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銅鎏金文殊菩薩佛像

銅鎏金文殊菩薩佛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14:56:24

成交價: 13200 文殊菩薩(又名文殊師利菩薩)

銅鎏金文殊菩薩佛像(大明成化文殊菩薩銅鎏金坐像佛教文物)1

文殊菩薩(又名文殊師利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

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與司“理”的右脅侍普賢菩薩并稱。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台山。

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駕獅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另外,文殊為相應衆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

文殊菩薩形象

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

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應化道場為山西五台山。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後來詣仙人處,求出家法,卻無酬對者,乃皈依佛,出家學道,住首楞嚴三昧,行稀有難事,佛涅槃後四百五千歲時至雪山,為五百仙宣暢演說十二部經,後還本生地,在尼拘樓陀樹下入涅槃。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

文殊菩薩

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緻。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衆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

文殊菩薩

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着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衆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衆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

除此之外,文殊菩薩相應于娑婆世界有情衆生的因緣,亦有種種不同形象的示現。一般文殊菩薩的尊形有僧形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六字文殊等。

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文殊菩薩形象多變,依照其形象,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征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癡,智慧犀利如劍;青蓮花則代表純潔無染,花上放有般若經,作為智慧與慈悲的象征。菩薩亦常乘坐獅子座騎,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或以蓮花為台座,代表清淨無染;或駕乘金色孔雀,比喻飛揚自在。

文殊菩薩分類

白文殊,藏密所奉文殊之一。

.....一面二臂,頭戴天冠,披發,一手持劍,一手持蓮花,上有經函。身面白色;

黃文殊,密教所奉文殊之一。

.....身黃色,一面二臂,左手持經函,右手持劍上舉;

密具文殊,藏傳密教諸文殊之一。

.....其相紅花色,七首二臂,持蓮花,經函。屬瑜伽部本尊之一。[6]

文殊菩薩化生

在《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中,佛告跋陀波羅:“此文殊師利有大慈悲,生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家。

其生之時,家内屋宅化如蓮華,從母右肋出,身紫金色,堕地能語如天童子,有七寶蓋随覆其上,詣諸仙人求出家法,諸婆羅門,九十五種諸論議師,無能酬對,唯于我所出家學道。……住首楞嚴定,以此三昧力,出現于十方,于佛滅度後,五千四百歲,于其本生處,示現入涅槃。”又據傳說,預知釋迦牟尼佛将在倫比尼園出世,而當時尼泊爾(加德滿都)還是一片荒涼沼澤地,于是文殊菩薩慈悲為懷,不避艱辛,提前二十餘年,率領弟子數十人,由五台山至尼泊爾,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偉大佛陀降臨人間。

文殊菩薩道場

五台山

傳為文殊菩薩顯靈說法道場的五台山,居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五台山

人稱“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可見其在佛教徒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傳說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台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文殊菩薩初來震旦(古代印度人稱中國為震旦)時,居于石盤洞中。而石盤洞是在道家的玄真觀内,這說明五台山為道家所踞。

五台山取佛教替代道教,最終成為中國的佛教名山,來源于佛祖的明示及佛道兩家的争鬥。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對金剛密迹主菩薩說:“我滅度後,于此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有山,号曰‘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此,為諸衆生,于中說法。”這裡所說的“五頂山”,就是指現今的五台山。佛教傳入五台山,史載始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被漢明帝請來的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于山裡很早就有了阿育王的舍利

五台山文殊菩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