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03:26:13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鳥鳴聲聲藉鄉愁)1

河湄長廊小憩,廊柱上兩幅隸書楹聯悅人心扉:

一聯為:“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記得此聯出自蘇州石湖餘莊楹聯,據聞由清末詩僧八指頭陀敬安詩中的“水清魚嚼月,山靜鳥眠雲”詩句;修改數字,遂成本聯(八指頭陀《訪育王心長老作》:行行不覺遠,入谷已殘曛。松翠近可掬,泉聲咽更聞。水清魚嚼月,山靜鳥眠雲。寂寞雙林下,煙霞長屬君。);拟人化地将“嚼月”改成“讀月”,“眠雲”改成“談天”,鮮明地襯托了環境的幽靜、清麗和妩媚,蘊涵了濃厚的書卷氣。

另一聯是;“幽林聽鳥語,深谷看雲飛”。上聯應該點化自宋代曾幾“坐聞幽鳥語,勝與俗人言”的詩句(曾幾《聞禽聲有感》:寂寂禅房閉,陰陰夏木繁。坐聞幽鳥語,勝與俗人言。脫袴高低樹,提壺遠近村。汝曹知底事,獨與子規論。);下聯大約源自元代揭傒斯“深谷煖雲飛,重岩花發時”的詩句( 元·揭傒斯《題信上人春蘭秋蕙二首·其一》:深谷煖雲飛,重岩花發時。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啁啁,啁啁”,幾聲宛轉悠揚的黃鹂清音響起,中斷了我的賞析。“啾啾,啾啾”,不遠處也有鳥兒開始與之隔空對話,聽到回應的黃鹂扭頭梳理了一下羽毛,伸一伸脖子,“啁啁,啁啁”,開始了又一輪歡快地歌唱。

此刻鳥聲如潮,濃蔭處,不見鳥兒的影子,可鳥兒的啁啾聲卻無處不在。“你”一言,“我”一語,時而清揚,宛若笑聲;時而低語,似在訴說情長。我雖不是公冶長,但猜得出那是同類間的快樂交流。鳥是熱情好客的,“汝曹知底事,獨與子規論”。清音入耳,楹聯映目,澄澈在心,人便安靜下來。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鳥鳴聲聲藉鄉愁)2

河湄綠葉深處起此起彼伏的鳥鳴,讓一種親切的感覺頓時湧上心間。前不久,偶然在一簇葉濃色紅的石楠枝葉間,發現了俗稱“槐裡穿”的小鳥做巢其上。當時雛鳥剛剛出殼不久,沒長羽毛,連眼睛尚沒睜開,渾身肉乎乎的。我突然有了再看一看這窩小鳥的想法。悄悄來到這株紅葉石楠叢前,輕輕撥開枝葉,站在高枝上唧唧歡唱的這對“槐裡穿”夫妻,突然一陣喳喳驚叫,撲棱棱幾隻雛鳥從我眼前的石楠叢裡撲向“父母”,緊接着父母鳴叫着帶領“孩子”飛走了。

夏日的綠蔭,放飛的鳥兒,如一阕清雅恬靜閑遠的宋詞;置身此中,恬淡甯和,便釋然了一切……

“漠漠水田飛白鹭,陰陰夏木啭黃鹂”(唐·王維的《積雨辋川莊作》)。鳥兒宛轉悠揚的啼唱響徹河湄的每個角落。一隻鳥兒連續的鳴叫,一聲更比一聲高。叫着叫着,一些鳥兒開始摻和進來,不管先前那隻鳥兒定好的調子,自顧自地啾啾叽叽,不停不歇地鳴唱。

“鳥語竹陰密,雨聲荷葉香”(金·龐鑄《喜夏》)。半空中,大樹上,田野間,溪水旁,那些鳥鳴聲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或高亢,或輕細,或短促,或宛轉,或嘹亮,或低沉;一聲又一聲,一陣又一陣。每一種鳥兒都有各自的歌台,聲聲歡快的鳥鳴,合着河湄的蛙唱,無疑是一場聽覺的盛宴。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鹂深樹鳴”(唐·韋應物《滁州西澗》);便是這般景象吧?鳥鳴,讓你放下所有的煩惱。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唐·白居易《遺愛寺》)。婉轉悠揚的鳥鳴,伴着溪水的潺潺湲湲,浸染着野花的芳菲,披着晨曦,越過阡陌田野,意境如清新秀麗的一阕詩行,婉約着人與自然契合,不分彼此。這清爽、悠揚的鳥鳴,這抑揚頓挫的樂曲,動心魄,撩心緒,将河湄描摹成一幅氤氲雅緻的畫卷,引來無限的夏日遐思,讓人心曠神怡。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鳥鳴聲聲藉鄉愁)3

“百啭千聲随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宋·歐陽修《畫眉鳥》)。隻要你有閑,就停下匆匆的腳步,找一個雨後初晴的清晨,到河湄,坐在綠蔭下,聽聽幽幽的鳥鳴吧。清清夏風裡,靜下心來,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管,千轉百回的鳥鳴,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蕩着,在萬紫千紅的花叢裡,在高低有緻的樹蔭下,領略鳥鳴的魅力。這才明白,以前聽到那鎖在金籠内的畫眉叫聲;遠比不上鳥兒在綠葉林中的自在啼唱,能引起心靈深處的共鳴。

一路走來,“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唐·李華《春行即興》)。這鳥鳴聲裡多了幾分那種熟悉的親切的暖暖的童年味道。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元·王冕《墨萱圖·其一》)。聽鳥音,憶詩情:萱草花是中國的母親花,孝子王冕用萱草花暗喻濃濃的母愛,雖說忘憂,但對遊子的牽挂卻終其一生。擡頭仰望高高的樹林,聽到鹦鹉(慧鳥)的叫聲,為不能陪伴老母很是慚愧。

這真是“客到真成罷送迎,顧于禽鳥未忘情”(宋·趙蕃《簽判丈讀曾文清公坐聞幽鳥語勝與俗人言之句》)。這此起彼伏,清脆悠揚的鳥鳴聲,溢出濃濃的親情,溢出濃濃的鄉愁味道,溢出不一樣的感受……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鳥鳴聲聲藉鄉愁)4

一對築巢楊樹最高枝桠間的喜鵲,喳喳呼喚正在枝頭啄啄振翅的雛鵲習飛覓食;一雙紫燕鳴啭歌唱,幾隻剛剛出巢的雛燕,叽叽喳喳,蹦跳鼓翼在“父母”身邊。粗大的垂柳那細眉般濃綠的葉片,映澈清清見底的一灣河水,鳥兒們在倒映着郁蓊濃濃的河面上撲簌簌地呈直線、曲線或者弧線飛翔,叫聲時而短促,時而悠長,咕咕,叽叽,唧唧,喳喳,啾啾,呷呷……

河水裡團團的碧綠荷葉上露珠滢滢,一隻嘎嘎歡叫的野鴨,不時地呼喊着幾隻在荷葉上嬉戲的毛絨絨小鴨;還有漫步河邊淺淺水中覓食的白鹭,把這初夏意蘊撩撥得越顯濃郁清新,把一灣靜默溪水渲染得如此空明碧澄。

鄉村十二月最憶是鄉愁(鳥鳴聲聲藉鄉愁)5

走累了,坐在濃蔭下,聽着“啁啾啁啾”的悅耳鳥鳴,翻閱随身帶的《詩經》,在泛黃的紙頁上,讓我聆聽到了那遠古鳥兒的清亮鳴聲:“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關雎》);一位陽光少年在河中小洲魚鷹的“關關”和鳴聲裡,有一曲美好的暢想。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詩經·葛覃》);漫山遍野的葛草,鳴聲清麗的黃鹂,還有一個滿心歡欣期盼回娘家的小媳婦,這一切是如此地美好和諧。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詩經·燕燕》)。“燕燕于飛”,目睹親人别離時的“泣涕如雨”,兄妹情深,依依惜别,纏綿悱恻,鬼神可泣。

“維鵲有巢,維鸠居之;之子于歸,百兩禦之”(《國風·鵲巢》);真實地傳達出遠古新婚喜慶的熱鬧。僅使用車輛之多就渲染出婚事的隆重,回味悠長。

當然,我還聽到了沼澤深處的鶴在驚天長鳴:“鶴鳴九臯,聲聞于天”(《詩經·鶴鳴》)……

這些鳥鳴,将三千年前的華夏之野裝點得靈動迷人。

是的,當晚侏羅紀某日清晨,一隻始祖鳥突發異想,張開喉嚨“啊”了一聲,于是 “鳥”鳴便誕生了。鳥鳴彰顯着心靈與自然的和諧,自此它便融入了人類的日常生活,鳥兒便與我們的祖先有了不解之緣。

當我們的祖先在歌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時(上古逸詩《擊壤歌》);晴空下定有鳥鳴與之伴唱。

-作者-

朱少華,莒南縣人,中學高級教師。喜歡寫作。教學論文、散文随筆、剪紙等作品,散見多家報刊及網絡平台。在征文及網絡文學作品大賽中多次獲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