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恺之,東晉時人,字長康,小字虎頭,故又稱顧虎頭。他是我國繪畫史上早期的一位傑出的理論家和留有畫迹的畫家。
顧恺之
顧恺之一生勤奮博學,才氣橫溢。唐張彥遠《曆代名畫記》說:“恺之多才藝,尤工丹青。”《晉書》顧恺之傳又說:“俗傳恺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曆來被世人傳為佳話。
才絕
何謂之“才絕”?這主要是指他在詩、文、賦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才華說的。顧恺之擅長文辭,曾經寫過不少生動優美的詩賦文章。保留至今的尚有《虎丘山序》、《雪賦》、《風賦》、《冰賦》、《觀濤賦》、《筝賦》、《四時詩》、《水贊》等篇章。
例如,他寫的《四時詩》曰:“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弧松。”用極其凝練的詩句,把春、夏、秋、冬四時的山川風貌描寫得非常典型而色形俱在。
又比如《水贊》日:“湛湛若凝,開神以質,乘風擅瀾,妙齊得一。”
顧恺之
有一次他遊曆會稽山歸來,人們間起他的體會,恨之雲:“千岩競秀,萬壑争流,草木蒙籠,若雲興霞蔚。”僅用數句,就把此地變幻無窮的自然風光描繪得引人入勝,十分壯觀。這些詩文至今我們讀起來仍是擲地有聲而愛不釋手,并從中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
畫絕
顧恺之的“畫絕”,主要是指他在繪畫藝術上能形神兼備,才氣過人。我們不妨略舉一二。據說公元364年,當時江甯的瓦棺寺剛落成時,寺院主僧向名士們募捐。但沒有一個能捐過十萬錢的而當募及到顧恺之時,他一下就答應要捐贈一百萬錢。
時年顧恺之僅二十歲,家境又不富裕。一舉動使當時的人都大為震驚,以為他不過是說大話罷了,恺之卻對主事者說:“請你們在寺内給我準備一面牆壁就行了。”于是,顧恺之閉門用月餘時間,在這面牆上畫了一幅維摩诘像。
當這幅畫快要畫完的時候,并準備為人物最後點眼睛時,顧恺之告訴主事者:“第一天來看畫的人可捐錢十萬,第二天來看畫者可捐五萬,第三天來的可任意捐施。”
在開始第一天他當衆為維摩诘畫像點睛時,畫面上的人物頓時神采煥發“光照全壁”。使得來觀賞的人贊歎不已,并争相捐款。
俄頃之間竟得百萬錢......
相傳,顧恺之畫的人物畫,常常數年不點眼睛,人問其故?他說:“四體妍媸本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之中。”他認為要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傳達人物的内在感情,為人物點睛是關鍵。所以要精心推敲,方可下手。
據《曆代名畫記》載:“常悅一鄰女,乃畫女于壁。當心釘之,女患心痛,告于長康,拔去釘,乃愈。”這一記載,雖未免有些附會之說而不足為據,但也說明了原他之對畫中的人物精神刻畫的卓絕技巧。由此可以想見顧恺之在繪畫藝術成就上的一斑。宋明帝《文章志》說:“恒溫雲:‘顧長康你中癡黠各半,合而化之,正平平耳。”可見顧恺之的所謂“癡絕”,并非真癡,而他的黠确是真黠。
顧恺之
癡絕
顧恺之的“癡絕”,實際上也是當時藝術家們内心深處懷有無限隐痛,不得不以此周旋于豪門貴族之間,醉心于文藝創作的一種心理反映。
顧恺之的作品在版史中記載甚多,題材也十分廣泛。但可惜流傳至今的僅有三件摹本。這就是《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圖》。這些作品都是研究我國早期繪畫極其珍貴的資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