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3:43:23

十幾年前的互聯網,是如此有趣。

那是一個發表真知灼見、“繁花似錦”的地方。

那時候李毅吧還被稱為“網絡盧浮宮”,人人都是創作者,各種内涵的金句層出不窮;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

那時候“當年明月”還在天涯上寫《明朝那些事兒》,評論裡都是推心置腹的幹貨;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

那時候新聞闆塊最精彩的不是新聞本身,而是新聞底下的評論,各種抖機靈、神回複、神最右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3

那時候的明星的微博,同樣也是明星們暢所欲言、和粉絲拉近距離的主要場所。

這是10年前那英的動态。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4

這是10年前吳京和段奕宏進行互動,雖然段奕宏基本不會回複。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5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6

而現在,一切都變了。

以最具代表性的微博為參考,當下的互聯網明星社區呈現出了兩大特征。

第一大特征:明星動态的目的性越來越強。

現在的微博更像是圈粉平台,明星發動态基本指向同一個目的:打造人設

比如重大事件所有人都發,那他們也跟着轉發下;

比如新作問世,他們發一些通稿式的文字宣傳下;

再比如其他明星有了新動态,他們轉發以維系或塑造良好的友情關系。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7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8

總之他們說的話越來越精緻、小心,充滿了設計感,但很難再嗅到那股濃濃的人情味兒了。

不過這一特征還算不上什麼大問題,因為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有權利選擇如何表達自己,明星也是如此。

但是第二大特征,就有些讓人思緒難平了。

最近曝出的一起網絡烏龍把這一特征生動呈現在大衆面前——

不久前,一條馬來西亞影星楊紫瓊加盟國外電影《獵魔人》的明星動态下,卻齊刷刷被有關内地女星楊紫的評論占滿,并且絕大部分内容差不多,不是“楊紫太美了、太棒了”,就是“太期待楊紫的新劇了”。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9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0

從中可以發現,這次評論大規模刷屏,應該是有組織的集體行為。

而且考慮到評論内容的“人不對名”,這些評論應該也不是楊紫真粉主動去刷的,俗稱“網絡水軍”。

不過這通“水軍翻車”背後操控的人是誰,我們還不得而知。

當然這也不是這類奇葩“評論亂象”第一次進入公衆視野

在眼下絕大部分明星的主頁動态下,我們能看到的幾乎全都是粉絲清一色的口号:“我家愛豆好棒!”“我家弟弟好辛苦!”而這樣的評論條數基本都是數十萬起步。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1

除了這些洗腦式的口号外,還有些評論堪稱“虎狼之詞”,你很難想象網絡上的粉絲們是基于怎樣的心理寫出了這樣的話。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2

當下的互聯網明星文化讓人震驚。

01、

畸形的控評文化,已經成為娛樂圈一大毒瘤

控評這個詞看似新鮮,其實換種說法就是:引導輿論、帶節奏、喊口号、除異己、一言堂等。

但其實控評文化并不是一出現就被人人痛罵,細數前後發展,共經曆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明星或粉絲的無奈之舉,不誇大作假,有正面作用。

明星不隻有粉絲,更有黑粉,許多黑粉不知疲倦地緻力于黑一個明星,給明星造成了嚴重的口碑影響。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3

比如在十年前控評還沒起來的時候,互聯網上到處充斥着“信春哥得永生”、“信曾哥不挂科”這樣無意義的調侃,網友還給她們嫁接上了男人的身子,給李宇春和曾轶可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4

再比如當年奧運會上的小姑娘林妙可很是可愛,可在網上她也有個著名黑粉“一介P夫”,他就不停地給林妙可P圖博得關注,使得林妙可長期處于被嘲諷的狀态。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5

而TFBOYS剛出道時,也被很多網友惡意地調侃為“掏糞男孩”,這股風潮一度非常流行,甚至《奇葩說》的辯手範湉湉當着三個孩子的面這麼稱呼人家。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6

所以控評的積極意義就體現出來了。

這些被黑的明星粉絲聯合起來,真實粉絲親身上陣,在各大論壇上刷評論,用一大堆好評來反映偶像備受喜愛的現象,同時稀釋或手動删除掉那些惡意的诽謗和嘲諷,為自家愛豆打造一個純潔的輿論環境和導向。

比如有段時間新生代粉絲直指周傑倫過氣,于是周傑倫的粉絲集體出動,為自家偶像拿到了熱度榜單第一,評論區也形成了完全壓制。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7

這也是控評,但周傑倫有人氣、對樂壇有貢獻确實也是事實,這種控評可以理解成客觀真實的反映,所以這個就不會引發什麼争議。

在這一階段,控評目的是為了反黑,不是為了安利;是為了自保,不是為了攻擊别人。

對于路人而言,對這種控評是無感的,他們看了滿屏的“哥哥好帥”、“姐姐好飒”隻會覺得這些粉絲很膚淺,然後自覺繞道走,和明星粉絲井水不犯河水;

對于粉絲而言,這些統一的口号就像一個身份ID一樣,讓你在茫茫網海之中找到了那些“最懂你的人”。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8

而對于監管部門而言,控評營造的和諧向上的氛圍也是遠遠好過網絡上的謾罵和指責的。

所以說,控評這事最開始是“利遠大于害”的。

第二階段:控評制造假象,成了利益操控的手段,直接影響到了娛樂圈生态。

在經過第一階段的良性發展後,控評漸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起來,慢慢演變成了行業毒瘤。

娛樂圈控評行為有兩個目的。

一是制造明星表面繁榮,這種繁榮可能是虛假的,尤其對于新上位的明星而言;

二是利用大量重複的贊美明星言論,來掩蓋對明星不利的負面信息,本質上還是制造繁榮。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19

而這一階段的控評雖然隻有簡單兩個字,卻牽扯到了“五個群體”,并形成了一個奇妙的邏輯關系——

控評前的發起人可能是粉絲、資本甚至明星本身,控評時要“消滅”的對象是黑粉,控評後想要面向的對象則是普通大衆以及潛在的其他資本

而控評的功能也越來越走入歧途,從反黑過渡到了洗白,從洗白變成了漂白,又從漂白變成了放大熱度,什麼牛鬼蛇神,隻要經過粉絲的控評就是有顔有實力的優質偶像。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0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1

于是假的就慢慢變成了真的,這種“僞真”又催生出了更多的“假”,整個娛樂圈也變得華而不實,徒有其表。

02、

控評亂象的最可怕之處:把下一代當成消費群體

控評亂象最負面的影響不在于讓普通人反感,或者引誘資本入套,而在于對下一代的控制。

當原本人畜無害的控評露出了鋒利的獠牙,它進一步發展成為了一種精神控制,控評的粉絲從對偶像單純的熱愛變成了信徒一般的狂熱。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2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3

換個角度說,隻有年輕一代的粉絲,才會為新新偶像的制造成本最終買單。

圍繞着“控評”,這背後也有一套嚴密的行為順序:

資本先買來大量的水軍進行控評,制造明星大熱的假象;

随後不少缺乏社會閱曆的年輕一代,因為“從衆心理”加入到真愛粉的行列,在飯圈頭子的引導下,他們主動參與控評;

這其中也涉及到很多技巧,比如用一套話術把粉絲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為了達到逼真的效果,還故意誇大偶像負面新聞,激發粉絲的同情心,達到一種虐粉的效果。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4

一套組合拳下來,這群花季少男少女早就被繞得暈頭轉向了,甘心幫着明星制造人氣,守衛偶像“名譽”。

而我們看到控評也變得越來越詭異:統一的口号、給愛豆打榜的攻略、對異己視如仇敵的怒火、三天兩頭的團戰都時時在我們眼前上演。

而控評衍生出的飯圈亂象也讓人咋舌:

一首歌粉絲要重複購買幾百次,隻為沖擊3天過億的銷量;偶像應援需要買商家的牛奶,喝不完倒下水道裡;粉絲應援要給已經财富自由的明星買幾十萬的禮物,不能輸了牌面……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5

長此以往,新生代的價值觀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年幼的他們就已經如此“病态”,未來又怎麼能成為時代前行的主力軍。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6

皮哥觀察到,不僅在娛樂圈,這兩年全網各個平台的控評亂象都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像知乎問答和豆瓣電影評分這種在大家心中比較權威的平台也被控評給腐蝕了。

如果放任這種現象,飯圈亂象、低幼價值觀受影響還是小事,更嚴重的是,以後我們将面對一個充斥着謊言的網絡世界:

打開社媒看到的全是娛樂圈的歌舞升平,豆瓣都是“演技炸裂,全員好評”的彩虹屁。

談談娛樂圈亂象的看法(娛樂圈的這顆毒瘤)27

沒有批評的聲音,這些甜膩的贊揚将毫無價值。

娛樂圈的這顆毒瘤,是該管管了……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