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無論文字作為視覺呈現的一部分,還是文字本身就作為一種視覺元素,文字與圖畫之間的界限都已經越來越模糊。繪本在兒童中的流行也使兒童在正式認識文字之前就已經開始閱讀圖像。
然而,很多父母小時候并沒有經曆過圖像閱讀,而是直接從文字閱讀開始,他們對圖畫書的理解更注重的是文字表達,和這種表達所傳遞出來的意義,這些意義有的是美感上的,但更多的還是功能上的。于是,在以成年人為主的互聯網上,我們很少聽到孩子自己對閱讀圖畫書發出的聲音。
如果一本圖畫書“首先是一個孩子的經曆”,我們當然永遠不會知道它對孩子産生的所有微妙的影響。因為孩子們并沒有相應的語言技巧去精确地表達出他們的感受。而且,某些視覺體驗的某些方面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孩子越小,他們就越難表達自己的反應。
格拉斯哥大學的伊夫林· 阿裡斯佩(Evelyn Arizpe)和劍橋大學哈默頓學院的莫拉格· 斯特爾斯(Morag Styles)進行了一項名為“兒童閱讀圖畫書”的研究項目,選擇了100名4~11歲的孩子,他們分别代表着已經能夠獨立閱讀的孩子、剛剛開始獨立閱讀的孩子和那些存在閱讀困難的孩子。研究他們對圖畫書所做出的詳細反應。
在這個項目中,孩子們除了回答一些問題,還有機會多次對同一本書進行閱讀,并且與同一年齡組的孩子們進行讨論。在研究中老師會邀請孩子們根據圖畫書的内容(沒有時間限制)進行畫畫,這提供了一個盡可能把他們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通過繪畫表達出來的機會。
結果證明,一些幼兒能夠對圖畫書做出十分聰明且感性的反應,遠遠超出了他們在發展過程中的預期,相反的情況也被證明是正确的,一些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所做的解釋卻并不充分。
《兒童圖畫書創作指南:視覺叙事的藝術》這本書裡列舉了這些作為樣本的孩子(本文用到的不是他們的真名)對圖畫書的豐富評論,我們摘編如下(經出版社授權,較原文有少量删減)。它可以看成是一篇閱讀指南,也在告訴我們,關注孩子的“視覺認知”比隻是把圖畫書當成學習認字和了解某種人生哲理的工具重要得多。
《兒童圖畫書創作指南:視覺叙事的藝術》(第二版),[英] 馬丁· 薩利斯伯瑞/莫拉格 · 斯特爾斯 著,溫艾凝 譯,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21年7月版。
原作者 |[英] 馬丁· 薩利斯伯瑞/莫拉格 · 斯特爾斯
摘編 | 王一
坦辛是參與伊夫林· 阿裡斯佩和莫拉格· 斯特爾斯研究項目“兒童閱讀圖畫書”的孩子之一,她已經知道,在閱讀圖畫書時,你不僅要像對待文字那樣去認真對待圖畫,而且還必須學會有洞察力地閱讀它們。這是她小時候去教堂看彩色玻璃窗上的圖畫時所領悟到的東西。
就像你可以通過觀察去了解一扇彩色的玻璃窗那樣,當你做好準備去閱讀一本書時,你可以通過浏覽書中的圖畫得知裡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坦辛( 8歲)
孩子們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興奮和快樂,他們非常願意接受閱讀圖畫書所帶來的挑戰。正如6歲的凱西(Kathy)所說:“一個好故事應該帶有一個問題,而問題的答案就藏在圖畫裡。”凱西還可能指的是,許多圖畫書中的文字都足夠直白簡單,但“複雜的内容”大多是通過圖畫表現的。
孩子們對圖畫與文字相互作用的反應
年幼的小讀者們和他們的圖畫書之間有一種愛,尤其是在他們擁有閱讀能力之前。艾米( Amy, 5歲)說:“我有時候會忘記圖畫書裡的文字,但我總是會記得圖畫的。”而稍大一些的孩子是可以區分文字和圖畫的不同作用的:
……如果隻是文字的話,你不會覺得自己身在其中……好吧,雖然你可以發揮你的想象力,但如果你想知道那個女孩具體在想什麼,你就得通過畫面才能看到。
坦辛( 8歲)
有些書是沒有圖畫會更好,因為這樣你可以根據文字展開自己的想象,但是我認為有插圖的書會更好……因為文字更需要圖畫(來說明),而圖畫卻不怎麼需要文字(去解釋)。
基思( 10歲)
文字并不能解釋你想到的一切……所以我更喜歡這些圖畫,因為這樣你可以去思考更多的東西……
拉拉( 10歲)
顔色為什麼如此重要
孩子們很欣賞那些插畫家,經常試圖弄清楚他們是如何達到那樣的畫面效果的,以及想知道這些畫面效果意味着什麼。孩子們對色彩、飽和度和色調特别敏感,而且似乎會很自然地分析它們的意義。
《莉莉去散步》英文版封面。
請注意,孩子們非常關注吸引他們的圖畫的各個方面。這是西姆斯( Seamus)在《莉莉去散步》(Lily Takes A Walk)中将黑暗與恐懼聯系起來的方式,随後是另外幾個孩子,他們都根據顔色所傳遞的信息做出了仔細的判斷。
《莉莉去散步》英文版内文圖。
呃,天快黑了,所以我覺得(主人公尼基)有一點害怕,所以她會四處看看,确保沒有人試圖抓她或其他什麼危險。看,因為剛開始的時候是大白天光很亮,她整天都在外面。如果你翻開書頁,就會發現一頁比一頁暗,越來越暗……我喜歡他處理顔色的方式,使它們變成真正的藍色和旋渦狀顔色,還有一點黑。
西姆斯( 7歲)
《莉莉去散步》英文版内文圖。
從這邊陰影的部分可以看出,開始很亮,然後它變得越來越暗,因為太陽照在一部分屋頂上,所以就讓這一部分是黑的,那一部分是亮的。這樣,屋頂看起來就不是平的了,我覺得他們處理陰影的方式真的很棒……
坦辛 (8歲)
我喜歡他把顔色混在一起的方式。像這樣亮一點的淺綠色,然後變深綠一點,然後再變更深,然後再變亮。他把所有的顔色混合在一起,使它們看起來像是陽光照射在窗簾上,閃閃發光,同時你也能看到陰影……
路易絲( 6歲)
孩子們的圖畫也提供了大量的證據來揭示他們的想象力是如何被他們所看到的内容激發出來的。他們不會簡單地評論吸引他們的圖畫的顔色和其他特征,而是在他們的繪畫中親自去嘗試表達這些想法。
這是波莉( Polly, 5歲)在畫畫時自言自語的話:
我隻要打開我的大腦……那就是遠處的房子,所以它真的很小……現在我要用另一個綠色。小草難道不是兩種不同顔色的綠色嗎?這是淺綠色……
《莉莉去散步》英文版内文圖。
9歲的查理( Charlie)對喜多村惠(《莉莉去散步》的作者)創造的吸血鬼形象感到很不安,但他還是選擇将他畫得一模一樣,也許是為了減少恐懼。他的版本與喜多村惠的原作具有許多相同的特點,準确地勾勒出了畫面中大面積的藍天。查理已經評論過莉莉是蒼白且“可怕的”,并強調了當她的白色皮膚與明亮的黃色頭發和鮮紅的鞋子相襯時,像一個幽靈。
《動物園》,[英] 安東尼·布朗 著/繪,啟發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從封面到最後一個跨頁,孩子們喜歡用顔色來诠釋安東尼· 布朗的《動物園》。
小美( 10歲):她可能在為動物感到難過。
我(采訪者):那麼顔色是如何表現這個的呢?
小美:因為她穿着黑色和深色……這是表示暗淡和黑暗的色彩。
我(采訪者):對。因此你穿黑色衣服是為了參加葬禮的。那麼黑色和紫色代表什麼感覺呢?
小美:悲傷和遺憾。
小提( 10歲):……它看起來有些不健康,因為頁面上都是灰色的。
思思:他選擇了很淡的顔色,沒有太亮的。
小提:它有點像長頸鹿;它周圍的天空很陰暗,所以好像動物園不遠處的某個地方有一家工廠,因為它附近排放着大量的煙霧。
并且, 4歲的保羅注意到:老虎籠子外面茂盛的草地與籠子裡面像“沙漠”一樣的草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動物園》内文圖。
閱讀肢體語言
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擅長閱讀肢體語言,他們可能從動畫電影和動畫片中學到了一些内容。在電視上,在動物園的角落裡,一隻猩猩痛苦地蜷縮在角落裡,一些10歲的孩子就會十分自然地對此表示同情。
我(采訪者):你覺得猩猩的感覺會是怎樣的?
小藝( 7歲):它非常悲傷。
我(采訪者):你為什麼這麼說?
小藝:嗯……因為它沒有露出臉來,那可能是因為它很傷心,它不喜歡自己身邊什麼都沒有。比如這隻大象一樣,它失去了自然栖息地。
思思( 10歲):它看起來有點像人,它應該像人一樣被對待。
小艾( 11歲):因為它看起來有頭發垂下來……真的是很長的頭發啊。
小提( 11歲):因為它的頭發像老人一樣,雪白雪白的。
思思:它看起來像是把頭發盤在頭頂上……
閱讀視覺隐喻
當孩子們喜歡一個好故事的時候,大多數孩子會在一本圖畫書中尋找更多。因此,當面對複雜多樣的文本時,這些孩子會對圖片隐含的問題、可能象征的意義、文字和圖像具體如何共同叙述的問題而感到困惑。這一點并不奇怪。盡管他們不識字,也不理解視覺隐喻等專業術語,但他們依舊會努力地為看到的視覺符号做出解釋,有時表現得還異常沉着。
《隧道》,[英] 安東尼·布朗 著/繪,蒲蒲蘭繪本館 |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8年7月版。
孩子們似乎很容易理解安東尼·布朗在《隧道》中使用的視覺隐喻。兄妹在雜亂的垃圾場中分開玩耍,這凸顯了他們破裂的關系,地面上橫着的管道在兄妹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
在下面的第一個例子中,一個5歲的孩子理解了以下事實的象征意義:在《隧道》這本書的後環襯中,球(代表哥哥)和書(代表他的妹妹)被放置在一起,代表着剛剛争吵後的兄妹之間的和諧畫面。
《隧道》内文圖。
我(采訪者):你為什麼認為足球和書本在最後一頁要被放在一起呢?
小四( 5 歲):因為現在,足球和書本可以擁抱在一起啦。
《隧道》内文圖。兄妹在雜亂的垃圾場中分開玩耍,這凸顯了他們破裂的關系,地面上橫着的管道在兄妹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
馬特(Matt,8歲)知道,《隧道》中橫在兄妹之間的那個管道暗指了他們之間的敵意。露絲( Ruth,8歲)覺得,盡管兄妹之間争吵不斷,但他們之間的關系依舊是充滿愛的。能夠意識到這一點,露絲表現出了自己的情感認知能力:
你可以看到哥哥不想讓她靠近,因為你可以看到杆子,他不想讓妹妹穿過杆子。像我和我的妹妹。實際上我們相處得并不好,因為我們經常吵架。不過當她難過的時候,我也真的感覺不太好。
迎接圖畫書帶來的挑戰
在看完《動物園》之後,很多孩子評論說,這是一個讓他們思考的故事。布朗運用囚禁與自由這兩個主題強調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人類對動物所做的傷害。雖然這一問題在書裡卻永遠不會以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孩子們可以從插畫中,從具有諷刺意義的文字和圖畫的微妙關系中去推斷。正如小蘇(10歲)說:“人類的行為像動物或人們想象中的動物的樣子。”
他不僅是告訴你動物們想要自由……嗚嗚……嗚嗚……他離開你是為了讓你以一種更好的方式去自己發現……讓你不斷地進行思考。
艾琳(7歲,我們的重點研究對象)
《動物園》内文圖。
《動物園》中最有影響力的形象就是大猩猩,他的凝視中帶着深情和睿智,畫家以構成十字架形狀的4個矩形來描繪他。正如小魚兒( 4歲)所說:“他有着一雙老人的眼睛。”在前幾次讀這本書時,沒有一個孩子能認出書中所隐含的宗教的意義,但最後,所有的人,甚至是4歲和5歲的孩子,他們最終都看到了。
艾米( 5歲):就像一個十字架……讓我感到難過……
蒂娜( 10歲):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不幸的事情,耶稣被釘在十字架上,大猩猩在想……
這說明了重讀圖畫書的價值。事實上,這本書的兩位作者都認為,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一本複雜的圖畫書的全部可能性,你至少要讀6次。
《動物園》内文圖。
《動物園》最後一頁以書中年輕的解說員第一次若有所思的神态結束。在左頁,布朗描繪了解說員正對着籠子欄杆上的剪影,使人與俘虜之間産生了模棱兩可的聯系。在右頁的直線上,建築師設計的動物園建築,其中一座會令人不安地想起集中營,與美麗但也許有威脅的紫色/藍色夜空相映成趣,兩隻大雁也飛向未知。丹丹( 7歲)看完後給出了一個情緒化的回應:
丹丹:他被關在籠子裡,很傷心。這張小圖畫上幾乎沒有邊界,但在動物的大圖畫上,圖畫周圍有一個很大的黑色輪廓……而在這張紙上根本沒有邊界,所以看起來他是一隻自由的動物。
我(采訪者):你認為那個男孩這次參觀動物園會感到難過嗎?
丹丹:是啊!有時候當你做了一個糟糕的夢時,你會在半夜裡哭……我喜歡這一頁,因為它完全是黑色的,黑得很厲害。然後鳥兒飛來又飛去。在黑暗中,這是美好而和平的……
孩子們喜歡看圖畫書,同時他們也喜歡接受挑戰。一些年幼的孩子可以帶着一本圖畫書坐上一個多小時,一心一意地想領悟圖畫書的精髓。因此,最好的插畫家是那些尊重孩子們,從不看輕他們的插畫家。
依依(7歲):我真的很喜歡他的書(布朗的作品)。
我(采訪者):我很想知道你為什麼這麼說。
依依:好吧,他僅僅是說:“我隻寫一個故事……”而實際上,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或者說他都有經過提前的計劃的。然後他才能畫出真正完美的圖畫去講述不同的故事。當然我知道這是同一個故事,隻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
譚蘇珊(Susan Tan)對9歲兒童的閱讀和繪畫的深入研究,以桑達克的《我和傑克、蓋伊都很沮喪》為例展示了孩子們對圖畫書的強烈情感,他們不僅理解了書中的社會信息,而且更深入地參與了其中的道德問題和複雜性……面對許多人認為兒童無法理解的文本,孩子們卻接受了它的大部分複雜的内容,并聲稱桑達克的故事世界就是屬于他們自己的。
《一本關于顔色的黑書》封面。
安娜· 珀基斯(Anna Purkiss)與8歲的孩子們一起探索了這本備受推崇、屢獲殊榮的《一本關于顔色的黑書》(The Black Book of Colors, Walker Books,2010),并指出這本書是如何讓他們深刻理解視覺障礙的。這篇獨特的多感官文本更像是一首插圖詩,而不是一篇叙事詩,它邀請讀者把世界看作一個視力受損的孩子。
孩子們發現了文本的觸覺特性,在幾乎完全黑色的背景下,文本美麗凸起的圖畫讓人着迷和興奮。他們用身體與書互動,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觸摸插圖,從而給他們帶來關于這本圖畫書綜合的閱讀體驗。并且,其中一個名叫傑克( Jack)的孩子竟然用了“感受故事”( feeling the story)這個詞。
《一本關于顔色的黑書》英文版内文圖。左上角有盲文。這本書讓視力正常的孩子去感受那些不能以同樣的方式看世界但仍然可以分享同樣經曆的人。
在《一本關于顔色的黑書》中,第二個頁面把重點放在了“紅色”( Red)上,文字在左邊用純白色文字書寫,并在同一頁頂部翻譯成盲文。在右邊頁面上有一個草莓植物的插圖,該植物在稍稍向左的位置,展現着一個大草莓、兩個小草莓和幾片葉子。這在文字和圖像之間提供了清晰的對稱性。
當傑克第一次感覺到這一點時,他想:“這難道不是……草莓嗎?”“感覺像個三角形。”他一看到文本的内容後說,“哦,看!那是一個草莓,因為我們關注的是它的形狀,”後來又補充說,“如果上面寫着草莓,你就知道這與它有關……所以,我們找到了那個形狀,然後用這個句子來幫助我們解決我們的疑問。”
這裡,傑克正在進行認知分析,以使他能夠識别這個圖像;圖像的整體感覺和文本提示的内容是結合的。這很有趣,因為孩子們在學習閱讀時,通常會利用圖畫中的線索來支持他們對文本的理解,但在這本書裡,這個過程是相反的。因此等閱讀結束後,孩子們能夠反思他們所學到的東西。
這很有趣,因為你看不見,所以你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果你能看見才是更幸運的。因為如果你看不見,你就不能做很多事情……你會發現,生活會更加困難。
“看”和“學習”
今天的孩子們成長在一個高度視覺化的世界裡,在掌握新的科技的能力上會很快超過他們的父母。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接觸到動态影像的時間即使沒有早于他們接觸書籍的時間,那麼至少也是同時發生的,這樣,就能夠讓孩子們輕松地學習如何理解視覺符号。例如,當孩子們在卡通中看到“下垂的花朵”時,他們很快就會意識到即将發生的事情很可能是對主人公不利的。
羅倫·喬爾德的《誰怕大壞書?》為孩子們展現了大量文字與圖畫的結合,還有“套層結構”(法語:mise en abyme)那樣的靈感。
圖畫書不僅吸引着孩子們的好奇心,也澆灌着他們的心靈。最具挑戰性的圖畫書能讓孩子們以新的方式思考,這些新的方式也會讓孩子們更加着迷于此。路易莎·馬洛裡(Louiza Mallouri)提供了接下來的兩個例子,小讀者們發現在羅倫· 喬爾德(Lauren Child)的《誰怕大壞書?》(Who’s Afraid of the Big Bad Book?, Hodder,2003)中的一幅圖畫中間還設計了一幅畫(“畫中畫”),封面上的中心人物瑞奇手裡拿着一本書,而他手裡的這本書剛好又是這個封面。
依依( 7歲):這很有趣,因為他在一本書裡,他手上也拿着書裡的書,書裡的他的手上也拿着書裡的書裡的書(指着封面書上瑞奇的照片)。所以他在一本書裡,它永遠在繼續延續着……這太有趣了,他在讀我們正在讀的書。
丹丹( 8歲):是呀很有趣,因為我們現在正在看書,而他也正在看書,不過他不在書裡。瑞奇是在書裡的,但是現在當他閱讀時,他就不在書裡了……
孩子們有時與他們所愛的書的作者有着強烈的情感聯系。這段生動的文字讨論提供了一組7歲和8歲的孩子表現出對《誰怕大壞書?》興奮的反應。
小路:那是誰?
小楚:是赫伯。
迪迪:不!不!是金發姑娘!
(大家笑起來)
迪迪:(假裝被困在金發姑娘身體裡的瑞奇)哦,天哪,快看看我的頭發!
(大家笑起來)
小路:她在這裡幹什麼?
小楚:她在寫作。她在寫作。
迪迪:我受不了我的頭發,請派個理發師來!
(大家笑起來)
小楚:她寫作是因為她想成為閃耀的明星……像神一樣……
小藝:我愛那個名叫勞倫的孩子!(拿書親吻它)
(大家笑起來)
迪迪:如果照片是真的,那是不是人們可以從書中跳出來……
小藝:是啊,那太酷了!他們會活着……然後想象這一定會發生……想象!
閱讀圖畫書能鼓勵孩子進行深刻思考和感受。存在主義者法國哲學家讓 —保羅· 薩特(Jean-Paul Sartre)曾說過“童年決定一切”(Childhood decides everything),重要的是,在兒童的早期閱讀訓練中,那些具有挑戰性、創造性插圖的圖畫書對孩子們來說影響确實是巨大的。因此,我們需要珍視這種給孩子們帶來如此多樂趣,卻又對他們的認知、情感、審美和智力發展提出要求并做出如此積極貢獻的視覺藝術作品。畢竟,正如佩裡· 諾德曼(Perry Nodelman)在《說說圖畫》(Words about Pictures,University of GeorgiaPress, 1990)書中所說的一樣,好的圖畫書“為我們提供了所有好的藝術所能提供的:更高的意識——更多感受人性和情感的機會”。
原作者|[英] 馬丁· 薩利斯伯瑞/莫拉格 · 斯特爾斯
摘編|王一
編輯|申婵
導語校對|李世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