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删、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考試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一增
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号。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将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二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删去。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删去不譯。例2:“孔子雲: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譯。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三調
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三種情況:1.前置謂語後移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後置定語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例:“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
4.介賓短語前移。例:“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
四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譯句:“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曆四年”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
就是擴展。1.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複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複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
2.言簡義豐的句子,根據句義擴展其内容。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
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将其意思凝縮。例:“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并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
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于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八意
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将其意譯。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并合而完整達意。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将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2.比喻例:“金城千裡”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鐘于我何加焉”中的“萬鐘”代高官厚祿等。“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九替
就是替換。1.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
2.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詞組。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咨”,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3.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根據什麼……”。
十選
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争”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于同學們記憶,特将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附: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60句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譯文:看見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孔子說:“隻讀書卻不思考,迷惑而無所得;隻空想卻不讀書,就有(陷入邪說)危險。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5.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譯文: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6.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譯文: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相互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
7.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文:(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
8.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譯文:村裡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
9.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譯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成為靈異的水了。這是簡陋的屋子,隻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10. 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文: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11.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文: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裡。
1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譯文:說說笑笑的都是淵博的學者,來來往往的沒有粗鄙的人。
1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牍之勞形。
譯文: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成堆的)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14. 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
譯文:(隻)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1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文:我隻喜愛蓮,蓮從淤積的污泥裡長出來卻不受一點泥的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1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譯文:對于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于牡丹的愛,人該是很多了。
17.重岩疊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文: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像屏障一樣的高山,把天空和太陽的都遮蔽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18. 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
譯文:即使騎着駿馬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
19.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文: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
20.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1.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庭院)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
22.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譯文:隻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清閑人罷了。
23.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譯文: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2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譯文:想要與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裡呢?
25.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難道真的沒有(千裡)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裡馬啊。
26.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
譯文:因此人家大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各種各樣的書籍。
27.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扣問。
譯文:曾經跑到百裡以外,拿着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28.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譯文:(我)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書,(借來)就親自動手用筆抄寫,計算着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
29.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譯文:(我)每天隻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
30.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文: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1.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譯文:溪岸的形狀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32.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譯文:(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随風飄拂。
3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譯文: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幽靜深遠,彌漫着憂傷的氣息。
34. 皆若空遊無所依。
譯文:(遊魚)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靠也沒有。
35.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文:看到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隐時現。
36.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譯文: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37.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譯文: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裡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
3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譯文:天下人的憂愁之前就憂愁,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
39.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譯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并寄托它在酒上。
40.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譯文: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職責和本分啊。
41.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譯文: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42.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譯文:君王接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得以昌盛的原因;君王接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落到衰敗的原因。
43.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譯文:在亂世間隻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諸侯知道我而獲得顯貴。
44.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譯文:在戰事失敗的時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機患難期間我受到委任。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譯文: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4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譯文:在一個國内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緻滅亡。
47.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譯文:使他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使他受到貧困(之苦)。
48.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49.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50.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
譯文:憔悴枯槁,表現在臉色上,吟詠歎息之氣發于聲音,(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後人們才了解他。
5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第一次擊鼓進軍能振作起(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退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5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譯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實情來判斷。
5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譯文:居高官享厚祿的人考慮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54.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居高官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55.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譯文: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56. 皆以美于徐公。
譯文: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57.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着,受下賞。
譯文: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君王的過失),傳到我的耳中,授予下等獎賞。
58.令初下,群臣進谏,門庭若市。
譯文: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谏,門前、院内像集市一樣(熱鬧)。
59.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譯文:我的妻子認為我比徐公美,是因為偏愛我啊。
60.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譯文: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别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