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一段記憶,十三朝古都風雨,城牆封存數百年,一草一木,都有它們的故事,位于西安新城區太華南路的大華紗廠,曾是西安紡織業發展的時代縮影,是紡織人溫暖的家。
如今,這裡不僅是西安首個工業遺産博物館,還是一個包含文化藝術中心、小劇場、購物、餐飲、酒店為一體的文化藝術園區。一個由工業廠房改造而成的商業廣場,一個擁有博物館和劇場的現代化藝術園區,一個緊鄰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和西安火車站并被認為是西安旅遊的起點和終點的城市地标。
剛走進大華,便被入口那充滿工業化特征的門樓所吸引,做舊的管道與金屬支架無不暗示着它曾經的曆史。
即使不是在節假日,我們行走在梧桐樹庇蔭的大華園區小路上,同樣會被人流包裹——滄桑感十足的紡織車間并沒有機器的轟鳴,而是指引着你去小劇場觀看一部現代話劇。
一座座青磚砌就的高大廠房,肅穆依舊,靜靜伫立,頭頂和道路右側是一排排古老的蒸汽管道,左側是水泥裝飾的門額“生産車間”。
曆史建築即是這段記憶最好的記載,如今的大華博物館,充分還原了大華紡織廠的曆史變遷和人文風貌,漫步其中,感受西安近現代工業的發展曆程和國營時代的生活回憶。
據資料記載,1938年,大華紡織廠每月生産3萬餘軍需用布,占當時生産總量的70-80%。由于大華紡織廠生産大量的軍需布匹,因此成為日軍飛機轟炸重點目标之一,曾先後三次遭日機轟炸,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盡管日軍轟炸西安時,大華作為轟炸的重點目标之一,損失慘重,但大華仍每月向前線供應3萬匹棉布,從未間斷,其龍頭企業的地位不可撼動,當時的西安還流傳着“大華不紡布,西安沒衣穿”的說法。大華紗廠是西北地區曆史上建立最早、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現代化機器棉紡織企業,全國紡織領域無人不曉的知名老廠。
“大華·1935”承襲珍貴的近代工業文明遺存,集合現代社會城市的綜合功能,定位為涵蓋小劇場集群、文化藝術中心、工業遺産博物館、特色文化酒店、主題餐飲、購物街區等城市生活多種功能、多樣文化、多元消費的文化商業mall,文藝青年,小清新,女神,萌妹子,學霸們最愛的文化藝術中心。
文化牆繪畫經典勾勒回憶,光陰荏苒,時光如梭。這是一面描述原大華廠周邊環境和人文生活的立體畫,從大華廠的車間,到周邊的菜場、理發店,藝術家用畫筆将這些早已逝去的曆史,又再次喚醒,勾起許多人的回憶。
我們的父母那一代人的擇偶标準,都是已“三轉一響”為标準,來判斷對方的經濟實力,現在動辄幾十萬的彩禮,在那個年代是不敢想的。
這些老物件,都承載了一代人的記憶,你還能回憶起幾件來,有你們童年的回憶嗎?
大華博物館将近百年的曆史濃縮彙集,仿佛在提醒人們不要忘了那些光陰,不要忘了那些人物,不要忘了曾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輝煌、壯烈,紅火、黯淡的故事。
結束遊覽,給愛車拍拍照,在城市的每一處都留下小海豚的影子,對于一輛十萬元左右的城市代步車,小海豚發揮了很大的用途,小巧的車身,在城市相對狹窄的車道停車,也沒有問題,車子自有的全景影響模式,對于新手司機或者女司機來說,減少了停車無法判斷間距而發生刮蹭的問題,非常好用,很推薦哦。
生活原本可以是恬靜悠然的,在這裡,我們可以停下飛快的步伐,帶着閑适自得的心境,或駕車或漫步在大華·1935的角角落落,感受另類的慢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