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李煦 記者 何麗娜 許紫瑩
今天(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這個日子,勾起了多少人的“愛恨情仇”,畢竟擁有“嬰兒般的睡眠”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目标。
當北京冬奧會金牌得主谷愛淩說她的“秘密武器”是“每天睡足10個小時”的時候,家住杭州市上城區的吳大哥(化名)不同意了:“我每天從早到晚說睡就睡,不但沒有好精神,反而越來越疲勞。”
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分時間場合說睡就睡
結果差點沒命
吳大哥今年48歲,有個外号“雷公”——打呼打得像打雷一般。人到中年,他的身材也像吹了氣球,身高170公分的他,體重達196斤。
吳大哥還有一種“超能力”,即不分時間場合,說睡就睡,隻要幾秒鐘就能睡着。但這卻深深地困擾着吳大哥。從早到晚,他都處于随時“關機”狀态,上班開會要睡着,看着文件也睡着……最危險的是,開着車竟然都能睡着。有一回,在等紅燈的幾秒鐘内他就睡着了,後面司機的喇叭聲也沒把他喚醒,直到有人敲了玻璃窗。
視覺中國供圖
更危險的一次,吳大哥開車在路上行駛時居然又睡着了,發生了追尾事故!幸好情況不嚴重,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吳大哥的妻子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丈夫每天晚上都睡得很熟,呼噜打得震天響,怎麼白天還困成這樣,莫不是生病了?
妻子不放心,催吳大哥趕緊到醫院看一下。
看似睡眠時間長
實則睡的都是“假覺”
吳大哥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接診的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勇建議他做一個睡眠監測。結果出來後,吳大哥兩口子都慌了:一個小時裡,呼吸暫停超45次,最長一次暫停了一分多鐘,血氧飽和度最低隻有60多。
吳大哥整天犯困的原因找到了,原來他睡的是“假覺”!表面看,呼噜震天響,睡得很香,但其實大部分時間都處于淺睡眠。其實他并不是“愛睡”,而是“睡眠嚴重不足”,長期這樣,記憶力下降、變笨是遲早的事。
經過問診和檢查,李勇發現吳大哥雙側下鼻甲肥大,軟腭低垂松弛,腔狹窄,并且有鼻中隔歪曲,舌根肥厚等,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讓他的鼻咽腔隻剩一條縫,導緻呼吸困難。根據這一系列檢查結果,李勇判斷吳大哥患上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由于吳大哥情況較重,在李勇醫生的安排下,他先戴上了無創呼吸機,擇日手術。
“三合一”手術打開通道
他終于睡了個好覺
經過周密準備,吳大哥被推進了手術室。不同患者的氣道阻塞情況有所不同,手術方式必須“私人定制”。
為此,李勇帶領醫療團隊精心制定治療及手術方案,充分評估手術風險後,決定為吳大哥從鼻子到咽腔再到軟腭三個層面一次完成。
手術主要目的是通過糾正鼻中隔歪曲,并且切除部分延後組織來增加口咽間隙,從而達到擴大咽腔、解除呼吸道阻塞的作用。
憑借多年的臨床經驗和高超的技術水平,李勇一次性把三個手術合一,成功打通了閉塞的鼻咽腔。1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結束,術中出血極少。
出院恢複後,吳大哥躺下就不再有憋氣的感覺,一覺睡到了天亮。半個多月後,來複診的吳大哥仿佛換了一個人,他高興地說:“現在每天都精神飽滿,一點都不困了。”
打呼噜也是病
猝死率大大增加
研究表明,未經治療的重度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患者病死率比普通人群高3.8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狹窄或阻塞。正常人在睡眠中,都是用鼻子呼吸,而這類病患由于上呼吸道狹窄或阻塞,氣流上不到鼻子,就隻能通過嘴巴呼吸,就會出現打呼噜、張口呼吸的情況。
呼吸道結構變化、鼻腔不通暢、睡覺姿勢影響、喝酒、熬夜、肥胖等都可能是打呼噜的原因。尤其是肥胖的人,咽壁往往肥厚、軟腭肥大、懸壅垂粗大、舌體增寬、咽腔狹小,這些都會導緻氣體無法正常通過,引起呼吸暫停。長此以往,還會引起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等。
“一個響呼噜,惹來一身病”這種說法一點都不誇張。如果程度過于嚴重,就需要使用無創呼吸機,甚至是做手術來改善情況。
李勇表示,如果睡覺打呼噜嚴重,白天犯困,一定要到專業醫院找專業醫生診治。通過内鏡或者影像CT、磁共振來确定是否有阻塞的平面,然後通過睡眠監測來判斷鼾症的性質,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