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拉亞/文
本書把通貨膨脹定義為物價公開和隐蔽地持續上漲。通貨膨脹是物價膨脹,不是指貨币膨脹。公開的物價指GNP(國民生産總值)平減指數,它反映了一般物價水平,既包括物資商品價格又包括勞務商品價格在内。隐蔽的物價指短缺,它表示有錢買不到所需的商品。
本書還用到通貨膨脹的另一個定義。我們定義通貨膨脹為總需求減去總供給的差值,即通貨膨脹等于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缺口(也稱超額總需求,後面還将介紹這一定義)。
我們規定的第一個通貨膨脹定義,更便于反映通貨膨脹率,而第二個通貨膨脹定義,則更便于反映通貨膨脹的量。後面的分析将證明,這兩個定義本質上是一緻的。
由通貨膨脹的第二個定義,我們把通貨膨脹與經濟系統中的一些重要變量聯系起來,視通貨膨脹為經濟系統的綜合症。概括說來,我們将用總需求和總供給作為理論分析的橫坐标和縱坐标,用來分析通貨膨脹的運動軌迹。因此本書若命名為《宏觀經濟與預期》,也是大緻可行的。當然,現在的書名更能說明本書的研究重心所在。
通貨膨脹與紙币是聯系在一起的,隻要存在紙币的經濟系統,就可能存在通貨膨脹。因此,不論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可能存在通貨膨脹。但是,通貨膨脹又不僅僅是一種紙币現象。在我國,企事業單位通常使用支票購物,這種支票也是一種貨币,是銀行轉賬結算的貨币,或稱之為信用貨币。在西方國家,居民也大量使用這種信用貨币。信用貨币也能帶來物價的上漲。從更廣泛的角度看,銀行貸款的增加,引起紙币和信用貨币的增加。銀行貸款也可視為貨币。研究通貨膨脹與貨币的關系,不僅要研究其與紙币的關系,也要研究其與信用貨币及銀行貸款的關系。由于通貨膨脹與貨币的密切關系,前人才把inflation這個詞譯成了通貨膨脹。從字面上講,通貨指貨币,而通貨膨脹自然是貨币膨脹了。從古典經濟學的角度講,由于貨币僅作用在物價上,這樣理解是可以的。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講,貨币不僅作用在物價上,也可作用在産出上,短期内甚至可既不作用在物價上,也不作用在産出上,因此,僅從貨币膨脹來定義通貨膨脹就不适宜了。本書中,我将重點解釋這一問題。由此,本書中不用貨币膨脹來定義通貨膨脹。如果一定要從貨币的角度定義通貨膨脹,那麼把通貨膨脹定義為貨币的持續貶值則較好些。貨币貶值與物價上漲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但是貨币貶值難以反映出短缺的存在,即反映隐蔽的物價上漲。因此,在我國采用貨币貶值來定義通貨膨脹是不全面的。應該指出,國内外經濟理論界對通貨膨脹的定義尚存在争議,我選擇的定義僅是經濟理論界較常用的一種。
作者簡介:李拉亞,男,1955年出生。湖南理工學院數學專業1977級學生。1982年3月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于1984年獲數量經濟學碩士學位,1988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3月至1994年11月在國家信息中心工作,并于1989年8月至1990年6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1992年3月 至1993年3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1997年1月至2010年3月,先後就職于美國德州議會預算局和美國德州州務卿辦公室,從事數據分析處理工作。2010年3月至2018年8月擔任華僑大學全職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18年9月起,擔任溫州商學院特聘教授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溫州研究基地主任。
内容簡介:本書的核心理論是粘性預期理論。該理論為克服政府與公衆預期不一緻造成的經濟波動和政策效率降低問題,試圖通過公布政策目标、政策規則和政策手段,以及依靠政府的權威和聲譽,實施透明政策,傳遞政策信息,引導公衆配合政府政策,穩定公衆預期,進行預期管理,以提高政策效率,減少經濟波動和不确定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