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之韻》共20集,每集播放時間約20—30分鐘。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緻,它為電視诠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名著創造了新的空間。它獨特的角度、絕美的畫面、高雅的品味獲得了出人意料的熱烈反響。
第六集 山水詩人
山水田園詩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因此也稱王孟詩派。這些詩人用開闊的胸懷,深細敏感的審美嗅覺,來描繪山水風景的優美壯麗,歌詠田園生活的閑适靜谧,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盛唐時期社會的安定,農民的安居樂業和時代精神的開朗樂觀。以前對山水詩評價過低,認為是遠離時代的。其實不然。“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詩,隻因為是在亂世,詩人才那麼心情沉重。那麼,在太平時期,王維歌詠“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時代的要求麼!
孟浩然像
孟浩然和王維是好朋友,在贈王維的詩《留别王維》中說: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可見他是把王維當知音的。
孟浩然的生平事迹非常簡單:四十歲以前一直住在襄陽,四十歲時到長安考過一次進士,然而卻沒有考上,從此也就不得不斷了做官的念頭。到江浙一帶遊曆了幾年之後,最終死在襄陽。盛唐的大詩人,沒有誰一生過得像他那麼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這首詩是贈張九齡的。八世紀三十年代末,張九齡從宰相的官位上被貶到荊州。由于欣賞孟浩然的詩,就把他請到荊州,并給他小官做。還從來沒做過官的孟浩然非常高興,寫下了這首境界雄闊的詩。“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樓”,寫洞庭湖的雲霧迷朦,波濤浩渺,寫得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氣象。孟浩然所以要把洞庭湖寫得這麼浩浩蕩蕩,無邊無際,是因為他要用湖來象征人間吧。在人世間他無依無靠,沒有得力的人物來提拔他,就如同“欲濟無舟楫”——想過洞庭卻找不到船一樣。現在當過宰相的張九齡來了,給他官做,終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坐觀垂釣者”,也想到湖邊來釣上一條大魚,也就是想趁此機會來幹一番事業。隻是很可惜,一生隻活了五十二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是四十八歲了。
從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個大力寫山水詩的詩人。他的山水詩,不因情造景,即有了某種情,然後再找出某種相應的景作襯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種景而生發出某種情來。他是在山水詩中,情與景的水乳交融中,寫出詩來的。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将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既是寫景,又是抒情,或者說,這是營造出來的一種化境,根本無法說清究竟是寫景還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詩達到這種情景交融的境界的,不能說沒有。但隻有到孟浩然,才懂得有意識地去營造這樣的境界,提高山水詩的表現能力。再以他另一首表現田園生活的名詩為例: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
孟浩然所做的詩中流傳最廣的是《春曉》這首詩,乍看隻不過是歎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謝,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細一想,不是不可以說,這是暗示在社會的風雨聲中,青春容易消逝麼?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這首詩,人們總是能想起許多失落的惆怅,其實詩的意蘊遠不止這些。“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撰稿人:樊修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