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90後的我是不是老了

90後的我是不是老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13:27:52

90後的我是不是老了(我不是90後我就是)1

2019年6月15日,廣州,年輕人在一創意産業園打卡消費。(圖/視覺中心)

12年前,在90後剛剛嶄露頭角時——他們是奧運冠軍、網絡新秀、演藝新星、作家、超模、以曾轶可為代表的“快女”,《新周刊》稱他們為“我們世界裡的陌生人”,甚至認為用代際理論來解析他們已經落伍——因為,“他們不是另一代人,他們是另一種人”。

如果說12年前世界正在打量90後,今天,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90後正在打量世界。因為,他們已經挺身而出,邁向舞台中央,并擁有了改變世界的聲量和力量。

以職場為例,獵聘網發布的《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顯示,90後成為職場的中堅力量:2018年,90後在高級管理人員中的占比為17.34%;2021年1月至8月,這一占比提升至23.58%。另外,在5G、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芯片、疫苗、智能制造等高精尖領域,90後從業者占比均超40%。

90後“正以蓬勃向上的青春生氣,更新着中國的面貌和肌理”,《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如此表示。

世界觀的自給自足

生于1990年1月的曾轶可,在參加2009年的《快樂女聲》比賽時掀起了巨大的争議。

樂評人、作家韓松落認為,争議點在于她的“綿羊音”,以及她所帶來的陌生的歌唱方式:過去的歌唱方式,注重高亢嘹亮,滿懷“舞台下有很多人觀看”的表演意識,是廣場性的、宏大叙事的;而曾轶可的演唱卻是室内的、私語式的、無視他人的。

“就像60後中的一部分人,曾激進地表示過對世界的反對,但從他們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和他們所反對的也并無不同,他們的根系和營養完全一緻。

70後也表示過反對,但反對仍然是建立在承認和重視的基礎上。而曾轶可這樣的90 後卻早早表現出了一種無視和自成體系,包括對傳統歌唱規則的無視,包括在世界觀上的自給自足。這種無視,這種自給自足,是我們完全陌生的。”韓松落寫道。

可以這麼說,曾轶可所代表的,是個體化崛起的時代的先聲。年輕人拒絕被貼上标簽,歌手華晨宇就曾表示,“我不是70後、80後、90後,我就是‘我’”。

青年文化研究團隊“青年志”聯合創始人張安定認為,90後追求的是“深度自我”——他們要探尋的不隻是外表的不一樣、語言的奇怪以及行為的叛逆,而是自己的天賦、人生的意義以及一些更深遠的東西,并通過獨立思考和體驗對這個紛繁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判斷。

青年志于2017年發布的《未來自年輕:大平原的同行者——中國青年趨勢與商業創新前瞻》報告将當下稱為“大平原時代”,即無法捕捉的風險與頻繁湧現的機遇共同出現的時代;而作為高速變化時代的“原生一代”,今天的年輕人呈現了“遊牧青年”特征——他們被卷入急劇變化的“大平原”,因此更強悍自主,也更流動複雜;他們更開放多元,也更敏銳孤獨。他們向往工匠精神、渴望靈活創新、擁有格局與前瞻性,但在現實中卻面臨着喪與疲憊、急躁與計算、抑郁與孤獨的挑戰。

該報告還指出,在處理安全感與理想生活上,年輕人渴望“任性自得”,即能全局掌控生活節奏與自我風格,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實現不同“人設”風格的一秒切換;在自主決策的實踐上,年輕人渴望擁有freestyle,即圍繞技能形成“動态自我”,他們對内希望敏銳理解自我,對外不斷開放學習,以變化的自我應對變化的時代。

簡單、有趣、誠實

著有《90後來了》的韓國世代研究者林洪澤認為,如果說“X世代”的“X”傳遞的是有别于老一輩的、難以被輕易定義的含義,那麼,将90後稱為“X世代”也很适合——X世代的特點就是不可捉摸的多元文化和豐富多彩的性格,這一點在90後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

在書中,林洪澤概括了90後的三大特征:簡單、有趣、誠實。盡管他的結論基于對韓國年輕人的觀察,但從他的論述中,我們會發現,中韓兩國90後在行為特征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将他書中的首爾替換為北上廣深也毫不違和。

首先,90後普遍不喜歡一切“冗長又複雜”的東西,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應該避開的“惡”。因此,理解這一代人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簡單”。

和中國的年輕人一樣,韓國的年輕人喜歡使用縮略語、表情包和動圖,而他們習慣的網絡非線性閱讀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獲取信息的過程——他們已經不再從書本尋找信息,有些人甚至不通過網頁搜索信息,而是在社交媒體上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他們也不看正文,而是通過标題來推測其内容,再通過下面的回帖浏覽其他人的意見和想法(類似于讀“網易跟貼”)。

看電視劇、綜藝節目也一樣,年輕人要麼用1.5倍乃至2倍速觀看,要麼看相關cut片段或reaction片段(比如近期大熱的《披荊斬棘的哥哥》,有些人連純享版都嫌長,專挑自己喜歡的哥哥的cut版本或者有點評的reaction版本來看)。

理解90後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有趣”。林洪澤認為,90後追求“有趣”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如果說80後前面的幾代人追求的是所謂‘生活的目的’,那麼90後這一代追求的就是‘生活的遊戲’。”

對于90後而言,“玩梗”成了一種必備技能,韓國甚至出現了“玩梗力”這一新詞。至于流行的“吃播”,在90後看來,“吃”這種行為已經超越單純填飽肚子的目的,而成了一種遊戲,觀看吃播能帶來心理上的滿足。90後追求遊戲精神,這使得他們的世界變得不同,他們也認為自己比任何一代人都更自律、自主。

理解90後的第三個關鍵詞則是“誠實”。林洪澤指出,90後眼中的“誠實”并非性情正直(honest),而是更接近于誠信(integrity),他們渴望在政治、社會、經濟等所有領域實現“信任的體系化”。

在韓國,也有類似“杠精”的表述,如果看到社會不合理、不公正的現象,年輕人會果斷發出聲音,這類人被稱為“正義杠精”。

另外,随着個人權利意識和認知水平的提高,年輕人也逐漸意識到,過去一些不被視為問題的事情,其實大有問題。比如,有些黃段子在十幾年前會被視為開玩笑或惡作劇,但今天的年輕人已經不能容忍這種言語上的冒犯,他們會即時表示不适;如果情況嚴重,他們會要求嚴懲冒犯者。

90後的我是不是老了(我不是90後我就是)2

2021年8月13日,廣州,觀看攝影展的時尚男女。(圖/阿燦)

“在此刻這個世界上,我是年輕的,而你卻從未年輕過”

供職于韓國CJ集團的林洪澤,曾長年負責新職員的入職培訓。他發現,面對90後員工,企業常常束手無策。他舉了一個例子:在某創業公司擔任财務主管的80後中層金課長對手下的90後鄭姓職員很不滿意。鄭姓職員幾乎每天都在上班時間8點30分踩點到公司,金課長特意找他談話,說8點30分不是上班的時間,而是開始工作的時間,希望他至少要早到10分鐘,這是一種基本禮儀。

鄭姓職員的回答,讓金課長目瞪口呆:“來早了又不多給錢,我為什麼要比規定的時間來得更早呢?如果早來10分鐘比較有禮貌,那麼我可不可以在下班前10分鐘就關掉電腦,然後在公司門口等着下班呢?”

林洪澤表示,這隻是企業内部爆發的衆多代際矛盾中的一個例子。90後經常被貼上諸如“沒有忠誠心”“不考慮别人,隻考慮自己”“隻享受權利,不盡義務”“沒有毅力,容易放棄”的标簽,但這些标簽通常是站在老一輩人的立場上看的,新一代人會反問:為什麼“忠誠”的對象必須是公司?

事實上,愛爾蘭管理專家查爾斯·漢迪就在《大象和跳蚤》一書中表示,在今天,年輕人忠誠的對象,“首先是自己和自己的未來,其次是自己的團隊和項目,最後才是集體”。

此外,年輕人更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想要“有夜晚的生活”——2010年前後,韓國民主統合黨常任顧問提出“有夜晚的生活”的口号,得到很多年輕人的支持。在韓國,加班文化一樣興盛,打工人不加班的日子屈指可數,錢誰都想要,但起碼要活得像個人樣,也是打工人的基本訴求。

林洪澤表示,相較于安穩的生活,90後更希望擁有真正有尊嚴的人生,表征之一就是“過上像正常人一樣的、有夜晚的生活”。

中國年輕人也有類似訴求,表述為想擁有“品質生活”。張安定曾總結年輕人對“品質生活”的理解:第一,要有閑暇時間。掙了錢沒時間花,那你掙錢幹嗎?

面對這個反诘,很多70後啞口無言。第二,生活要有驚喜,要能超脫日常的平凡,随時有機會去感受生活的多樣性,所以才會出現“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的說法。第三,生活要精細。他們認為,消費是一種賦予意義和情感的選擇,每次消費都是對自我世界的一次建構——為想要的東西投入更多的金錢和情感,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有意義。

如何更好地理解新一代?其實人類學者瑪格麗特·米德早在1970年就在《代溝》一書中提供了思路——在不太久的以前,老一代會毫無愧色地訓斥年輕一代:“你應該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我年輕過,而你卻沒有老過。”現在的年輕一代則可以理直氣壯地回答:“在此刻這個世界上,我是年輕的,而你卻從未年輕過,并且永遠不可能再年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