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以什麼規矩不能成方圓?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孟子不以什麼規矩不能成方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陳昌文解讀:鄒國與魯國打仗,但是怪事發生了。發生了什麼怪事呢?鄒國穆公問孟子,我們跟魯國打仗,我們的官員死了三十三個人,而老百姓呢?一個也沒死,什麼情況才會老百姓一個也不死,隻死當官的?答案很簡單,就是老百姓不積極,不參與,袖手旁觀,您打您的,我休息我的,我躲我的。于是,死的都是當官的。這可把鄒穆公給氣壞了。所以,鄒穆公說,我想殺了他們,但是好像找不到理由,殺誰呢?不知道殺誰,總不可能都殺了這些老百姓吧,找不到殺誰的理由,也找不到全部殺掉的理由,就是很生氣,但是,不殺,好像也不妥當,因為這相當于默認這種行為是合理的,眼看自己的上司被敵人殺了,自己袖手旁觀也是合理的。于是鄒穆公卡殼了,問孟子,您說咋辦吧?這種情況,在我們經營企業的時候,也常見,就是老闆說要幹啥,下面的人不出力,或者出點聲音,也不出力,您的事情是您的,下面的人才不關心呢?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是一個交換的原因,大家不願意出力,不願意為您工作,是因為您平常也沒為大家工作。您的價值太小,沒有照顧到大家,故而,大家也不願意照顧您了。有您沒您都一樣,您死了,活着都一樣,我為什麼要幫您呢?所以,真正想動員别人,就要平常對人有恩惠,有價值,不僅僅過去有恩惠,有價值,未來也有有恩惠有價值。所以,真正的上司,老闆,都是時時刻刻想盡辦法釋放價值,幫助自己的跟随者,這樣,等您需要幫助的時候,才自然有人幫助您。
孟子對曰:“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廪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陳昌文解讀:孟子說,遇到災荒之年,您的老百姓,年老體弱的人居然被棄屍在山溝裡,怎麼死的?就是餓死的啊。而那些年輕力壯的人在幹什麼呢?在逃荒,往其他國家逃荒,這樣的逃荒者,近乎千人。而這時候,作為國君的您,糧倉裡有餘糧,府庫裡有餘錢,當官的人呢,不把這種情況告訴您,不開倉放糧給老百姓,也不給老百姓錢财,活活讓老百姓給餓死了或者逃荒了。這算什麼?算是上面的人怠慢,下面的人殘害老百姓啊。國君與當官的,都是不仁且暴慢的人,殘害老百姓,虐待老百姓。這樣的政策,您居然希望老百姓為當官的賣命?曾子說,要警醒啊,要警醒啊,您怎麼對待别人,别人就怎麼對待您啊。當官的如此不管老百姓的死活,這老百姓在戰場上,不過是用同樣的态度對付當官的罷了。要想讓老百姓為其長官效命,很簡單,國君施行仁政就行了。老百姓自然會為長官赴湯蹈火,不會再袖手旁觀了。這一段話的意思很簡單,您怎麼對待别人,别人就怎麼對待您,您都不管别人的死活,憑什麼讓别人管您死活呢?所以失敗的人,是您自己造成了失敗,沒人支持您了,您自己要反思,而不是索取,要求别人,這隻能讓别人越來越讨厭您,遠離您。要學會對别人好,施恩給大衆,大衆才會支持您,所以真正高明的領導者,是不斷地施恩于自己的老百姓的。老百姓自然會為您效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