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3:01:11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1

  • 展覽名稱:第八屆“青未了”——山東省高等學校美術院系應屆畢業生優秀作品展
  • 展覽時間:2022年5月31日至9月4日
  • 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二樓B1、B2、B3、B4、B5展廳
  • 展覽内容:應屆畢業生入選及獲獎作品284件

  本屆“青未了”共收到39所高校報送的有效作品440件。經過評委嚴格評審,最終評出入選作品283件,其中包括國畫65件、油畫57件、版畫11件、雕塑6件、水彩·水粉7件、陶藝9件、壁畫·綜合材料29件、視覺傳達77件、書法22件。30件作品獲評“優秀獎”(包括“新創意獎”5件,“新語言獎”5件)。

  其中,“新創意獎”和“新語言獎”是主辦方為完善青年美術人才發展的良好機制,鼓勵青年人勇于突破創新,根據“青未了”品牌特性,在獎項設計上調整新設的。“新創意獎”鼓勵作者表現當下的生活狀态,作品在立意、構思、主題、觀念上有前瞻性的想法。“新語言獎”鼓勵作者在藝術技巧和語言表現力上進行突破。 

  為更好的發掘“新創意獎”和“新語言獎”獲獎作品的深度内涵及創作曆程,特邀獲獎作者導師撰寫評語,并附作品解讀,以飨廣大讀者。

山東美術館官方微信将陸續推出第八屆“青未了”“新創意獎”和“新語言獎”獲獎作品創作過程、導師評語和作品解讀。更多“青未了”資訊,敬請關注山東美術館微信公衆号。

張智超

指導教師:王力克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2

▲ 張智超 赤松 240×120 油畫 新語言獎 ▲ 張智超 赤松 240×120 油畫 新語言獎

導師評語

王力克(山東藝術學院原院長,教授):

張智超同學是一位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學生,他在讀研期間勤奮好學,對繪畫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并且敢于實踐,除了學習自身專業還學習國畫和書法相關知識,并融入油畫實踐中。在研究生學習階段以“松”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并在多次展覽中獲獎,其中《松魂》作品獲得中國美協入會資格并被收藏。畢業作品《赤松》更是對他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和實踐總結,體現了紮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藝術素養。作為導師,希望他在藝術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勇于創新,未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作者解讀

《赤松》是我松樹系列作品的一部分,在導師的指導下又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突破,畫面更加的豐富,藝術語言進一步成熟。之所以選擇這個題材有兩個方面,一是内容上,松樹本身具有高尚的品格,自古就有贊美松的詩句比如“陳毅的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李白的“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都表明松樹不屈的堅強品格,所以松也是曆代中國畫家所偏愛的題材。二是松樹本身的美感就很吸引我,如松樹本身的姿态變化豐富,蜿蜒迂回,具有節奏美感,再者枝幹的粗糙質感,也體現着樸拙的美感。

我雖然是學習傳統油畫,接受過素描和印象派色彩的訓練,但是我很喜愛中國畫藝術的獨特氣質,所以在創作中也加入了很多中國畫的因素,我一直認為油畫和國畫隻是媒介不同,但是遵循的美學規律是相通的。中華文化傳承千年,其必有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們應當借新的藝術形式來表達我們民族的優秀文化。我的松樹系列作品也是奔着這一目标在踐行,未來随着不斷學習,閱曆增加,定會創作更多優秀的作品。


郭子瑤 劉明 然

指導教師:廖衛東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3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4

▲ 郭子瑤、劉明、然 光榮時代·沂蒙魂 286×185×120 雕塑 新創意獎

導師評語

廖衛東(山東藝術學院雕塑系副教授):

雕塑《光榮時代·沂蒙魂》是2017級雕塑班同學的一次集體合作,内容廣闊、場面宏大,雖然構圖、技巧還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但确是近年來少有的現實主義組雕創作。從初入秋季的涼爽到來年的春草嫩綠,曆時半年多的辛苦創作終于可得展示彙報。回想整個創作過程,從草稿創作到最終效果着色,同學們躍躍欲試、積極投入,雕塑系的老師們獻言獻策、加油鼓勵,每一步都充滿着大家庭的溫暖與正能量,讓參與者沐浴在創作的氛圍之中,累并快樂着。

衆人拾柴火焰高。正是由于創作過程中郭子瑤、然、劉明等同學的無私奉獻、參與老師的傾情授予,才使得作品能夠完整呈現。在這裡我還想把參與組雕創作的其他同學名字公布一下,以示他們對組雕創作成果所做的貢獻,他們是龐雨晴、劉坤、郗孟坤、劉怡君、李璐、弭洋、楊秋雨、陳建業、李德明、貝旭東、張紅磊、岑昕橋、王晨陽、耿曉慧、劉逸斐、宋秉睿等。

千裡之行始于跬步,雕塑系老師們的激勵言猶在耳。願這次創作經驗能成為同學們未來藝術創作之路的一塊基石,初心不改,無遠弗屆。

作品解讀

群雕《沂蒙魂》是由2017級雕塑全體學生在廖衛東老師指導下集體創作出的大型現實主義題材雕塑作品。群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山東地域革命曆史英雄人物,第二部分為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群雕利用寫實的造型語言,運用具象的造型手法,在樸實粗犷的塑造中展現這些人的平凡與偉大,打破時空、運用多角度的呈現方式,既展現了精神的傳承,又凸顯這些形象的榜樣力量。

沂蒙的榜樣人物、恢宏的曆史叙事,讓觀衆在視覺閱讀中感悟時代記憶,産生情感共鳴。從表現革命精神的沂蒙六姐妹、到無私奉獻的焦裕祿、到自強不息的朱彥夫,到表現軍民魚水情、民族團結、脫貧攻堅、保家衛國、抗擊新冠疫情等新時代人物,運用蒙山黃河為紐帶貫穿整件群雕、用充滿張力的視覺語言,将黨的奮鬥曆程中催人奮進的一個個感人故事生動的呈現出來。

沂蒙魂組雕的第二部分由26個不同行業的人物組成;農民、檢察官、消防員、高鐵工作人員、音樂家等等,凸出鮮明的職業特點,生動的精神面貌,呈現出一個個樸實無華的當代優秀時代楷模,聚焦當代各行各業,促進時代發展,建設現代化國家。

創作介紹

《光榮時代·沂蒙魂》是為弘揚沂蒙精神而集體創作的群雕作品,整體創作構思由“光榮時代”與“沂蒙魂”兩部分構成,由“光榮時代”部分統領整個作品的起勢與布局。偉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所有人的努力,“光榮時代”中塑造了山東省域社會中各崗各業的群體形象,社會各界代表集聚在紅旗兩側,從航天員、科學家到漁民與建設者,從軍人、記者到藝術家、普通老百姓等等,無不躊躇滿志、洋溢自豪;《沂蒙魂》中則是選擇了時代楷模與沂蒙精神代表人物,這些形象對照現實當中的具體人物,從沂蒙六姊妹、紅嫂到時代楷模朱彥夫、趙志全,從優秀黨員焦裕祿、孔繁森到勞動模範張連剛、李登海,以表現真實的人物形象來闡釋與傳揚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寶貴的精神财富,是一種永不歇息的曆史傳承,沂蒙精神是一種随時代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擔當精神,表現沂蒙精神既有文化創建的自豪感也是對沂蒙精神在新時代取得偉大成就的頌揚。

這座雕塑作品的誕生,從練泥搬運、小稿的确立、架子的焊接、加泥塑造與調整、翻制着色,大家齊心協力,創作中充滿着争執與辨析,每一步都滲透着指導老師的心血,正是廖衛東老師精心的指導,我們在創作中才會着眼于人物之間、人物和配景之間相互呼應、相互襯托,把特定的情節凝固在精彩的瞬間。群雕創作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推敲和琢磨人物位置、動作與整體的協調,就算局部創作的活靈活現,隻要有違整體大趨勢的就要調整,最終使得這座雕塑各要素之間渾然融合而又相互襯托。

在創作中發生了不少事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我們在對英雄人物們的位置進行設計的時候發生的插曲,因為最初的設計稿更多是一種情感沖動和對藝術表現本能的宣洩,以至于在接下來的制作中,不斷的進行再設計與重新定型,重新思考整體的布局,拆了做做了拆,不斷重複審視與自我批判。由小推大,再由大推回設計稿,這個過程無疑是勞累的,讓人沮喪并産生放棄的念頭,但人不就是這樣才得以進步嗎,不斷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區,在痛苦中鍛打心靈與精神以獲得成長。所以在最後完成的時候雖然感覺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我們明顯感覺到現在隻能做到這裡了,因為我們知道這是一個中點,而不是終點。未來的我們看到它肯定回想起綠寶石般耀眼的日子,而它也會看到一個精神與技術都更加成熟的我們吧。

構思過程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5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6

文學作品獲得最佳人氣獎感言(作品解讀第八屆)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