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梵高的繪畫特征有獨特的造型嗎

梵高的繪畫特征有獨特的造型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16:36:21

其實關于“繪畫基礎和個人風格什麼更重要”的這類問題,在近幾年一直有很多人讨論。下面我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來分析:

1. 梵高上過培訓班嗎?

梵高沒上過培訓班是不假,因為美術培訓班是在近現代才出現的一種教育機構。但不能因為這個就說梵高沒有接受過興趣教育啊!人家也是有一定基礎的。

根據《梵高傳》中的相關記載,梵高的母親安娜出身于中産階級家族,是梵高的藝術啟蒙老師。安娜跟妹妹學過繪畫,尤其擅長水彩畫。書中記載“他(梵高)永不停歇的雙手追随着母親接觸了藝術。

安娜希望孩子們能像自己一樣擁有良好的教養——這在津德爾特這個偏僻的小鎮裡确實是個挑戰。

藝術的熏陶當然是不可缺少的。女孩子們像媽媽一樣學鋼琴。每個人都上了聲樂課。安娜還決定讓大家接觸繪畫——不是小孩子的小打小鬧,而是真正的藝術訓練。那麼,一切就從文森特開始。有那麼一段時間,安娜還拿出自己的業餘畫作來指導和激勵兒子。

有時,安娜藝術圈裡的朋友巴庫曾姐妹來到津德爾特,三人還會結伴去鎮上寫生。”由此可見,在梵高的童年時期,母親也的确培養了他的美術興趣。

(據書中記載,梵高七歲的時候畫過一張素描,就是下面的這張圖)

梵高的繪畫特征有獨特的造型嗎(梵高沒上過培訓班)1

怎麼說呢,雖然不能和專業的素描大師比較,但至少從這張畫來看,這已經是一個完全沒有任何美術基礎的小孩不可能達到的水平了。

作為教育機構的工作者,我們有跟給小孩子開設興趣班的機構交流過,看到孩子們畫出來的東西就像梵高小時候的這張素描給我們帶來的感受一樣,很明顯的能感覺到比完全沒經過基礎培訓的人好很多,是真的有壁。

好,我們回到梵高的美術基礎這個問題。除了童年時期接受的一點興趣培養之外,從27歲那年開始,梵高正式學習畫畫,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1880年,梵高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會臨摹一些米勒的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與布魯賽爾的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1882年,跟表姐夫安東尼·莫夫學油畫。

1886年1月底,33歲的梵高進入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就讀,成為了一名“美院學子”。

雖然梵高本人極為排斥學院派風格,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梵高在正式學習美術的幾年裡不管是從老師那裡還是從美術院校裡,都确實接觸到了一些類似于構圖、透視這樣的基礎知識,并在此期間接觸到日本的浮世繪藝術,浮世繪版畫鮮豔的色彩也對他日後作畫的色彩風格有很大的啟發。如果梵高真的像孩子說的那樣沒有上過培訓班也沒有基礎,他也不會有這些這些基本功知識,自然就更不用提風格了。

2. 名家的個人風格真的可以脫離基本功嗎?

其實拿這個問題去問任何一個學過美術的人,大家都會告訴你,答案顯然是不能。

至于為什麼呢,咱們還是以梵高為例。首先,像上面解釋過的,梵高其實從小到大都有接受過專業的美術培訓。這些基本功都是他日後進行自由創作的基礎。

梵高自己的風格其實也是在去往巴黎接觸畫家高更,以及接觸日本浮世繪之後,他嘗試了大量的色彩搭配才逐漸形成的。

在巴黎短短十年的時間裡,梵高完成了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這種高産程度顯然是一個沒有基本功的人無法達到的。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完全沒有美術基本功的我們,在今天走進了一家美術館,看到牆上陳列的各類印象派作品、浮世繪等等,是不是也隻能是僅限于驚歎一聲“哇,好美”,而不是當即收到啟發創作出具有自己風格和理解的作品呢?

個人風格說白了其實就是每個人對繪畫方式的不同理解,這種不同的見解顯然是要建立在有一定繪畫能力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名家的個人風格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功之上,這點毋庸置疑。

除了梵高以外,很多看似抽象簡單不需要什麼造型能力的抽象藝術作品,其實也體現了基本功。像很多抽象派大師,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正經科班畢業的美術生,接受過專業的功底訓練,抽象和解構隻是他們的一種表達手段,并不代表他們的造型能力僅限于此。當然也正因為有些看客沒有繪畫基礎,所以才會看不透其中的繪畫原理,覺得抽象畫無異于随意塗鴉。

3.什麼是名家的“風格”?

在王宏建先生主編的《藝術概論》中對“風格”一詞做了如下解釋:

“風格”一詞源于希臘文στ。

本義為一個長度大于寬度的固定的直線體。羅馬作家特倫斯和西塞羅的著作中,該詞演化為“書體、文體”之意,表示以文字表達思想的某種特定方式。西文如法語、英語中的“style”一詞即由此而來。随着時代的發展,“風格”一詞逐漸超出了文學語言的範圍,進人了各個部門藝術的領域,成了一個美學範疇和文藝學範疇。在中國,風格一詞至少在魏晉時期就已出現,當時主要是談論人的風度品格。

到南朝劉宋時,該詞已用于文學批評,移指文章的風範格局,劉勰在《文心雕龍 體性》篇中解釋為“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蓋沿隐以至品,因内而符外者也”。

在唐代的畫論中,風格常常被用做繪畫藝術的品評用語;近現代以來,該詞在中國美學、藝術理論及文學批評中被廣泛使用。

我們說一個藝術家在藝術上是成熟的,這實際上就是說他已形成了自己的藝木風格。當然,藝術家個人風格的形成是一個艱難而又困苦的過程,涉及衆多方面的因素和條件,既有藝術家主觀方面的原因,又有社會曆史等客觀方面的原因。

從藝術家的主觀方面看,他的審美趣味、生活經驗、文化教養、藝術修養、才能和個性等都對風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說,藝術家的藝術風格,就是他的全部人格的體現。正如馬克思所說,“風格就是人〞“形式是我的精神的個性”。劉想曾從作家的“才”、“氣”、“學”、“習”等先天禀賦和後天修養幾個方面說明造成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觀條件。

他說:“才有庸俊,氣有剛柔,學有淺深,習有雅鄭,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筆區雲谲,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㑺,莫能翻其才;風趣剛柔,甯或改其氣;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奶畫。”

從客觀方面看,一定曆史時期的社會風尚,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傾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對傳統的态度也會對藝術家的個人風格的形成起一定的作用。

雖說藝術家個人風格的形成是一個過程,但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反過來對藝術家的創作起引導的作用,或者說,它具有那種把藝術家的各種才能導向既定目标的力量,通過這種力量,藝術家就會有觀察和體驗生活的獨特視角,構思和創作藝術作品的特定方式。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就是:藝術家想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的。主觀方面,孩子想要成為名家,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自然是無法脫離興趣教育而憑空獲得的;客觀方面,藝術家形成個人風格也要受到環境的影響。當下我們處于信息時代,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裡,倘若沒有紮實的功底和良好的藝術素養,而是人雲亦雲,我們又從何處來談形成自己的風格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