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華發展集團董事長

新華發展集團董事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2 15:06:21

新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事長總裁落定)1

新華發展集團董事長(董事長總裁落定)2

文|半梳 平襄

曆史總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一如三四年前的那一波國字号及大型保險公司換帥潮,今年也将是大型保險公司換帥年。如四大副部級險企董事長、總裁調整已然展開,且重要子公司的調整紛紛跟進。

如國壽股份、人保壽險的總裁更替,再如平安人壽董事長的獲批,平安産險總經理變陣,财險第二梯隊的排兵布陣......

相對上述換帥的風傳日久,新華保險第七屆董事會、監事會延期換屆下的新任董事長、高管班子人選則是傳言不斷。

9月26日晚18點,新華保險發布公告:

收到董事長徐志斌辭職函,徐志斌因工作原因辭去本公司董事長、非執行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

選舉李全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張泓為公司總裁;同時提名李全、張泓為第八屆董事會執行董事候選人。前兩項尚需銀保監會核準。

伴随第八屆董事會領導班子核心的落定,這家市值千億且為中投直管的保險大藍籌,又将上演怎樣的故事。

回溯新華保險近年之發展:從“二次騰飛”、重回“第一梯隊”登上萬億資産平台、再返世界500強,到“資産負債雙輪驅動”和“壽險主體 财富和康養兩翼”戰略,可謂大動作連連。

但如今市場環境陡然而變,中國人身險行業置身史無前例的深度轉型期,無論保費、人力和内涵價值、利潤等皆疲乏難前,各大頭部紛紛探尋适宜自身的發展模式,幾乎不計成本的深耕健康與養老生态圈,且輪廓越發清晰。

這家有着26年經營積累且經曆幾度風雲、湧現數代強人,曾備受市場關注的大型人壽保險公司将結合自身的哪些優勢,走出怎樣的破局之棋?

這無疑備受行業同仁,及資本市場的關注。

1

-Insurance Today-

為什麼選擇李張配?

當是多方考慮下的專業性、持續性與穩定性

對于新華保險來說,2022年的高層變動不可謂不頻繁,除了此次原董事長徐志斌離任,董事長、總經理雙雙履新之外,曾服務新華22年的原副總裁李源也在7月就任天安人壽總經理。

當然,考慮到新華作為中投公司旗下重要的國有險企,本身也一度是天安人壽接管組成員,這些變動都屬于正常的人事調整範疇之内。而且無論是投資出身的新任董事長李全還保險出身的新總裁張泓,都已在新華工作多年,并長期參與戰略層面的決策,使得這屆新班子本身體現了濃厚的投資 保險的專業性、持續性和穩定性。

資料顯示,出生于1963年的李全自2010年便進入新華,長期負責資金端的工作,擔任過新華資管總裁,并在2013年4月開始兼任新華資管(香港)董事長,2016年12月至2019年9月又兼任新華資管副董事長。

在正式擔任新華保險董事長前,李全已經是黨委書記、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總裁,同時還兼任資産管理公司、資産管理公司(香港)以及新華養老保險董事長,并且在2019年6月還出任過新華保險的臨時負責人。

可以說新華這些年的轉型及業務發展中,李全也已是其中重要的核心領導者。特别是其在投資端多年的經驗,也使得新華在近幾年維持住一個較為可觀的投資收益水平,頂住了壽險行業整體進入改革深水區之時帶來的各種經營壓力。這無疑都确保了新華未來一段時間的戰略連續性與穩定性。

出任總裁的張泓,老人保出身,亦是一名保險老兵,後長期供職于的同屬中投的中再集團系統,曾任中國再保險集團執行董事、總裁、監事長,中再壽險董事長,中再産險總經理、董事長,大地保險董事,中再資管董事,以及中國核保險共同體主席等。

2019年9月,張泓從中國再保險集團調任新華保險出任黨委副書記(正職級),2021年6月起,開始兼任新華保險執行董事和副總裁(正職級)。距今,張泓來到新華也有三年時間,全程經曆了新華轉型的“二次騰飛”戰略。

如今新華高管人員的中,除了浙江分公司總經理王練文升任公司總裁助理,接掌之前李源分管的個險業務外,整個團隊也基本保持了高度的穩定。而這種穩定性,對于處于眼下行業環境之中的新華來說,也是走出瓶頸、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大保障。

2

-Insurance Today-

第七屆董事會都做了什麼?

二次騰飛,重回世界五百強

和壽險業中的所有主體一樣,這次史無前例的行業變局對新華保險也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加上2022年上半年疫情的反複沖擊與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使新華的新業務價值等指标持續承壓,利潤情況也受到波及。

不過,身為我國老牌壽險巨頭,新華仍然展現了強大的經營韌性,自第七屆董事會的2019年以來,新華保險的保費、内含價值及總資産都保持着一定的增長,2019年至2021年每年的淨利潤水平也均超過140億元。長期維持着高達70%左右的續期占比,體現了相對健康的業務結構和老牌壽險價值的積累與沉澱。這些強大且不斷提升的綜合能力也成為新華面對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市場環境時,最大的底蘊與基本盤。

而為了應對日益深入的行業轉型,新華保險在2019年底首次詳細闡述了“二次騰飛”的發展目标,并在此基礎上,确立了“資産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價值全面提升”發展模式、“1 2 1”戰略構想等布局。

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的投資優勢與實力,通過資産負債雙向融合、雙向打通,支持資産業務長期高質量地可持續發展和負債端發揮風險保障與财富管理職能,形成互相促進,既滿足滿足客戶需求,又為公司創造價值的良性循環。

另一方面則推進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财富管理、康養服務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一體兩翼 科技賦能”布局,使“1 2 1”戰略重塑具有新華特色和長遠生命力的發展格局。

其中壽險業務方面,核心渠道個險以“貢獻價值,兼顧規模”為主線。主要渠道銀保則以“貢獻規模,兼顧價值”,與個險相互補充。團體渠道積極拓展企業客戶,儲備個人客戶,穩定效益并快速提升規模。創新渠道重點布局互聯網渠道,拓展新興業務領域,增加與80、90後客戶接觸。

而作為業内最早提出發展養老健康産業的公司之一:

新華在養老産業方面已完成博鳌、蓮花池、延慶三個投資項目,健康産業方面已完成19家健康管理中心布局,新華康複醫院正式營業,并在2022年取得醫保資格,初步形成康養産業協同發展的局面。

此外,新華通過聚焦“補短闆、固基礎、謀發展、促提升”四個方面的發展策略,結合現下的數字化、智能化的科技趨勢,推動公司從“線下人工服務”轉向“上下融合服務”,從“保單管理”轉向“客戶經營”,不斷實現科技賦能方面。

在“二次騰飛”的推動下,2020年新華保險總資産突破萬億大關,并且在2021年8月,新華保險在闊别4年之後重回《财富》世界500強榜單。特别是考慮到整個行業環境的困難,這種逆勢上揚的表現更顯得尤為難得。

3

-Insurance Today-

新華的未來猜想

如何重振500強級大公司的

江湖聲勢與影響力

作為最能代表中國人身險經營底蘊的“壽險老六家”之一,萬億級的新華保險能選擇的路徑并不多,對于中國壽險巨頭而言路徑幾乎鎖定:如何真正在頂層建築極為重視的大健康和大養老領域實現商業模式的重塑,以達成商業價值和社會大勢的融合,尤其是對國資屬性的險企更是如此。

組織關系早已劃至中投的新華保險,需要考慮的就是:基于中國人身險轉型的現實條件,和自身能調動的一切資源禀賦,包括自身多年積累的壽險能力,及身份屬性改變後與股東間的協同發展戰略資源,在巨頭紛紛發力的康養生态圈殺出一條路,實現有新華特色的壽險模式,進而捍衛市場地位,再現榮光。

事實上,這也是包括巨頭在内所有保險市場經營主體的共同命題。

聯想當下普遍困頓的行業發展,可知中國縱然貴為世界級的保險大市場,有着14億的人口、人均過萬美元的GDP、中産階級崛起、老齡化加速等諸多适合保險市場快速發展的先天條件,但當下的中國保險行業也着實置身内外部發展環境的重大調整階段,接連遭遇幾乎從未有過的負增長、低增長和各色核心數據的下滑,現實的經營壓力與傳統的慣性擠壓烈度不斷升級,彌漫着“舊路标已經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現”的焦慮和擔憂,亟待商業模式的突破。

這也引發了一衆人身保險公司史上動作最大、意義最非凡的一次壽險改革。這一點頭部壽險公司表現的最為明顯:

如平安貫穿始終的科技之後,幾乎畢其功于一役全力投入壽險專業改革,和康養賽道建設;

大哥國壽則憑借勢大力沉的副部級央企江湖地位和龐大家底布局這一領域多年,科技改造上亦梳理數年;

太保則以上海金融名身份盡得滬上政府鼎力支持,近年更是發起轉型2.0的長航行動,期間的壽險改革和康養建設幾乎可與平安并提;

同城競争多年的老對手,泰康早已布局大健康、大養老多年,數十個養老社區,及收購的醫院、診所令之領跑這一次深度轉型;

太平人壽也早已借力集團資源實現輕重并舉的康養戰略且頗具特色,乃至一衆精英味兒濃重的外資合資人身險公司在輕資産養老康養服務方面,亦是有聲有色.....

可見中國人身險行業的戰略方向清晰可見,接下來對每一家保險公司而言比拼的将是具體的戰術和戰略資源的調度能力。顯然,康養主賽道寄予着中國人身險行業的未來,但所需之資源和執行能力也是空前的。換言之,這是一個足夠容納整個人身險行業的賽道,而今這一賽道剛剛啟幕,能拿走多少份額拼的就是企業的具體市場能力了。

相對行業而言,新華保險2019年即提出“1 2 1”戰略構想:即推進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财富管理、康養服務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一體兩翼 科技賦能”布局,并不算晚。

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一直認為對于絕大部分人身險公司而言,真正的核心能力是在傳統壽險領域的競争力,這或許遠比康養賽道的布局更重要。若将一隻幾十萬人隊伍的大型傳統壽險公司類比為這一商業模式的粗壯根莖,那麼康養生态圈的布局更像是繁茂的枝葉。

對于新華保險而言,如何建設成一隻有着強勁競争力的大型壽險公司方才是之一切布局的基礎,基于此即可理解新華“十四五”規劃中對兩大主力渠道的戰略:

個險方面的基調為,探索營銷體制改革,重塑大個險業務發展。開宗明義,“貢獻價值、兼顧規模”。要知道新華26年最大的核心競争力還在于那隻30萬人左右的隊伍,是其中國壽險市場重要地位的保障,未來康養賽道上這隻隊伍注定承擔更多。據新華内部人事透露,三季度在穩隊伍、推新品、強支持、優服務等組合拳的推動之下,公司的個險渠道核心業務指标提升,隊伍月均新增上崗穩定在5000-6000人左右。

一度勢弱的新華銀保渠道,經過近兩年以資源換業務的失地收複後,将進入期交化、長期化、價值化的銀保深層合作節奏。回看去年以來的銀保複潮,早于行業兩年挺進銀保的新華無意中占得這一波銀保轉型先機。

“營銷能力的提升與康養産業發展、科技賦能”并列為新華“十四五”規劃三大重點工程。如果說前者需要時間的沉澱,更多是新華自身對人身保險經營多年的打磨細化執行;那麼後者需要的就是資源營養的支撐,也是更多外部資源協同發展之時。憑借新華萬億的家底,年度百億的利潤,和遍布全國的機構和數十萬代理人,這終将是是個時間問題。

我們更為關注的還有,新華保險可能的外部戰略協同資源,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因素。相對上述競争對手,表面看新華保險作為單一壽險大藍籌,既沒有集團資源的加持,也沒有地方政府的鼎力,實質上作為注冊資本金2000億美元的國家主權财富基金——中投公司的直管保險企業,新華保險也有着雄厚的股東資源,并帶來相當的想象空間。

無論是中投國際在公開市場股票和債券投資,對沖基金、多資産和房地産投資,泛行業私募(含私募信用)基金委托投資、跟投和少數股權财務投資;還是在對外直接投資業務平台,開展基礎設施、資源能源、制造業、醫療健康、農林牧漁等領域的直接投資、基金投資、跟投以及多雙邊等基金管理,均有着足夠的影響力。

加之同為中投直管的保險企業,中國最大再保險公司中再集團和旗下的國内第六大财險公司大地保險,也都存在着更多協同的空間。

事實上,回看世界知名保險集團的巨頭路,不斷吸收并購恰是之主路線之一。迄今中國依舊缺乏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保險集團,海外承保能力和投資能力皆考驗着500強險企的成色。這兩點結合中投之特點,和旗下大型壽險公司、再保險公司、财險公司的多布局,或許存在相當的可能性。

這也是新華保險面對行業變局最大的底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