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國學新三字經

國學新三字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6:44:40

作為國學啟蒙的入門書籍,三字經可以說是基礎中的基礎。

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三字經也注定是精華中的精華。

家長一起陪孩子每天學習兩句吧!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1


正文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注釋

昔:過去、以前。

孟母:孟子的母親。

擇:選擇。

子:兒子,這裡說的是孟子。

機杼:織布機上用來穿針引線的梭子。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2

為孩子解讀(直譯)

戰國時,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紡織機的布匹來教育兒子。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3

為家長解讀(擴展篇)

這兩句,講的是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遷”的故事最早記載于西漢劉向所撰的《列女傳》中。

孟子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一個人把他養大的。

那時候他們家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就常和鄰居家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于是孟母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附近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了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讨價還價,玩的特别開心!

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開始做遵守禮儀的遊戲。

這時候,孟子的母親終于滿意地點頭了。于是他們就在那裡長久地居住下去了。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4


孔子曾經說過:“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意思是與有仁德心的人相處才是完美的,如果有人不做這樣得選擇,怎麼能是明智的人呢?說的也是是環境對成長的影響。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5


現代社會也時常演繹着“孟母三遷”的故事。

現在如火如荼的“陪讀”、出國潮等現象就是最實際的例子。為了給孩子一個更有利于成長的環境。父母不惜花重金,放棄工作,放棄熟悉的環境,到外地甚至外國陪孩子讀書。

還有一個更加典型的現象就是“進名校”——自認為自己很有教育理念的家長都會不惜一切地将孩子送到所謂的“名校”中去。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就開始有了這樣的思想:

上小學要進“重點小學”,上中學要上“重點中學”,隻有這樣才能進入“名牌大學”。

固然“名校”的師資條件和學習氛圍是會優于一般的學校,但是家長也應該扪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也是受攀比思想的影響,為了所謂的“面子”,給孩子平添了很多壓力呢?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6


“子不學,斷機杼”,依然說的是孟子的故事。

在孟子年齡稍微大一些的時候,有一次讀書厭倦了,他就逃學回家了。(看來誰都有淘氣的時候。)

當時他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就問他:“你學習怎麼樣了?”

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跟過去一樣。”(還那樣!)

孟母十分生氣,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把織布用的梭子折斷,扔在了地上。

孟子看見這樣害怕了,趕忙問為什麼。

孟母說:“我織布要一根根一寸寸的織,才能完成一匹布。你的學習也像織布一樣,隻有不分晝夜的不斷學習,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學業未成,就厭倦了,就像我剛才折斷的梭子一樣,沒有梭子,還能織布嗎?這是前功盡棄呀!”

孟子聽了很受觸動,從此每天都勤奮學習,再也沒有停頓。

後來他拜子思門人為師,成為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被後代人尊為“亞聖”。

同時,這個故事也再一次形象地說明了“貴以專”的道理。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7


在我國古代的家庭教育史上,母親在教育子女中的地位和作用,極其重要,孟母和嶽母都是其中的楷模人物。她們重視子女教育并且教子有方,被後來的人們譽為“母儀”。

有人将我國古代母親的教育方式概括為五個方面:

一、注重言行:母親的言行将對子女産生巨大影響,因此,我國古代的母親很注意在子女面前的言行舉止。

二、注意環境:《顔氏家川》中說:“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行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小時候所受的環境影響,會自然而然形成品德。

三、反對溺愛:古時強調母親不能對子女嬌慣溺愛。“慈母敗子”成為古代母親的座右銘。

四、寓教于喻:古人特别注意在教育兒童中運用比喻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某些道理。

五、教子清廉:進入仕途是古代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的選擇,我國古代的母親教訓他們的為官清廉,不能憑借職權貪污受賄。

這在現在社會依然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國學新三字經(國學啟蒙解讀三字經)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