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分家故事
作者:張玉庭
A
舊時,每當長輩老了,孩子大了,便會分家,即,由子女們分割長輩的家産各得一份。
當然了,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兒子們平分家産,但也有不是平分而根據實際情況分家的。
那麼,有沒有反對分家的故事呢?有。南朝《續齊諧記》中就有一個。
古時候有兄弟三人,一心要分家,分家前還商議過,一定要平均公配所有的财産, 院裡有棵樹不好分,就決定第二天一早把它砍成三片。不料第二天起床一看,那棵樹居然自行枯萎了。哥哥大驚,就對兩個弟弟說:“多麼懂事的樹,聽說要一分為三,居然變得如此憔悴,難道咱們兄弟還不如這棵樹?” 兩個弟弟聽了頓時醒悟,也就決定不再分家不再砍樹,而那棵樹聽到了這番話,也就立刻枝繁葉茂,變成了原來的樣。
是的,這故事極迷人也極美麗,你瞧那樹,剛聽到一句要被“分斫”,便立即枯萎身亡,而一旦聽到不再“分斫”,便立即應聲繁茂起來。
真佩服古人的想象力,故事中的樹給我們上的這堂“分則亡合即榮”的課,不是極富哲理嗎?
B
提到分家,我還會想起兩個有趣的故事。
其一。有兄弟二人,當他們按父親的遺囑分到各自應得的那一份财産後,仍喋喋不休地吵鬧着,硬說對方分得比自已多--老大非要老二再給他一隻羊,老二則非要老大再給他一匹布,就這麼吵了個天昏地暗。聰明的鄰居老人發現了這件事,就一本正經地問了他們一句:“你們都覺得對方得到的财産多了,是不是?”兄弟倆回答:“是。”老人又問:“你們的感覺肯定沒錯?”兄弟倆再次回答:“肯定沒錯。”老人于是立即表态:“既然如此,那就請你們立即交換你們的财産!”而兄弟倆一聽,也就立刻不再吵了--為什麼?因為兩相比較,他們實在更舍不得失去已經得到的那一部分财産。
其二。分家時,兄弟二人決定平分一塊金子,但都擔心對方分到的那一半會比自已的多,于是争吵起來,見兩人吵得臉紅脖子粗,一位聰明人提了個建議:“這樣吧!為了公平,就抛擲硬币定高低吧!正面朝上者先切,反面朝上者先挑!”表面看,兩個“先”字每人都可以得到一個,但先切者卻肯定不能先挑,先挑着卻肯定不能先切,尤其妙的是,“先切的”那個隻有盡力“公平地”切,才能避免“先挑的”那個從中挑走較大的那一半, 而“先挑的”那個一但看出“先切的”那個能夠盡量地主持公平,也就不再小肚雞腸斤斤計較了。自然,就這麼一來,兩人也就不再争吵,反而變得互相謙讓起來。
那麼,上述兩位勸架者為什麼能夠在轉眼間化幹戈為玉帛?其奧妙究竟在哪?說穿了,就是他們極善于引導“換位思維”--即,他們總是想方設法讓吵架的雙方努力站到對方的立場上。自然,就這麼讓雙方換了個位置,也就使為分家吵架的雙方迅速恢複了理智。
C
提到分家,有一則民間故事曾毫不留情地譴責了故事中的老大。
一家兄弟兩個,老大特懶,還常常欺負老二,老二不僅要幹活,還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後來,老大不僅鬧着吵着要分家,還索性趕走了老二,讓他上山開荒種地,隻分給了老二一升炒熟了的高梁做種子。不料一升種子中恰好有一顆沒炒熟,種下去後很快長了出來,還壯實得像棵樹,結了個老大的高粱穗。可是有一天,一隻老鷹飛了來,硬是把高粱穗叼跑了,老二就匆匆地追,一直追進了一個山洞,但山洞裡沒有老鷹,卻堆滿了珍珠财寶,老二不要财寶,隻想要回自己的高粱,就細細地找,無意中把一面小銅鑼碰落在地上,怪的是,随着銅鑼落地的一聲脆響,桌上立刻出現了一個大饅頭,饑餓的老二這才有了飯吃,他想,既然山洞裡的老鷹叼跑了我的高粱,就拿走洞裡的銅羅做賠償吧!當然,自打有了這面銅羅,老二也就再不挨餓了。再說老大聽說了這件事,立刻帶上三隻麻袋摸進洞偷盜金銀财寶,不料被洞裡的神仙捉住,神仙也就懲罰了他--揪了揪他的鼻子,使鼻子立刻變得有三丈多長,老大一無所獲,還被揪長了鼻子,鼻子太長不好走路,就把那長鼻子挑在一根竹棍棍上,他老婆遠遠地見了,還以為他趕回來一頭能下金蛋的老母豬呢?
細想這故事,的确編的巧妙,誰貪婪就立刻懲罰誰:揪長他的鼻子!讓他沒法見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