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9:56:40

地球至今已經有45億年的曆史,在這段漫長的曆史中,地球生物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沒有任何一種生命能夠逃出死亡的結局。既然所有的生命都難逃一死,那我們這些生命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生命的存在的意義也有所不同。

  • 種群角度

從種群的角度來看,生命活着是為了種群的延續。我們知道,種群是由一個個個體構成,不管這些個體為了什麼目的活着,隻要這些個體活下去,就能夠繁衍後代,延續種群存在的時間。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既然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1

而且,種群的延續還必須要依靠個體的差異性,才能夠抵擋外界環境的變化。比如:大熊貓的祖先始熊貓原本以肉類為食,偶爾才會以植物為食。但在演化之中,它們的鮮味味覺丢失,導緻它們很難嘗到肉類的味道,于是轉而開始以植物為食。然而恰恰在這一時期,第四紀大冰期悄然而至,地球溫度不斷降低,導緻植物大量死亡,食物鍊處于崩潰狀态,以至于劍齒虎、猛犸象等都沒有挺過這場大冰期。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既然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2

但是以竹子為食的大熊貓卻躲過了這次危機,原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地存在着一些類似于避難所的地方;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大熊貓以竹子為食,而竹子富含難以消化的纖維素,以至于很少有食草動物與大熊貓展開競争;再加上竹子生長力旺盛,每年都會長出大量竹筍等,能夠滿足大熊貓對食物的需求,因此大熊貓才度過了這次危機。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既然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3

像第四紀大冰期這樣的環境變化,在地球上非常常見,每一次環境變化都會導緻地球生物大量滅絕,比如: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導緻了生物滅絕,卡尼期洪積事件也導緻了大量生物滅絕,除了這些小滅絕之外,地球上還有5次非常嚴重的生物大滅絕,差一點兒地球生命就要全部滅絕,但幸運的是,正是因為種群在延續時,有一部分個體體内存在着基因變異,才使得地球生命火種生生不息。

  • 基因角度

從基因的角度來看,個體隻是盛放基因的載體,生物的存活是為了基因的延續。我們人類誕生了抽象思維,可以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存活的意義,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會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要不要做這件事。

但是很多動物無法理解抽象的概念,所以它們在做事時,幾乎都憑借着本能,尤其是基因驅使的本能。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既然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4

比如:基因驅使着它們在什麼季節發情,基因也驅使着它們為了保護幼崽會獻出自己的生命;然而基因也會驅使着它們對幼崽之間的自相殘殺熟若無睹,比如:斑鬣狗一般會生育1-2個後代,如果生了兩隻後代,那麼較為強壯的一隻可能會殺死較為弱小的一隻,而斑鬣狗媽媽并不會阻攔這一現象。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既然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5

從基因角度來看,個體的存活是存放這些基因,當它們生育後代時,這些基因也會複制一份傳遞給幼崽,經過環境挑選之後,一些基因就被保留了下來。比如:視覺對于大多數動物而言都非常重要,因此視覺基因被保留在許多動物的體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基因非常成功。

  • 從宇宙角度

從宇宙角度來看,宇宙内的生命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對它們的影響并不大,即使地球上演化出了像人類這樣逆天的生物,對于宇宙來說,人類也是非常渺小的存在。

是什麼決定了生物必須走向死亡(既然所有的生物都難逃一死)6

不過,不管别人怎麼看,不管生命活着肩負着什麼樣的使命或者什麼樣的意義,對于每一個個體而言,活着總是有意義的。

從個體的角度來看,每個人活着都有自己的目标,有些人想要體驗人間;有的人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并為之而努力;有些人雖然不知道活着的目标是什麼,但為了生存也在拼盡全力。

對于個體而言,每個人的追求不同,活着的意義也不相同,并沒有統一的答案。

總結

其實即使是最富有智慧的哲學家,也無法告訴每一個人生命存活的意義是什麼,因為站在不同的角度,生命的意義也不相同。但對于我們自己而言,每個人都有對生命的理解。

不管我們存活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都改變不了死亡這件事,既然如此,不妨用我們有限的一生,為人類,乃至整個世界留下點什麼,證明我們曾經來過這個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