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0:35:53

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學思行】作者:任經輝(河南工學院黨委委員、黨委組織部部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怎樣形成協同效應)1

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學思行】

作者:任經輝(河南工學院黨委委員、黨委組織部部長)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斷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産主義的信念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牢固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在育人實踐中,要緊緊圍繞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這一核心目标,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個實踐育人環境,用好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第二課堂三個渠道,形成協同效應。

瞄準“一個目标”。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為青年大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教育引導青年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确“三觀”,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幫助青年大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突出“兩個主體”。扭轉以往認為理想信念教育僅僅是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學生工作部門任務的狹隘認識,充分發揮學校和社會兩個實踐育人主體的作用,不斷拓展理想信念教育者隊伍。完善制度和機制,聚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生工作者、專業課教師、管理和服務人員力量,借力社會資源(企業實習實訓指導教師、校聯合辦學董事會成員、知名校友、先進群體代表等),通過強化實踐教學育人、企業合作育人、社會實踐育人,同心同向同行,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協同效應,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現“兩個轉變”,即:教育主體由“單一學校主體”向“學校社會雙主體”轉變,教育形式由“單一課堂理論教學”向“多樣化實踐活動”轉變;做到“三個結合”,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課實踐教學、第二課堂有機結合,使理想信念教育的親和力、實效性和感染力大大增強,真正達到入腦入心的目的。

用好“三個渠道”。一是突出思政課程的關鍵課程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主線,整合各門思政課程中的教育資源,制定思政課實踐教學大綱,精心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主題,安排一定的學分和課時,精心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主題,認真組織開展好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可成立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心,并單列思政課實踐教學經費,為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師資、場地和經費保障。二是注重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功能。通過舉辦課程思政教學創新大賽、開展課程思政優秀案例評選、課程思政教學觀摩等活動,鼓勵專業課教師深入挖掘拓展各門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報效祖國、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職業理想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職業精神,形成協同育人效應。三是發掘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堅持第一課程與第二課堂、課内與課外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為目的,研究制定學校第二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學資源,鼓勵學生走出校門,深入鄉村、社區、企業參加志願服務,開展理論宣講、社會調研,了解國情社情,讓學生在實踐鍛煉中經風雨、長見識、增才幹,厚植家國情懷,明确使命擔當。

同時,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還可以通過理想信念教育體驗館、主題賽事、系列主題活動、新媒體微信公衆号等平台,精心設計體現學生特點、富有時代氣息、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實踐活動,貼近學生、貼近時代,發揮好新媒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參與、體驗中提升思想境界,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取得實效。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04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