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味道(散記)
作者崔洪國
周末到泉城公園和英雄山市場體驗生活,坐169在下井莊上來了一位老人,和司機亮了一下免費卡後步履矯健地快步走到車後邊,和我坐到了一排的位子上,前面是一位和她年齡相仿的男子,也是坐車去市裡。
老人雖然戴着口罩,但是能夠看出面色紅潤,精神矍铄,說話清朗,每一句話都帶着滿滿的微笑和知足,一聽就是一位對于過往和當下充滿了感恩,滿懷了激情和幸福感的老人。和老人同車,和她一路的談話讓我更深刻得懂得了無處不在的幸福的味道。
老人穿着很休閑,也非常健談,坐下後就打開話匣子,主動問我多大了,要去哪裡,看老人樂觀開心的樣子,我和老人聊了起來。當然我們聲音都不是很大,沒有刻意打擾到其他的乘車人,其實那天坐車的人也不是很多。天有些熱,車窗外匆匆閃過的紅花綠樹描繪着一個城市在初夏來臨的時候斑斓多彩的風景。靠窗的不少人用手機拍着外面中間隔離帶和路邊閃過的那些大紅的月季,青綠的草坪和黃黃的雛菊。雖然比步行或停下來拍攝需要更多技巧,但是還是有很美的風景在公交等紅燈的時候進入到了手機鏡頭,再稍一編輯就是旖旎的風景照。我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與老人的話語交流中,那一路的風景有了我們談話的更多點綴和話題。
“我今年都73了,你看我身體和精神好吧?”滿頭銀發的老人一邊笑着,一邊和我說。她上身穿着一件夏日淡顔色的薄衣,看上去質感舒服,下身穿着一條寬松的像裙擺的褲子,既休閑又時尚。
“老人家一看這精氣神就很好。”我接着老人的話茬。
“我現在生活很好,每天早上晚上吃兩個山雞蛋,每天還能喝兩瓶啤酒,每周要喝一箱奶。原來不怎麼喝啤酒,這喝慣了,還饞,甜絲絲的,挺好喝,你一定喝不過我。”
老人的話很喜感,我沒有打擾她的話題,專心緻志聽她講着關于幸福和奮鬥的故事。
“我和老伴原來在佳木斯,轉業後到了濟南,老伴在衛生系統幹過行政,當過醫生,醫術也很好。10多年前我們退休後,感覺還年輕。兩人就出去旅遊了一年,從北到南,轉了好多的地方。回來後老伴放不下他的老本行,就在小區外面開了個診所,小區周圍的人都很熟悉。我沒事就出來玩,有時間就去趵突泉,逛明湖,遊千佛山,英雄山。”
那些地方我也經常去,所以老人一說,我們的話題近了,也多了。對于一些典故老人家也是信口拈來,我從心底非常敬佩這個年齡了老人這麼好的記性。
“我兩個閨女,都工作了,一個在杭州,一個在濟南,在濟南的這個有時間就到家裡看看,在杭州的那個回來少,忙啊!外孫都上大學了,有一個正在讀研究生。女兒當年買房我和老伴分别給她們拿了不少錢。政策這麼好,啥也缺不着,咱存這麼多錢幹啥。”閨女也孝順,經常是缺了東西回家就給買來了。老伴給人看病,也為了不少人,小區的人們對我們都可好了。”
老人家對我沒有一點戒心,她眼裡的世界是美好的,她眼裡的人們是善良的,她心中的生活是陽光的。我為她那種陽光,感性,快樂感染着。随着她的話題分享着她的幸福。
“行醫那可是積德行善的事情,看您這麼樂觀,開朗,這麼懂得生活,老人家一定幸福長壽。”我的話讓老人高興地笑了起來。
前面座上的那位老人受了我們話題的感染,回過頭,戴着口罩也插入到了交流中。
“你今年多大啦?”靠在我身邊的老人家問前面的那位老人。
“你73,我比你小2歲,71歲,51年出生的。”那位老人聲音洪亮。我在我們三人之間引導着彼此之間交流的聲音,免得影響周圍其他乘車的人。兩位老人也都很自覺,都是很有修養的人,在我的示意下,都放低着音量,又說得很投機。
他們都是同時代的人,還論了各自的屬相。在他們交流的時候,我更成了一名熱心的聽衆,聽他們說着經曆過的火紅的年對和曾經多彩的年華,聽他們發自内心對這個時代說出的禮贊。
“你在我們眼裡還是小青年,好日子長着呢!還在單位工作吧,一定要好好珍惜工作崗位。我們年輕是都吃過很多苦,現在是好時候,雖然有時看孩子們壓力大些,但沒有我們那個年代經曆過的事情那麼難。”
雖然我也不年輕了,但在兩位老人眼裡确實就是孩子,也許我和他們的子女年齡都相仿,我們才是一個年代的同齡人。
“我現在也是每周都要到千佛山轉轉,現在的旅遊路一路都是景,走到哪裡看着都養眼。原來可沒有這麼多的花啊,樹啊,鳥啊,這才多少年!現在公交對我們老人也都免費了,錯開和你們上班的高峰,出來坐上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濟南公交對60歲老人的免費确實是一項很得民心的惠民政策,自從有了免費公交卡,很多平時很少出門,不願意出門的,一張卡坐上車就能暢遊泉城了,既飽覽了大美濟南的秀美風光,又做了天下泉城的免費宣傳員,何樂而不為。雖然也曾聽到過我濟南的免費公交卡對于上下班時間點的出行人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那是階段性的,很快适應了,人們就習慣和常态了與那些銀發老人同車出行,行走在濟南的大街小巷。
我在千佛山南路下了車,友好地與兩位老人打了招呼,他們還在169車上繼續着他們的前行。靠着我的那位老人說的一句話一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裡,在我們話語交流中,她曾興奮和自豪地說:“現在一坐上車,心情就和出了國一樣。早些年出國就是做夢,現在一出門坐車看到的比出國看到的那可好多了。”我不知道老人家是否出過國,但我從和她的談話交流中知道她深深愛着她現在身處的祖國,現在身處的這個美麗城市,和所處的這個美好時代。
與兩位老人道别後,我心裡想着關于幸福的話題,體驗着幸福的味道,順着千佛山南路的大坡一路走到了泉城公園。入夏的泉城公園一片青綠,無數條通幽的曲徑着了綠色的裝,正帶着春天的記憶追趕着夏天的腳步。泉城的角角落落湧動的人流有的在唱歌,唱響濟南,有的在跳舞,舞動泉城,有的在綠茵的廊道上望着漫天的雲卷雲舒暢想,漫行中,我把一些美好的瞬間留存在了我手機的相機中。
與那兩位同車的老人是美麗邂逅,匆匆而别,說不定在哪一天,哪趟車,我又會與他們不期而遇。因為大美濟南一直以她的優雅從容,從善如流,開放大氣帶着所有的人在幸福的路上向前奔跑—有我,有你,有她,有他,當然有那兩位年逾花甲,依然青春故我的老人,在幸福的追夢和體驗中,幸福地相遇,開心地在天下泉城品賞着大美濟南的風景,叙說着關于幸福的話題,有什麼不可能的。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個美麗城市在每天的蝶變中陪你一起奔跑,幸福是我們每個人都與那兩位老人一樣,有着永遠年輕的心和充滿善意的溫情,和對所有人甜甜的微笑。
崔洪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煙台作協會員。出版有散文集《尋找靈魂的牧場》《與海陽最美的邂逅—崔洪國散文精品集》。在報刊、媒體、平台發表散文、書評200餘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征文大賽中獲獎。散文《濟南的橋》入選齊魯晚報“青未了”優秀征文薦讀篇目,《四哥走了》被齊魯壹點評為月度“爆款文章”,《在農村吃大席》《崔健,讓我想起歌聲裡的過往》收錄于壹點号3月和4月電子月刊《清泉錄》“2022清泉計劃獲獎長文”,獲評優秀散文。
壹點号風過林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