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

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1 19:13:25

草庵

泉州從宋朝起就被政府定為對外貿易口岸,設置市舶司,因此它自古代以來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個中心,至今有“宗教博物館”之稱。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等廣泛傳播的宗教道場遍布城市自不待說,連摩尼教這種已絕傳的宗教教堂泉州都還完整保有一座,這就是草庵。

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摩尼教的草庵)1

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摩尼教的草庵)2

草菴坐落于泉州華表山南麓,背靠山崖,面向南坡草坪,是一處風水絕佳地。此庵最著名的便是庵内供奉的“摩尼”造像,它是一座摩崖石刻,庵堂臨崖而建,其整體用石料建成,計四架椽、面闊三開間。摩尼像被保護在一圓形淺龛内,此摩尼光佛巧妙利用岩石天然顔色雕琢而成,面部呈淡青色,手顯粉紅色,服飾為灰白色。尺寸與真人大小相仿,跌坐在蓮花壇上,散發披肩,面相圓潤,身着寬袖長衣,胸襟打結,衣褶簡潔流暢,雙手相疊,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莊嚴慈善,這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庵堂隔壁是兩層居室建築,整座建築精緻、古樸,令人觀之心生喜悅。現在有一名尼姑駐守,接受信衆香火,周圍群衆稱造像為“摩尼公”,當其為佛教菩薩。

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摩尼教的草庵)3

摩尼教彌勒教白蓮教(摩尼教的草庵)4

但摩尼教的起源實與佛教無涉,摩尼教可視為“諾斯替主義”與波斯的原始拜火教相結合而生成。什麼是諾斯替主義呢?諾斯替主義又稱“靈智派”,于公元1世紀前後開始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亞細亞,它主張二元論,即明與暗、善與惡,強調人類獲救的條件在于取得“諾斯”(靈智)。認為物質世界并非神所創,而是一名靈智的“宇宙總設計師”所造。

拜火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宗教,最早流行于古代亞述、巴比倫,它認為“安拉-馬茲達”(“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宇宙的設計師,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七世紀波斯先知瑣羅亞斯德将該教發揮光大,教義認為是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該教把拜火作為信徒的神聖職責。拜火教相信世界有兩種力量,一種是善神馬茲達掌控的光明力量,另一種由惡神阿裡曼控制的黑暗力量,這兩種力量是彼此獨立絕不妥協。後拜火教廣泛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亞等地,中國史也稱其為索羅亞斯德教、祆教、拜火教。

而摩尼教的創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他于公元242年在巴比倫布道,後被羅馬當局作為異教徒釘于十字架。摩尼教綜合了“諾斯替主義”理論與拜火教的教義,目标是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傳統。其教義認為,現實中存在着兩種相互對立的世界,即光明與黑暗。初際,光明與黑暗對峙,各不相犯;中際時,黑暗侵入光明,二者發生大戰,世界因此破滅;後際時,恢複到初際,但黑暗被永久囚禁。

中國關于摩尼教的最早記錄是唐玄奘的《西域記》,“(波斯)天祠甚多,提那跋外道之徒,為所宗也。”這是他去印度取經時所見所聞。近代在敦煌發現的各類經卷中,有屬于摩尼教的,其中有帕提亞語經文:

“我們呼喚您,擁有美妙名号的神和莊嚴的王者,大德摩尼!(哦)您,光明的賜予者,我們大聲贊美您!”

“我主摩尼将從天堂降臨。哦,主啊,當您降臨,請讓我們免受輪回之苦。哦,摩尼,彌勒佛,您降臨了請拯救我。”

從經文中我們可知摩尼教相信輪回、崇拜光明。

摩尼教傳入中國是通過中亞地區,起先僅在民間流傳,直到武周延載元年(694年)波斯人拂多誕來朝并獻上《二宗經》,算是得到官方承認。摩尼教傳播者主要是通過粟特人,他們是生活在中亞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珊河流域的古代民族,屬于伊朗族裔。他們分散生活在一些綠洲上,成為若幹獨立王國,如以撒馬爾幹為中心的康國,以布哈拉為中心的安國,以塔什幹為中心的石國等等,在中國史籍還有史、何、米、曹、穆、畢等國。這些國家的人來華後,往往用自己國家的名字為姓,漢文史籍中統稱之為“昭武九姓”或“九姓胡”。粟特人是一個商業民族,在公元3至8世紀之間,他們大批東來,興商販貿,在絲綢之路沿線建立了一系列聚落。後來由于粟特本土受到阿拉伯勢力的侵襲,大批粟特人就在西域(今新疆)和中原地區居留下來,有的繼續經商,有的則入仕中國中央政府或各級地方政府,粟特人的大量入華,不僅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商品,也帶來了他們自身的音樂舞蹈等文化,還傳播了起源于西亞的宗教,其中就包括摩尼教。

此處做個旁白,當年粟特人傳入中國的宗教除摩尼教外,還有拜火教與景教。由于教義相類,在中國摩尼教常被與景教、拜火教相混淆。拜火教前面已有介紹,那麼景教又是怎麼會事呢?唐貞觀九年(635年)景教(基督教的聶斯脫裡派)傳教團到達長安。那時,唐太宗命唐朝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迎接傳教團的團長阿羅本,并召見阿羅本,這件事被記錄在西安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中。三年後的唐貞觀十二年(638年),唐朝同意景教在中國傳教,由唐朝政府資助在長安義甯坊修建寺院(教堂),當時被稱為“波斯寺”。以後唐朝人把景教的寺院和摩尼教、拜火教(祅教)的寺院統稱為三夷之寺。

我們再說回摩尼教,起先摩尼教隻在民間流傳,到開元七年(719年)摩尼教東方教區的高級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後又有摩尼高僧于開元十九年(731)譯出《摩尼光佛教法儀略》,從此摩尼教在中國迅速傳播。然而好景不長,開元二十年(732年)唐朝政府就下令 “嚴加禁斷”摩尼教,隻許信教粟特人自己奉行,不許在中原民間流傳。不過唐朝的“安史之亂”給摩尼教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

在西域有個民族叫回纥,它本是鐵勒十五部之一,至隋朝時稱韋纥,臣于突厥。回纥首領世襲,姓藥羅葛,部落由九個氏族(姓)組成,也被稱為回纥九姓。隋唐之際,回纥部落居于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流域,和其他鐵勒諸部一道隸屬于突厥。762年唐玄宗、唐肅宗先後駕崩,暴發安史之亂,回鹘的牟羽可汗帶兵南下進入中原,幫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亂,次年(763年)二月返回漠北時,他從中原攜摩尼高僧四人返回漠北,并定摩尼教為國教,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回鹘一心想擺脫突厥的控制,而突厥是信奉拜火教的,于是他們改信摩尼教,以此來凝聚自己的部族情感。

當摩尼教成為回鹘國教後,他們借回鹘的政治勢力返回中原内地,說服唐朝政府允許建立名為“大雲光明寺”的摩尼教寺院,此時為大曆三年(768年)。初期隻許在長安、洛陽二地,三年後逐漸蔓延到各地。

此後回鹘國力日強,向唐朝請婚,元和八年(813年)五月“回鹘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舊唐書》卷一九五)。這也是摩尼教在中土傳播的黃金時期,後來随着回鹘的衰落,摩尼教在中國也被禁止,會昌三年(843年)“有司收摩尼書若象,燒于道,産赀入之宮”。(《新唐書》卷二一七),全國摩尼寺被罷廢,大批教徒被殺害。自此摩尼教在中原幾乎禁絕,但在甘州回鹘、高昌回鹘尚有少量遺存,此外新疆地區存在少量信衆。到了13世紀西北地區為回教所統治,摩尼教便銷聲匿迹了,也許有個别寄存于佛教與道教中,也未可知了。

中原地區摩尼教被政府禁絕,但民間尚有秘密流傳的,後來演變成一種秘密教會,曆史上五代時期的陳州“母乙叛亂”與宋朝“方臘叛亂”都與摩尼教有關。元末農民起義軍中,韓山童以白蓮會的名義聚衆造反,宣揚“天下當大亂,彌勒佛下生”,韓山童被官府捕殺後,劉福通等擁立其子韓林兒為帝,号“小明王”,為元兵所敗後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将其營救安置在滁州。後來朱元璋命大将廖永忠迎奉韓林兒乘船沿長江去應天,在瓜步鑿沉了座船,韓林兒卒,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登基即位,定國号為明。此曆史被金庸在其小說《笑傲江湖》中大加演繹,故事精彩紛呈,那麼明朝的是否得力于摩尼教呢?不得而知,但明朝成立後,對摩尼教大加打壓是史實。“白蓮教、明尊教、白雲宗、巫觋、扶鸾、禱聖、書符、咒水諸術,并加禁止。”(《洪武實錄》),“凡師巫假降邪神,書符,咒水,扶鸾,禱聖,自号端公、太保、師婆,及妄稱彌勒佛、白蓮社、明尊教、白雲宗等會,一應左道亂正之術,或隐藏圖像,燒香集衆,夜聚曉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為首者絞,從者各杖一百,流三千裡。”(《大明律集解附例》卷十一)這裡的明尊教(原文注為“牟尼尊明教”)即摩尼教。

此後史書便不再有關于摩尼教的記錄了,但能确定的是,很多摩尼教經典被收容到佛、道二教的經文中,比如《二宗經》、《三際經》、《老子化胡經》都存在于《道藏》中,而自唐朝禁斷摩尼教之後,其教衆便常常僞托在佛教之下,其經文也假托釋教之名來傳播。

當今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沒有了摩尼教的蹤迹了,而唯有泉州尚存一座教堂——草庵,這不是偶然的,曆史上摩尼教一直在福建秘密流傳,教衆甚多,

洪邁所作《夷堅志》雲:“吃菜事魔,三山(福州)尤熾。為首者紫帽寬衫,婦人黑冠白服。稱為明教會。所事佛衣白,引經中所謂白佛,言世尊,取《金剛經》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以為第五佛。又名末摩尼,采《化胡經》乘自然光明道氣,飛入西那玉界蘇鄰國中,降誕玉宮為太子,出家稱末摩尼,以自表證。其經名二宗、三際:二宗者,明與暗也;三際者,過去未來現在也。”

陸遊著《老學庵筆記》中記記載,“閩中有習左道者,謂之明教。”他還有一文《渭南文集》中說,“自古盜賊之興……兩浙謂之牟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禅,福建謂之明教揭谛齋之類。名号不一,明教尤甚。”

上述種種可見摩尼教在福建有很強的民衆基礎,因此留下了僅存之遺迹——草庵與摩尼造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