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們都說“十男九痔”,說明男性患痔瘡的比例非常高,而實際上女性患肛腸病的比男性多得多,隻是很多人“不好意思”去看而已。
據有關資料報道,對3000多人進行抽樣調查,發現女性肛門病患病率(63.29%)明顯高于男性(44.78%),為什麼痔瘡如此“偏愛”女性呢?
一、這5種原因少不了
➤ 解剖上的差異
女性與男性相比在盆腔的直腸和尿道之間多了一個子宮,它時刻擠壓着直腸,直腸向後傾斜,并使直腸形成的向後彎曲的程度增加。大便通過時比男性緩慢,容易産生便秘。
➤ 女性妊娠、分娩
這是因為女性妊娠後胎兒一天天長大,肛門直腸部受到胎兒的壓迫也越來越重,容易引起肛門直腸部血液回流障礙,再加上分娩時長時間用力引起痔靜脈高度淤血,形成痔核。
同時一些學者調查發現,随着妊娠胎次增多肛門病患病率有增高的趨勢。好多女性在就醫時都說自己的痔瘡是生孩子後才發現的,就是這個道理。
➤ 生理上的差異
由于内分泌系統和激素水平的不同,緻使子宮内膜周期性地脫落,每個周期28-30天,其中月經期3-7天。
月經和白帶等分泌物經常刺激肛門部的皮膚使肛管周圍經常潮濕,再加上不注意肛門部的衛生和清潔,特别利于細菌的滋生,引起慢性炎症,或是破壞周圍組織,或是造成組織增生形成痔瘡。
➤ 女性分娩後的調養不當
女性在分娩後,由于腹腔空虛使便意感變得遲鈍,加上整天卧床身體虛弱,排便無力,造成排便困難。
“坐月子”期間,大門不出,拼命進補,每天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品,運動不足,導緻排便困難,使糞便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過長而高度硬結,排便時易使肛門受傷緻病。可見有些痔瘡,是坐月子“坐”出來的。
➤ 過度追求“美”
有時候真的羨慕唐朝人,他們以胖為美,可以豪無顧忌地品嘗、享用各種美食,來滿足對美的追求。
不像現代人,為迎合“身輕如燕”、“玉樹臨風”、“苗條淑女”的視覺美感,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能少吃就盡量少吃或服用各種“減肥茶”、“減肥藥”、“排毒膠囊”等等。
這種代價往往不是單一的,它不僅降低人的體質,還由于腸内容物太少,不能刺激刺激腸壁的感受器或達不到一定的壓力,以緻不能産生便意,導緻腸内容物在腸腔内停留時間過長,或服用各種“減肥茶”、“減肥藥”、“排毒膠囊”導緻腹瀉,而成為患肛腸疾病的一個原因。
二、痔瘡好尴尬,這樣預防更有效
保護菊花 人人有責
養成以下5個好習慣,不會輕易得痔瘡。
➤ 加強鍛煉
經常參加多種體育活動,對痔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另外可以有意識地向上收縮肛門,可以鍛煉肛門括約肌,這樣可以改善痔靜脈回流,對于痔病的預防和自我治療都有一定的作用。
跟小編一起開始做起來吧~
● 有規律地向上提收肛門、避免肛門排氣5秒,然後放松5秒;
● 随時随地都能做,不動聲色地發力;
● 怎麼使勁兒呢?類似于排便的時候把便便夾斷的那種發力;
● 一開始每天做5~10分鐘,可分為兩次進行,逐步增加強度。
小編先提為敬
➤ 合理調配飲食
要科學的進行減肥,人體能夠主動排毒,不需要額外排毒,不要随便使用這類産品,影響自己的腸胃功能。
日常飲食應避免過于精細,可多食蔬菜、瓜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粗糧食品。多飲水,使大便保持潤滑通暢;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保持肛門周圍清潔
女性陰道與肛門相鄰,陰道分泌物較多,可刺激肛門皮膚,誘發痔病,甚至誘發肛門周圍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瘡疖、膿腫,所以要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勤換内褲,如果分泌物較多,可以考慮使用護墊。
➤ 孕媽媽更要當心
孕期應适當活動,避免久站、久坐,保持大便通暢,大便後用溫水熏洗肛門局部,改善肛門局部血液循環。
➤ 戒除排便時不良習慣、定時排便
當有便意時不要忍着不去大便,因為久忍大便可以抑制生理反射,逐漸可引起習慣性便秘;排便時蹲廁時間過長,或看手機、或過分用力,都不行。最好能養成每天早晨定時排便的習慣,這對于預防痔病的發生,有着極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