋體在家停放時間不超過三天。

(三)備殓回族俗稱縫“克番”。回族的克番有兩個特點,一是從顔色上看,無論是哪個地區,都是白色的,不用有色的布料。二是從選料質量看,不分貧富貴賤,一律是白棉布、白市布、白漂布等,不用绫羅綢緞和其他高級面料。回民給亡人備克番,男亡人用的殓服有三件:一是大殓,回族俗稱“大卧單”,長短要略長于身,上下各餘出六七寸。一般來說,長約七尺,寬約四尺五寸。二是小殓,回族俗稱“小卧單”,也叫“二單”,長短要合身,但上下兩頭留餘地,寬約四尺五寸。三是襯衣,回族叫“格米素”或護心鬥娃,長自肩至踝骨,寬約一尺二寸左右。肩上要開縫,再加帽子一個,長共約九尺。女亡人的殓服,比男的多兩件。除了同男子用的三件以外,另加裹胸和包頭各一件。裹胸長三尺左右,寬一尺左右。包頭也叫蓋頭,長三尺左右,用以裹發,并用布帶束着。

(四)淨身也叫“着水”或稱洗“埋宜台”。淨身無論在清真寺還是在喪主家,都要準備好浴床(一般是洗幹淨的門闆)、湯瓶、毛巾等。孝子必須在黎明時去水井擔水,途中擔水人累了,可以由另一人替換,但水桶不許落地,擔回來的水要放在凳子上或高處。淨身一般由三人承擔,即一人專門灌水,一人幫助沖洗,一人帶上手套,雙手輕輕洗滌。手套一般要準備兩副,洗上身時用一副,洗下身時用一副,洗時不許湯瓶落地。回族給亡人淨身,男女有别,男不洗女,女不洗男。但無論洗男洗女,其程序都是一樣的,洗法和活人平時洗大淨一樣。亡人淨身後,将其移到準備好的克番布上,按照有關習俗規定,先右後左,層層包裹。

(五)殡禮回族稱站“折納則”,是回族喪葬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凡參加殡禮的人必須洗大淨。殡禮的領導者,一般都是由本坊清真寺裡的阿訇擔任。 殡禮有的在喪主住宅院裡舉行,有的在院外選一塊平坦、幹淨的地方進行。從宗教意義來說,是生者代死者向真主安拉作最後一次禮拜,但系一種意向性的禮拜。

(六) 回族的墓穴一律南北向,先就地挖一個方形直坑,深約5至6尺,然後在坑底北側鑿一個偏窯,長約6尺,寬約3.5尺左右,足夠一人仰卧,高度以一人跪起不碰頭為限。在下葬的過程中,阿訇亡人念經,其他送葬者跪聽祈禱。屍體仰卧其中,頭向正北,面朝西方(這是因為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在中國的西方向)。如果墳地是在土質松軟的地帶,就隻挖一個長方形墓坑,長寬深度如前所述。然後用土坯、石塊之類壘砌四周,上面用石或木闆覆蓋,墓内禁用經火燒之物,如磚、陶、石灰等,墓門以石闆或土坯封堵,地面封土呈馬脊形,略高于地面,可立一簡易标志以資識别。伊斯蘭教反對肆意營造、裝飾墳墓。所以,我們平常所見到的絕大多數的回族墳墓都是一個個簡簡單單,比地面稍高的土堆,有的樹立了一個簡易标記,有的甚至連标記也沒有。這一點同其他非穆斯林民族追求墓穴的高貴、華麗之風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在當前一些地方随意侵占耕地,大肆修墳造墓的風氣日甚的情況下,回族穆斯林簡葬、薄葬的良好風俗是很值得提倡的。回族在陸地一律實行土葬,但在特殊情況下,如在遠渡海洋時,可實行水葬。中國古代不少回族到聖地麥加朝觐,途中若逝世了,則在屍體上纏一塊石頭或鐵棒,葬入水中,以免屍體浮在水面上。

(七)紀念亡人回族把紀念亡人叫幹“爾埋力”,主要是紀念已故的親屬、朋友、教主等。紀念亡人一般根據亡人無常時間的長短來采取不同規模和方式。從下葬日算起,分“三個日子”、“七個日子”、“月齋”、“四十”、“百日”、“周年“等。到時要“撈油香”,請阿訇宰牲畜、“念經”。(讀《古蘭經》)在舉辦喪事的整個過程中, 喪主請阿訇為亡人宰(不能用“殺”字)牲畜,一般是羊或牛,為亡人“撈油香”(一種食品)。喪事場地不能抽煙。坐席(吃飯)時若“油香”沒有吃完,則必須帶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