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抓周風俗流程

抓周風俗流程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7 04:14:20
抓周,既是我國的傳統生活習俗,又似乎是一個長輩們制造的令人興緻盎然的遊戲。所謂抓周是指小兒周歲時,在其身旁陳列各種玩具、生活品和不同職業的用具讓其抓取,人們認為,可通過嬰兒所抓取的東西來預測其一生性情志趣、造化際遇和功名前途,所以又稱“試兒”。

抓周風俗流程(民間習俗之抓周)1

古代對抓周的描述,無論是具體的所抓之物,還是場景,南北朝的名著《顔氏家訓》的描述都較為精到:“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盟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加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聚集,緻宴享焉。”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也有記載抓周的情形:“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陣’,至來歲生日時,謂之‘周眸’,羅列盆盞于地,盛果木、飲食、官浩、筆硯、算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征兆,謂之‘試陣’。”

嬰兒滿百日、嬰兒周歲,古人都稱為“碎”。這說明南宋時不但有嬰兒出生百日的抓周,也有後世流行的周歲抓周,隻是當時叫“試眸”。放東西的盤子就叫“眸盤”。

宋樓鑰《攻婉集》中就有一首《阿虞試碎戲作》的詩,其中有句雲:“阿虞甸甸碎盤中,事事都拿要學翁。”阿虞這個孩子,盤中什麼東西都要拿,很是憨态可掬的樣子。

到了清代,日人中川忠英編著以清俗紀聞》,也記載當時中國的抓周風俗:“周歲時,為觀察嬰兒成長之方向,于廳上設桌,上鋪毛氈,列置筆墨、書籍、金銀、算盤等物,令嬰兒抓取。

如取筆墨,則将善于文章,抓書籍,則将愛好學問,以後則教以書法訓以儒學。抓取金銀、算盤,則以後将令其從事買賣之類。

抓周風俗流程(民間習俗之抓周)2

此日請親友舉辦慶祝宴會,親友饋送物品與滿月時相同。”抓周習俗曾廣泛流行于我國各地,隻是因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擺放的物品也不同。

北京一帶的小孩抓周,擺放士、農、工、商等各種社會角色所用的器具,除筆、墨、硯外,還有算盤、尺、印等。據《中華全國風俗志》記載,北京“試兒”非常慎重,小兒要梳洗幹淨,穿上新衣服,然後抱至桌前,供其随意抓取;浙江則“列錦席于中堂,燒香炳燭”。

所放東西是“頓果兒飲食,及父祖浩救、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通釋經卷、秤尺刀剪、升鬥等,彩繡花朵及一切應用物件”。在江西,“試兒”則是“苟取得者為書,則家人必歡聲雷動……前清時,更加入彩珠一種,若小孩一取此物,家人尤為高興,必大衆賀曰:某孩長大能做官。于是為父母者,益喜形于色”:這彩珠,就是官員帽子上的紅頂子,自然是做官的象征了。

朝鮮族抓周擺的是弓箭、書、筆、糕點、錢、剪刀、紅豆粥等;侗族抓周,則把小孩置于一竹篩上,由父母端着,圍炭火繞三圈,還說“坐篩過火,心眼滿多”。這是把坐篩過火當作一種困難和危險來考驗,象征小孩長大後聰慧、勇敢有魄力。有的地方擺放的物.ulp還有讓祖先認同的意義。古代抓周擺放之物,也是因男女性别而異的。當然也有例外,像《紅樓鱿》裡的賈寶玉抓周,“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與他抓取。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隻把些脂粉、钗環抓走。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将來不過是個酒色之徒,因此甚為不悅”。

抓周起源于何時呢?

抓周風俗流程(民間習俗之抓周)3

民間傳說源自三國時期。當時吳大帝孫權的太子去世,各子争權,孫權擔心一世功業付諸東流,心中頗為苦惱。有個叫景養的人為他出了個主意,讓衆皇孫去抓周。結果,孫和的兒子孫皓一手抓授帶,一手抓簡冊,這分明寓意孫皓是當皇帝的料。于是其父孫和就靠自己兒子當了皇帝。後來,孫和被廢,孫亮、孫休繼任。按理說,孫皓是沒希望繼承皇位了。可是陰錯陽差,皇位最後還是落到了孫皓身上。抓周預測人生竟然這麼靈驗,老百姓聞風而動,于是這風俗就在民間流行了。

抓周最早在吳國所處的江南一帶流行,文獻記載也有所本。宋葉真《愛日齋叢鈔》轉引宋僧文瑩撰的《玉壺野史》記:“曹武惠王(曹彬)始生,周眸日,父母以百玩之具羅于席,觀其所取,武惠王左手提幹戈,右手提姐豆,斯須取一印,徐無所視。曹,真定人。江南遺俗乃在此,今俗謂試周是也。”就是說,北宋大将曹彬一周歲時,他的父母将各種玩具器物擺在席上讓他抓取。曹彬左手抓住武器,右手抓姐豆(古代貴族之家祭祀所用的器具),一會兒又抓住一隻官印,其餘的東西就像沒看見一樣。他所拿的東西,和他後來的成就是相符合的,而作者認為抓周是“江南遺風”。

抓周這個風俗源于何時現在還難以說得清,但按《顔氏家訓》所記,起碼最晚在南北朝時已經有了這種風俗,至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古人對抓周深信不疑,樂此不疲。也有人認為,類似抓周這種“

抓周試兒的風俗到底是怎樣來的,也有不同說法。有人認為這個風俗源于原始的征兆觀念,即以為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人世間的吉兇禍福,在其發生之前都是有征兆的。它本是原始人因無法解釋和把握強大的自然力量與人類自身命運,即所謂“天命”而産生的心理觀念。也有人認為,抓周其實是人的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它與産兒報喜、滿月禮、百日禮等一樣,同屬于傳統的誕生禮儀,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吉,還體現了父母對子女的深清,同時具有一定的家庭遊戲性質,是頗有人倫味的風俗。試兒的習俗的源頭可以溯及先秦,其實也是楚人崇神信巫文化的産物。《左傳·昭公十三年》記,楚共王無嫡子,想在五個受寵愛的庶子中選嗣,于是遍祭名山大川,請神來選擇繼嗣問題。楚共王又用一塊玉璧來做“閹”,他說:“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然後将玉璧秘密埋在祖廟的庭院裡,讓五個兒子依長幼次第進廟拜跪祖先,誰正好壓在埋玉璧的位置上,他就是神靈所确立的王嗣。年齡最小的楚平王被抱進祖廟後,兩次下拜,均壓在了玉璧的璧紐上。但楚共王最終把下跪時兩足各跨玉璧一邊的長子(即楚康王)立為太子。大臣鬥韋龜以為此舉違背了天命。之後,楚平王到底還是在楚國内争中坐上了王位。這段故事也可看作是抓周風俗的濫筋。

抓周風俗流程(民間習俗之抓周)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