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到,2022年第一個震撼到我的故事,會是這樣的。”
一個以往在大V榜單上幾乎“查無此人”的視頻賬号;一段不過11分28秒,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視頻,幾乎在一夜之間傳遍網絡。
B站播放量破2000萬,10萬 人同時在線觀看。
這則名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短視頻,就這麼火了。
圖源:哔哩哔哩
UP主講述了自己的二舅,一位普通老人人生經曆的“平淡”故事。
二舅本是村裡的“天才少年”,每逢考試總是“全校第一”;直到十幾歲的一場高燒,醫生在他屁股上打了4針,原本預想中的前路戛然而止:
二舅的腿被打出了問題,要拄着拐棍才能走路。
二舅“殘疾”了,卻沒有糊弄着生活。
接下來的歲月裡,他自己買醫書看、瞅别人幹活學成了木工,獨自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收養了一個女兒,還成了村裡的“萬能手”,燃氣竈能修,插線闆能修,玩具車也能修。
圖源:哔哩哔哩
有人說:
“二舅的一生,是千萬普通人生活的寫照。”
也有人說:
“被治愈了。”
曆經磨難卻坦然面對,二舅觸動了網友們的心。
但同時,另外一些感歎也頻繁出現。
“我有手有腳,應該比二舅擁有更精彩的人生。”
“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二舅一把爛牌能打好,那我們應該也可以。”
可以理解,二舅的故事引起了人們關于人生的感歎。
但以“他二舅那麼慘,他二舅不如我,他都可以,我就一定也可以”給自己打雞血,就真的大可不必。
現實版《活着》,然後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似乎養成了一個習慣——
“從苦難中汲取營養,透過不幸去看待現實生活。”
在二舅的視頻評論區是如此,在類似的其他事件中也是如此。
二舅相關視頻走紅之後,許多網友提到了《活着》。
在這部由餘華創作的小說裡,主人公徐福貴和他的家庭不斷遭受苦難。
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到最後,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圖源:電視劇《福貴》
“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二舅和福貴有什麼可聯系之處?
從許多人的推薦理由中,我們或許可以窺見一二。
“推薦人生不如意、遇到低谷的時候看,看完了你就會好受很多。”
類似的說法背後,隐藏的意思大多是——
“看完會發現,不僅你苦,世上還有更苦的,對比一下你就不會覺得苦了。”
“别人的生活那麼難都挺過來了,他比你差那麼多,你也可以的。”
從其他的苦難中找到短暫撐起現實生活的支點,這話看似合理,追究起來恐怕還真未必。
比如那個和二舅一樣,曾經因為生活經曆火遍全網的“現實版福貴大爺”。
“父親死了11年,母親死了20多年,哥哥死了18年。老婆因為難産,也在11年前和孩子一起死了。”
2011年,“福貴大爺”就這樣出現在鏡頭中,當時陪在他身邊的,隻有患智力障礙的弟弟和一條老狗。
觀衆們覺得他可憐,更難以想象他是怎麼挨過來的。
但面對鏡頭,他木讷的臉上倒是平淡:
“往前看,不要去想那些不開心的事。”
他是這麼說的,也這麼做了。
10年之後,當年的主持人再度找到這位大爺。他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又結了婚,還有了一個女兒。
面對坎坷的命運,打了翻身仗的大爺這樣總結:
“艱苦奮鬥,自己幹。”
日子艱難的時候坦然面對,日子好了依然平淡處之,他從不覺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
努力過好自己日子的人,不比任何人差,也不比任何人創造的價值少。
“我也有價值”
許多看過視頻的人都無法忽略二舅腿部的殘疾,在有意無意的比較中,這也是經常出現的部分。
二舅肢體的殘疾是不幸的,可四肢健全的人,不應當以此為依據,用高高在上的憐憫,來定義他們的人生“不夠飽滿”。
如同二舅一般的當事人們,并不想要活在“他好慘”的聲音中。
那個被嘲“狗都不如”,後來逆襲、“身家千萬”的陸鴻,相信很多人都記得。
陸鴻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小家庭,父親患有先天性氣管炎。
10個月大時,小陸鴻因為中毒性腦炎高燒不退,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小腦指揮神經失常,言語結巴,脖子東倒西歪,走路跌跌撞撞。
後來陸鴻發現,隻要出門自己就會備受關注。
他問媽媽為什麼大家都看自己,媽媽說:“因為他們喜歡你。”
陸鴻懂,這不是喜歡。
再長大一點,父親的病情惡化,家裡的條件更差了。
他決定自己創業:擺攤,修自行車,修自行車座墊。
接下來,他又開了泡水店(燒開水賣)、報亭、電話超市、碟片店、電腦裝配店……艱苦可想而知,但陸鴻不嫌忙累,6家店同時開。
失敗過、被合夥人騙過,還虧空了40萬的積蓄,但他都挺過來了。
2020年,陸鴻創辦的工廠營業額達到了1000萬。
他闖出了名氣,開始有人叫他“中國阿甘”。
同時,類似的話也再次出現:
“‘狗都不如的人’人生都可以很精彩,我肯定也行。”
這樣的評價,憐憫他的同時也給他打上了一個“因為悲慘的遭遇注定比别人差”的标簽。
這并不是他想要的:
“我感覺,老天安排得很好。
“他不光讓我賺了錢,更讓我知道了,我是個有用的人,我能為社會做貢獻。”
聽到别人稱呼他為“中國阿甘”,陸鴻同意,并點明共同點:
“阿甘有點傻,我也有點傻。但是,我們傻得很可愛。”
别人誇贊他“勵志”,他也隻是嘿嘿一笑:
“我也有價值。”
如果生活的前提,要建立在比較之上,在無窮的“誰比誰強”“我比他幸運”中,索求一個“誰更值得飽滿人生”的答案,那麼帶來的将隻有無解和無窮的痛苦。
每個人的人生,隻屬于自己。沒有誰的人生,理應比其他人更充實。
這個道理,二舅明白,“福貴大爺”明白,陸鴻明白,反倒是許多聲稱“比他們幸運”的人始終沒有看懂。
“比慘背後,是自我逃避”
一個人的生活有多少限制?沒人知道答案。
手腳殘疾做不了很多事,那麼同樣,家境貧寒做不了很多事,腦子不夠聰明做不了很多事,沒有考上大學做不了很多事……
人看似生來自由,實際處在這樣或那樣的束縛之中。
但至少我們要清楚: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痛苦和局限,也都有屬于自己的幸運和專長。
如果硬要比較,比二舅四肢健全的人,未必有他聰明;比阿甘聰明的人,未必有他那樣善于奔跑;比陸鴻健康的人,未必有他的商業頭腦……
就像輪椅上的史鐵生所說:
“上帝從來不對任何人施舍‘最幸福’這三個字,他在所有人的欲望前面設下永恒的距離,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
因為自己手腳健全,就貶低二舅擁有的人生,揚言“要創造比他更飽滿的生活”,這是一種傲慢。
二舅的故事走紅後,許多人又趕來出謀劃策:可以去直播。
接下來,評論區又有許多人形容直播帶貨的人為:一幫傻子。
在近乎于戲谑的、貶低的調侃中,侮辱的是不是另一批“二舅”,無人在意。
這又何嘗不是另一個危險的邊界。
隻看到“有沒有”,不去想“為什麼”;隻遠遠瞥見了别人人生的一角,便自以為洞悉了生活的全貌,找到了自我救贖的解藥。
借曆經世事變化、人生坎坷的二舅,勸自己“我總不能比他還差吧”,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把其當成了逃避現實的寄托。
二舅和其他平凡人,都不該是健康者、富有者、學霸等等人的“人生下限”。
二舅的強大,在于能和過去的經曆和解,一步步走來“永遠有辦法”面對一切,一直很認真、很努力地過自己的生活。
“如果二舅是一事無成,那什麼是有所成呢”
所以,不必拿“他比我慘”去侮辱一個不屈的人;也不用去幻想自己所謂“應該比他更精彩的人生”。
更不應該展現“我四肢健全,那我理應過得更好”的傲慢。
“遺憾誰沒有,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時候才發現,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一直在遺憾過去的遺憾。”
正視眼前的人生,始終勝過千言萬語的慨歎。
“二舅永遠有辦法”,但他的辦法,不是将他人的苦難,化為激勵自己的養分。
你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網易新聞公衆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講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筆寫文,也能教你把妹撩,關注槽值尋找共鳴。公衆号:“槽值”微博@槽值。本文未标來源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