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04:16:03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

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于2021年8月16日舉行開園試運行儀式,迎來了第一批遊客,得到市民熱烈的反響。這是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在滬探索的第一個以設計為主導的DBO(Design, Build and Operate)項目。

公園設計以星空之境為主題,以海綿技術為内核,以藝術地形為特色,将浩瀚星空融入場地,形成休閑觀星區、濕地科普區、律動星球區和天文體驗區四個不同功能區域,實現了“平地起風景海綿築勝境”的景觀海綿雙示範的設計目标。

星空之境海綿公園位于滴水湖二環城市公園帶核心位置,面積54.47公頃,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生态景觀院承擔總體規劃及景觀設計工作,統籌中國市政工程華北總院完成海綿及河道生态工程專項設計,中國院李興鋼總建築師帶領各設計部門完成園區8座建築與5座橋梁設計,并由中設投資有限公司策劃、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牽頭組織實施。

01

閱讀場地:一塊填海造地的鹽堿棕地

曆史上的這片土地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為了拓展城市空間,上海市決定通過填海造陸來開發青浦、松江、嘉定、南橋、浦東、臨港五大新城。臨港新城又叫南彙新城,是填海造陸的傑作,其50%的土地由填海造陸而來。填海造陸的泥沙主要來自疏浚長江和長江口航道,将淤泥先通過疏浚船把帶泥沙的水抽到圍堰裡,等泥沙沉澱後把水排幹變成陸地,臨港新城就是這樣造出來的,隻不過臨港在填海造陸的同時,也順帶填海造湖,滴水湖就是填海造湖而來。從場地的演變曆史來看,公園所處的區域就是一片填海造地的鹽堿棕地。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

填海造陸

有了陸地便有了開發。一個以滴水湖為核心,環環發散的田園城市格局逐漸展開。“一滴水落入大海形成層層漣漪”,“四漣七射”水渠成網,這就是新城的規劃結構。公園位于滴水湖環湖二路城市公園帶核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但現狀問題很突出。一是鹽堿土問題:經過現場取樣分析,現狀土壤粘度高、軟土淤積嚴重、鹽堿化程度高、有機質含量低,非常不利于植物生長,也不利于設施的基礎建設。二是排水問題:整個場地就是一個平地,高差很小,雖然有“四漣七射”水網,但水動力不足,加之地下水位高,場地及河道排水面臨挑戰。三是場地被切割的問題:場地被硬化的河道均勻地切割成四塊,彼此無聯系,缺乏整體感。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3

項目區位

認識項目範圍内的場地還遠遠不夠。2017年4月,我們又開啟第二次現場踏勘之旅,通過擴大範圍的實地調研,借助無人機航測、GIS、三維建模技術,詳細記錄現場周邊乃至臨港新城的環境、植被、水質、土壤情況,再進一步對項目所處的地質條件、氣候特征、區域規劃、人文需求等進行分析研究,對場地感情逐漸加深。重塑地形,成了我們解決場地核心問題的直接想法。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4

場地認知

02

重塑地形:一片浪漫蜿蜒的大地景觀

重塑地形是設計的起點,是解決鹽堿地,實現平地起風景的關鍵一招。從現狀問題來看,通過重塑以下四類地形解決場地根本問題,形成一片浪漫蜿蜒的大地景觀。

一是重塑河道地形,增加河道的藝術性。現狀“十字交叉”的河道将公園分為四個不同部分,彼此之間缺乏聯系,無論從河道看四個地塊或從四個地塊看河道,還是空中鳥瞰整體結構,現狀河道的形态均缺乏生态多樣及藝術感,直接影響公園的生境結構、空間組織和藝術效果。通過SWMM(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暴雨洪水管理模型)模拟分析,發現南北向河道(青祥港)是整個區域雨水行洪到滴水湖的主要通道,不宜做過多調整,但東西向是聯通河道(春漣河),可以兼顧河道行洪、海綿需求、景觀要求和公園布局,進行生态自然化的調整,形成蜿蜒的河岸線。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5

河道改線、場地填挖方

二是重塑藝術地形,增加場地的藝術性。從滴水湖的寓意及周邊延伸的城市結構,可以看出整個滴水湖畔都充滿了藝術氛圍,再加上地塊西北角天文館獨特的藝術造型,作為天文館室外延伸的公園,地形自然少不了藝術的氣質。按照河道改線後的空間結構,結合河道挖方後的土方平衡,在場地西南地塊依次堆疊出五個大小不同,相對高度從-1米到6米不等的圓形土丘,既豐富了場地豎向的空間層次,也增加了平面布局的藝術感。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6

藝術地形塑造、軟性地基加固與邊坡處理

三是梳理微地形,增加排鹽堿的技術性。根據“鹽随水來、鹽随水去”的水鹽運動規律,通過擡高地形,增加與地下水位的高差,阻止水鹽上返,并在主要綠化種植區域内,采用地下濾水管網排鹽法,布設排鹽盲管,設置20厘米厚碎石淋融層,用土工布隔離,以起到阻隔鹽分的作用。同時采用現場土壤改良法,科學配方,使土壤達到種植土要求。

四是處理軟地基,增加軟地基處理的科學性。充分考慮承載力、沉降變形、造價和施工周期要求,在園路、藝術地形、建築橋梁等不同區域采用最經濟有效的加固方式。河道開挖時先對表層進行清淤,粉土挖出堆坡瀝水、晾曬利用,分層碾壓夯實,加入排水層及土工格栅堆疊地形,确保穩定。藝術地形的斜坡表面采用三維植草網固土,防止坡體變形及滑坡,保證藝術地形純粹優美的景觀造型。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7

排鹽堿、改良土壤、軟性地基及高堆土加固措施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8

設計總平面圖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9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0

設計鳥瞰效果圖

03

海綿理水:一個會呼吸的生态海綿體

河道與地形重塑後,公園的骨架已具雛形,形成城市四周往自然河道傾斜的下墊面。此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精細化海綿理水,打造一個會呼吸的生态海綿體,達到海綿示範的目标。

一是内外共治,構建完整海綿體。通過梳理河道水系外水調蓄、水質改善、内部雨水有組織存蓄、減排、緩排、淨化、利用等一系列海綿措施,使綠地真正做到具有“彈性”和“可持續性”,形成會呼吸可生長的生态海綿體。建立多級綜合體系,内外共治、專業同治、智慧管治。建設可淨化、可層化、可量化、可視化、可優化的海綿技術體系。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1

海綿技術體系

二是彈性持續,優化LID布局。通過透水鋪裝、植草溝、生态旱溪、生物滞留帶、雨水花園、蓄水池等多樣化LID設施複層布局,實現雨水的存蓄、減排、緩排、淨化、利用,滿足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指标90%(設計降雨量41.82mm),年徑流污染控制率指标60%。收集周邊區域徑流污染嚴重的初期雨水,經過生物濾池淨化,進入雨水調蓄池,末端處理後回用或排入河道。滿足雨水資源化利用率大于5%,周邊區域雨水調蓄量大于30m³/hm²。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2

LID海綿設施、水質淨化、生态駁岸

三是多級跌塘,營造小微濕地。通過沉澱池、生物濾池、垂直流濕地、生态塘等多級工藝淨化河水,輔以曝氣機、生态浮島等設施。經過沉澱、曝氣、植物過濾,延長水在淨化區域停留時間,促進水體營養物質被生物所吸收,滿足末端處理設施規模為15000m³/d,出水達到地表IV類水。同時,保留現狀低窪地,形成自然濕塘和生态鳥島,采用蜿蜒自然的生态駁岸,為各種挺水、浮水、沉水植物及動物提供生境,提高生物多樣性,恢複生态栖息地。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3

海綿設施建成照片

四是注重科普,營造自然課堂。設計團隊将雨洪管理、生态種植與公園獨特的遊憩空間相結合,水草繁茂、野花爛漫,漫步其間,人們仿佛又回到從前阡陌縱橫的田園河溪場景。打造具有自然教育科普意義的生物栖息地、生物廊道,豐富生物多樣性,營造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生境。增加科普教育标識、趣味小品設施等,打造可賞、可學、可玩的戶外自然課堂。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4

沉水廊道、生物栖息地、科普教育

04

寫意星空:一首藝術化的星空進行曲

水和土是生态海綿體的本底條件。通過重塑地形和海綿理水後,公園的生态本底條件得到很大提升,基本滿足海綿示範的需求。在此基礎上延續天文館主題,将天文活動從室内延伸到室外,在公園中增加星空之景,營造星空之境,形成一首藝術化的星空進行曲,滿足景觀示範的需求。

一是建築的星空藝術。八大服務建築如浩瀚宇宙中的璀璨星球,從星光寶盒、星毯、同觀廊 旋星塔、采星閣、極限星雲、失重星球、紙飛機到水月星閣,無一不在用建築的藝術語言诠釋絢爛的星空主題,譜寫藝術化的星空旋律。遊人行至其中,就仿佛于茫茫夜空中握住了星月旋轉,感受歲月失語,惟石能言的獨特星空體驗。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5

采星閣效果圖

二是橋梁的星空藝術。連接四大功能區的長河曉星橋、羽旋橋、日月交輝橋、引力橋與無限橋,将橋梁的結構美和星空主題的藝術美相結合,形成連接地塊交通、延續建築藝術的重要載體。無論是白天的造型與色彩,還是夜間的燈光與倒影,橋體都是視覺的焦點。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6

無限橋效果圖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7

建築橋梁設計效果圖

三是場地的星空藝術。春漣河與青祥港将公園自然地分成四個地塊,形成休閑觀星區、濕地科普區、律動星球區、天文體驗區。設計充分利用星空元素來表達天文主題,結合場地設置多樣的充滿趣味的節點空間,結合運營需求,融入天文探索體驗、兒童趣味遊玩、主題科普教育、戶外拓展、星空露營等活動,通過活力之丘、星海蕩漾、星際迷宮、星動廣場、觀天之丘展開一段璀璨星空的探索之旅。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8

融入星空主題的活動體驗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19

試運行中的公園實景

05

創新設計:一段設計引領的DBO往事

項目采用設計(勘察)、建設、運維一體化的“DBO”新模式。DBO模式強調公共服務本質,突出運營屬性,鼓勵社會資本兼顧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實現資金與技術最優結合。

以設計為引領的DBO創新模式,集各專業設計與項目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等相結合,與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全面協同,發揮設計的統籌引領作用。通過設計管理與采購管理、施工管理及項目運營維護管理相互滲透,提供從項目決策到項目設計、項目實施和項目運維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管家式專業服務。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0

設計總平面演變過程

一是多專業統籌: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項目具有建設規模大、設計範圍廣、專業類别多、技術難度大、綜合性強等特點,通過配置專業團隊,完善設計管理體系,協調總圖、市政、景觀、海綿、水利、地基處理、電氣、給排水、智能化、建築、橋梁、結構、經濟等十餘專業,明确專業分工,做好專業協調工作,明晰設計界面,保證技術有效銜接和交圈。設計總負責人組織多次會議,對設計方案進行多輪完善,對技術難點進行多方論證,對細節節點進行推敲優化。

二是限額設計:在有限的建安成本下,優化與平衡各專項設計組成,尋找造價與設計最理想的平衡點。進行技術經濟分析評價,提出優化建議,多方案比選,優化做法和材料,進行合理分配,實現限額設計指标。

三是進度控制:做好項目計劃管理,編制總控進度計劃,設置裡程碑事件。分層分級分解,資源配置聯動,做好計劃動态管理及調整。依據工程總體進度計劃, 安排時間節點,嚴格把控資料準備、專業之間資料互提、設計文件交付、審核、修改調整、簽章流程等各個環節,明确工作時長及責任人員,實時協調各專業之間需明确和解決的問題。

四是借用“外腦”:整合優質資源,同專業團隊聯合作戰,借鑒成功案例經驗。綜合運維優化設計,充分考慮後期運營所需的活動場地,不斷優化活動遊覽路線、停車交通、水電條件、服務設施等。通過植入智慧的信息系統,形成“一中心三平台”,建設智能、高效、便捷的公園運維體系。

五是現場管控:派遣專業設計師團隊入駐現場參與設計管控。現場設計管控通過設計管理協調前方與後方,進行專業信息的傳達與反饋。參與招采過程中技術參數制定和廠家方案比選、技術評審,提出專業意見。做好項目實施指導,建立質量聯合管控機制,嚴抓施工質量,建立主要材料封樣定樣制度及階段驗收制度。嚴格控制設計變更、設計調整、工程恰商流程,做好項目設計變更組織工作。對設計造價進行合理控制,進行技術與經濟平衡論證,動态管理,體現設計的最優價值。與聯合體各參建單位協同作戰,做好技術支撐及技術服務,建立項目工作流程,組織專項技術論證會,參與設計評審、技術交底、技術決策環節,解決重大技術問題,對關鍵工藝、重點環節進行把控,較好地實現質量、進度、投資的控制目标。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1

設計優化研讨會、限額設計協調會、現場材料定樣

06

場景呈現:一幅三境共融的美好風景畫卷

在國家生态文明建設戰略的宏偉藍圖下,我們聚焦生态與風景,意圖打造一個整體連續的、彈性可生長的,并能協調“自然”、“城市”、“建築”、“人”的關系且使之和諧共生的有機系統,最終呈現出一幅三境共融的美好風景畫卷。

由鹽堿荒地到鳥宿池邊、魚翔淺底、蟲兒低鳴,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多樣生态栖息地生境,蘊含着當地生态文化和新興希望。

由滿目蕭然到蜿蜒的河道、起伏的地形、深邃的星空、浪漫的櫻花,一幅随時空流動的空間意境,迎來了臨港新城的嶄新形象。

由渺無人煙到清晨的跑步道、傍晚嘻戲的孩童、夜空下的天文愛好者,一幅多元全時體驗的和諧人境,拓印了當代上海的精神風貌。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2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3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4

上海專業海洋公園設計(上海星空之境海綿公園)25

設計效果圖與建設實景對比

項目地點 上海市浦東新區臨港新片區設計時間 2017年建成時間 2021年占地面積 54.47ha

牽頭單位 中國城市發展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勘察設計單位 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業主單位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代建單位 上海港城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單位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總建築師 李興鋼設計總負責人 趙文斌設計主持 趙文斌 楊陳 楊钰 雷洪強

現場統籌 張景華 楊钰

景觀設計 楊陳 楊钰 周亦白 高曉宇 董荔冰 劉子渝 孫平天 袁澤 于凡迪 沈楠 劉玢穎 趙金良

海綿河道設計 吳昊 李亮 孫岩

建築、橋梁設計

李興鋼工作室 李興鋼 邱澗冰 孫知行 朱伶俐 蘇杭 建築一院 景泉 鄭旭航 王挺建築三院 鄭世偉 李孟書建築四院 逄國偉 李慧琴 麥根源大器建築設計工作室 曹曉昕 周龍 孫瑜 一合建築設計研究中心 于海為 魏亞文 陳祥飛

綠色建築設計研究院 劉恒 徐風 闫偉

上海中森止境設計工作室 張男 張曉遠 于雅琪 歐仁偉 陳旸 謝金容 趙思柔

結構設計 祁潤田 夏兵 桑立娟

電氣設計 高志宏 樊澄輝 李天一

給排水設計 劉權熠 徐享享 王存鳳

暖通設計 徐紅星 李征

幕牆設計 王剛

泛光照明 王丹

總圖咨詢 高治 李琳

智慧公園設計 王冰 趙險華 張濤 趙長城智慧水務 王凱電氣設計 邵濤 李甲 魏華 張堉斌給排水設計 曹雷 張麗結構設計 張路 郭強經濟專業 陸柳雕塑小品設計 上海可已創意設計遊樂設施設計 永浪集團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版權所有: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