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好日子不好過?現在國内市場各行各業都感到經營壓力很大,俗話說就是生意難做了賺不到錢了,可是深層的原因我們真的有沉下心來思考過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經濟不好日子不好過?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現在國内市場各行各業都感到經營壓力很大,俗話說就是生意難做了賺不到錢了,可是深層的原因我們真的有沉下心來思考過嗎……
經濟的本質是流通,流通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然後就是伴随着價值的交換過程。簡單講,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流通的效率很高,同時價值交換過程是能夠不斷增值的,反之,經濟形勢嚴峻的時候,流通效率低下,同時價值交換過程還很可能是貶值。
原理都是很簡單的東西,到了實際情況那就很複雜了。就比如擺個地攤:個體戶作為經營體的最小單位,要從批發商那裡進貨吧,那麼生産出來的産品從倉庫到批發商就是一次流通,價格也被提高了(價值交換增值),這就産生了利潤,批發商再賣給個體戶又是一次流通,然後通過擺地攤賣出去給消費者(終端),個體戶才能賺到錢,從生産商到終端每個流通環節都有增值,大部分的生意都是這麼個流程。然而所謂生意好做在這個流通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點:1.産品要好賣——也就是消費者的數量大或者高溢價 2.流通的渠道過程滿足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包括物質需求和人力需求,也就是這個流通過程既要有物質流通,也要有人力流通!人力流通就是要有一定數量的人來從事這項流通,同時每個環節的人都要能夠賺到錢,錢其實就是衡量價值交換的數值指标。産品加價這個大家都懂,不過人力增值這個就不一樣了,為什麼在一項流通過程中不隻要讓産品升值,還要讓盡可能多的人來從事這個流通然後又能賺到更多的錢,形成為産業,因為這就是經濟的循環。把消費者叫終端其實隻是一條流通過程的終點,因為一個鍊條流通到達了終端消費者,那麼中間環節産生的利潤和稅收都可以得到結算,可并不是盡頭,因為各環節所産生利潤讓公司企業得以盈利,稅收支撐國家财政,而個人能夠賺到錢,就會去到其他的鍊條裡面成為消費者,各行各業才能有龐大的消費者基數,然後各個經濟鍊條才能交錯起來,形成良好流動的内循環。
到此,我想講的一個觀點浮現出來了——隻重視物不重視人!是當前做流通的一大症結。
打個比方,我們常常關注某個産品的成交價格,這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是如此,可是忽略了影響價格的其他因素,比如服務、售後、發貨期、物流等,價低者得,這就形成了競争隻有價格,就是打價格戰,然後成交者一方面壓價,另一方就壓成本,因為成交的都是利潤少的啊,那麼價值增長就是少的,東西賣出去多了反而發現還不賺錢,不要提薄利多銷,這個是在侵占同業客戶數量上的打法,本質就是打價格戰,如果薄利能開拓出新數量的消費群體,那麼商家為什麼要減少自己的利潤,哪個做生意的不想多賺錢?價格戰的終局要麼就是壟斷,要麼就是行業難發展,因為利潤低要麼就要壓成本,減低成本一是物料二是人員,還有就是減少中間環節,所以這種流通不是為了做增值最大化,而是在做增值最小化,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在創造增值,所謂經濟好就是各環節增值最大化的表象。隻有在某個市場的總價值到達上限了才會開始“縮表”,可我們可能是把“縮表”當成了企業的生存之道,認為先要壓榨才能把生意做起來,可是經濟的循環也是個圈,你壓榨的一方他也會壓榨别人,然後你賺到的錢指不定被壓榨了一圈的另一頭最後又壓走了……惡性循環開始了。然後就是體現在行業裡頭的就是從業人員少了,到手的錢也少了,體現到社會層面上就是失業率高,人均可支配消費減少。沒了消費者,生産出來的産品怎麼賣,又怎麼做價值增長?
一個良好的行業市場一定是有合理利潤,同時大數量的從業人員是能賺到錢的,這裡是說平均水平,别談個人能力差異,就是培訓能上崗的人員隻要付出時間和勞動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報酬。強調員工能力從另一面上講,隻是為了少付報酬讓員工内卷自我淘汰的一種模式,個人能力突出的都想自己做老闆,一個行業都是老闆那麼誰是員工誰是客戶?人力資源的流通就是員工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在各個環節上完成商品流通,然後員工付出時間和勞動就獲得報酬,就這麼簡單。其他花花都是企業為了減少發工資金額的設計的套路而已。
在一個沒有價值增長的市場内,一個人賺的錢就是另外一個或者一群人虧的,這樣就會出現資源分配不平衡,再下去就會是巨大貧富差距,就是俗話說的越有錢越容易掙錢,而沒錢的人更難掙到錢。這樣肉眼可見的規律卻又視而不見。這就好比不是在做經濟建設,而是在做一場競技遊戲,就像打王者榮耀一局比賽裡的擊倒小兵野怪和人頭所産生的經濟總量是恒定的,那麼都懂一旦一方前期擁有經濟優勢之後,把握優勢發揮滾雪球效應,打下去獲勝的概率就是越來越大的。競技遊戲追求的是一方赢一方輸,經濟建設的本質是追求的是雙赢!隻有總價值不斷增長了,才有可能雙赢。
下來講第二個觀點——錢變少了麼?錢就是衡量價值交換時的數值工具,就是貨币。貨币我們有很多課本上講解,可大多數我們都會把課本還給學校,然後一心想去賺錢……說明了講解再多貨币的定義也無法教會怎麼去賺錢
現在大家都感覺沒錢了,是市場上的錢變少了麼,不,少的是價值交換。逆向思考一下,賺到的錢就是在價值交換時産生的增值,這個可以是商品制造的溢價,也可以是貿易的價格差,然後我們用一個通用的數值工具來做衡量指标,那就是錢。所以什麼沒錢啦錢不值錢啦,本質上是這個數值工具反應出來市場上的價值價換在變得低效而廉價。
所以賺的錢就是做價值交換時的增值量,資産不賣出去的話就變不成錢(資産抵押也是變現),有交換就有流動。在有的閉環裡,商品空轉一圈也要動起來的原因就是流動才有交換,有交換才能對應衡量工具——錢。
現金,現在都愛說現金為王,其實不完全準确,是現金流為王!我們俗人講的錢其實并不就是貨币,貨币那是金融市場上的東西,我們老百姓的生活看的就是實實在在的錢,什麼是實實在在的錢?打個比方就是我每天手上能掙得10塊錢,然後這10塊錢又能夠買到一斤豬肉讓我吃飽。這個實實在在的錢不完全就是現金,為什麼呢,因為就算你拿着100塊現金,就算做有存款的人,可是如果你連續10天掙不到每天10塊錢呢,這筆現金隻夠你維持10天的夥食,還有另一種可能,當10塊錢買不到一斤豬肉了呢,變成要20塊錢才能買一斤豬肉了,那麼要麼隻能每天多掙10塊錢,要麼每天就吃半斤豬肉。因為人是會沒收入的,商品是會漲價的,貨币也是會貶值的,這些都是經濟上的變量。所以真正的錢,是每天掙到的錢都可以買到一斤豬肉,甚至更多!那怕豬肉漲到了100塊一斤,他每天的收入也能漲到100塊,而不是擁有100塊存款的人。所以現金流就是你的收入完全能覆蓋你的支出,這就是現金流為王。因為現金做為存款那就是貨币,貨币本身就存在風險,而現金流才是我們俗人認知上的有錢。
總結一下,做生意也好,打工也好,其實都是用價值交換來變現的過程,就是賺錢了嘛。要多賺得錢那就要把握自身可以去做價值交換的東西,提高交換頻率或者提高交換增值。然後良好的現金流就是抗風險的能力,形勢上行也好下行也好,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流動,增加流動,創造價值增長,重視合作方共赢,形成穩定收入,然後合理規劃開支,找到那個平衡點。個人是如此,公司亦是如此。當下的困局是長久以來諸多因素形成的局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破冰之路也是要水滴石穿的積蓄之力,蝴蝶效應不就是表明每個微小的舉動,在生态大環境裡形成的連鎖效應産生結果卻大為驚人。幸福的結果是因為一個個美好種下的種子,得以開花結果。當下大衆艱難之時,仍願大家堅定信念,用美德和良好的行動,讓自己賺到錢,也讓交換價值和他人價值能不斷地提升,這終會形成長久發展之大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