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被稱為黃樹林?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紅樹林不僅是候鳥天堂和魚、蝦、蟹、貝類重要的産卵場和增殖地,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樂園”,更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标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紅樹林被稱為黃樹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紅樹林不僅是候鳥天堂和魚、蝦、蟹、貝類重要的産卵場和增殖地,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樂園”,更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标志。
作為全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省份,廣東全面加強紅樹林保護修複工作。在島嶼漫長的海岸線上,藍天碧水交界處,紅樹林浴海而生,在海與陸間築起一道綠色屏障。放眼望去,綿延的紅樹林拱衛着湛江雷州半島。退潮後的灘塗,不時可見招潮蟹進進出出,外出覓食的鹭鳥在蜿蜒的紅樹林樹冠上盤旋。海從城中過,紅樹林起起伏伏,猶如一條“翡翠項鍊”裝飾着雷州半島的這片海。
一路粵西行走,從湛江麻章到茂名水東灣,從陽江海陵島到江門鎮海灣,從中山翠亨區到深圳西灣,一個個紅樹林濕地公園環繞,這樣讓人心馳神往的場景點綴在廣東4000多公裡的綿長海岸線上……
建設生态文明,必須統籌推進紅樹林系統保護和集中連片開發,打造紅樹林生态建設新名片。根據自然資源部和國家林草局聯合編制印發的《紅樹林保護修複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5年)》,廣東到2025年要營造修複8000公頃紅樹林。為此,廣東各地各部門全力推進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設,力争到2025年創建5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
建設生态文明,必須充分發揮紅樹林經濟優勢,打造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讓紅樹林成為帶動周邊區域社會經濟綠色發展的“金樹林”。廣東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和綠色産業發展等内容,充分挖掘紅樹林生态産品價值,推進紅樹林及其周邊生态養殖、碳彙交易、生态旅遊和科普教育等相關綠色産業建設,培育“紅樹林 生态産業”新發展模式,努力打造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廣東樣闆”。
目前,廣東已先行下達省級财政資金1.3億元支持江門台山鎮海灣、雷州東海岸率先開展首批示範區建設,組織起草《廣東省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
綿延的紅樹林拱衛着廣東沿海城市,探索“落地成林”之路任重道遠。由于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大規模圍海養殖、開墾和高強度的人為開發,同時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廣東紅樹林的适宜生境大幅縮減。目前宜林空間以養殖塘為主,因此退塘還林成為紅樹林營造任務的重點。為此,湛江凝心聚力打造紅樹林之城,堅定不移走生态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2021年,廣東省自然資源廳部署在湛江開展紅樹林綜合利用實驗項目,借鑒桑基魚塘模式,探索紅樹林生态修複和養殖塘耦合共存模式。經實地調查,選取湛江東海島西部養殖塘作為示範基地,通過在養殖塘種植一定面積的紅樹,達到修複紅樹林的目的。同時,以紅樹林生态系統反哺養殖塘内的魚蝦蟹貝,提升漁業産品質量和品質,實現互惠互利。
目前,試驗示範基地建設基本完成,初步實現了退塘還濕還林的目标。試驗區總面積為366.10畝,紅樹林群落總面積為222.97畝,其中包括白骨壤、紅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等紅樹樹種,實現養殖水面減少、綜合效益增加的良好局面,為養殖塘區域開展紅樹林保護修複提供了經驗借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廣東沿海城市緻力于“紅樹林之城”建設,切實保護好、利用好、發展好紅樹林,推動可持續發展,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廣東範本,讓“紅樹林之城”成為廣東生态文明建設的新名片,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