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共同造就了清朝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換句話說這三位也是最為普通百姓所了解和熟知的皇帝了,這三位皇帝的性情不同,所處社會背景也不相同,固然三個人的治國方針理念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這三位中,雍正皇帝在位的時間最短,史學家對康熙和乾隆二帝的評揚較多,但對雍正卻多有指責。雖然大家對他的評論也不盡相同,但雍正也有其不應被抹煞的優點之處。
但是在乾隆登基不久,乾隆就開始由點到面,逐步全面推翻父皇雍正前朝所承辦的政事和治國理念,并完全不顧及雍正剛剛入土的情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還是清算老帳呢?今天就讓我們簡單回顧下這段曆史中的故事。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雍正皇帝病逝于圓明園。在生前雍正已經做好了後世的安排,皇位的人選早已确定好了,那就是四阿哥弘曆繼承皇位,對于這點其實乾隆也并不覺得意外,因為他早就做好稱皇的所有準備,并也有了初步的治國方針和處事風格。
自此,乾隆爺開始了自己60年的執政生涯,在弘曆登基的第二年,遂将年号改為乾隆。乾隆皇帝上任之初,便加強了國家制定的律例強度,目的就是為了“明罰敕法,辟以止辟”,乾隆的意思是說要講明犯罪必受法律制裁,必須要用法律制裁來終止這些犯法者。
這也可謂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乾隆一面加強了依法治國的力度,一面又頒布的幾項讓滿朝官員和黎民百姓都頗為詫異的昭令,這一下子就提高了乾隆帝在人民心目中的印象,普遍認為他可真的是一位賢明的君主!
乾隆這麼做的目的,可謂是昭然若知,就是為了拉攏人心,讓此前仇視雍正帝的人不要一味盯着過去的事情,要放眼看未來。頒布的第一道昭令,便是為雍正帝的兄弟八爺和九爺平反,雖說八爺九爺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乾隆敢于這麼做,一是因為親情,于心不忍,二是因為要穩定朝臣的軍心。
乾隆能這麼做,也是冒了很大風險的,因為當初所有涉及八爺和九爺的案子,都是雍正親自審理的,所以直接翻案,那定是對先皇的不敬;但如果草草收場的話,也定不會引起人民的重視。
于是,乾隆也就隻有将計就計,認為此前判罰的證據有錯,并将此錯轉移到了負責此事的大臣身上,最後的判決結果并不是雍正主觀而為。如此這般,亦可以讓八爺和九爺的子孫全部恢複名号,重新被收入宗室玉牒,而且也顧及了先皇雍正帝的面子。
就這樣,乾隆皇帝完美解決了這件事情,并達成了自己執政初期間的一件大事,可謂是朝廷上下皆大歡喜。在此昭令發布後,後續的昭令也都接二連三的發布出來,之後又有一大批含冤入獄的皇親貴族和曾經犯了錯誤的臣子們,也都也搭上了這艘平反的快艇,通通都被赦免或者官複原職。
時下的每個人都如沐春風一般,都在享受着乾隆皇帝所帶來的寬大政治帶來的融洽社會風氣,這樣讓人不由得想起來康熙時代的寬容之風,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為何雍正的某些政策,卻沒有被人接受呢?我們都知道雍正是靠朋黨起家的,所以他更深知朋黨對皇權的威脅,因此他采取了比康熙更加強烈的手段來清除朋黨,加強封建中央的集權管理。但是眼前的乾隆,其政治理念與其父皇雍正的完全不同,他更想體現的是寬仁,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他上台之初,一系列的平反昭令,并且迅速的實行了早已規劃好的新政。
在今天看來,乾隆這麼做确實有點太心急,因為最好的穩定朝臣的措施就是繼續上一代領導人的執政理念,逐漸的過渡和完善才是最好的選擇。但終其乾隆的一生都在以康熙皇帝為榜樣,并一直追随他的執行理念,并對雍正的毒辣做法嗤之以鼻,當以反面教材。所以乾隆這麼做,也可以看出其治國之道與管理之術。
乾隆的做法雖然也多有不妥,但是他的治國理念還是被人稱道的,這也無可厚非;而雍正的也自有其依歸遵循,也算是仁明聖君,這麼說來也就不存在乾隆對雍正不敬,也就更不存在什麼與雍正清算老賬這樣的事情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