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1 15:22:07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1

今日再讀《送東陽馬生序》,我難過得要哭了。不是因為幼年家貧,不知上進,蹉跎歲月,懊悔不已,而是遺憾自己年少時根本沒理解文章的價值。

對于農村學生來講,條件艱苦,窮冬烈風、足膚皲裂,缺衣少食、并不為難,最難的是不懂求學方法,人情世故

宋濂家中沒書,不受困條件,去藏書之家借書,是窮學路上的沒有條件,懂得創造條件;

宋濂拜訪名師,請教問題遭到訓斥,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不是被老師呵斥之後不敢反駁、不敢再問,而是等到老師高興時,再請教。

而多少窮人家孩子,思路簡單,見識淺薄,根本不懂這些,遇到好老師如指路明燈,要是遭到打擊,多半膽怯,自卑,不敢再問,甚至厭學。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2

我就曾如此,初三時,我們新換了一個物理老師,一天叫我去黑闆畫線路圖,我沒畫對,物理老師說怎麼這麼簡單都不會,他讓我回座位,以後物理課,再也沒有叫過我一次,可能在他心中,中考沖刺階段,除了重點學生都放棄了,而我也因被冷落,上課不敢積極,物理學得很差。

如果我當時懂得宋濂文中這些道理,一定虛心跟老師說,我再好好學,你别放棄我。事物無定品,随人見識以為高下,很多時候,窮人家孩子讀書,第一步就輸在見識上。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3

宋濂畫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潛溪,别号龍門子。出身貧寒,但自幼聰敏好學,曾一周内背完四書經傳,有"神童"之稱,得到當時諸多名師指點,才華卓著,元順帝時曾被舉薦為翰林編修,宋濂辭不應召,躲入仙華山修道著書。

大明建國,朱元璋請其出山,為太子朱标講經。宋濂曾奉命主修《元史》,主持明朝第一場科舉,明廷禮儀也多為其制定,濂被朱元璋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一代文宗,清正廉潔,卻也未能善終。

洪武十年(1377年),宋濂67歲,告老還鄉。幾年後受胡惟庸案牽連,兒子和孫子都被賜死,朱元璋本想賜死宋濂,經馬皇後及太子朱标力保求情,免除一死,流放四川茂州,病逝途中,時年七十二歲。明武宗時,追谥"文憲"。

其弟子方孝孺贊其:公之量可以包天下,而天下不能容公之一身。公之識可以鑒一世,而舉世不能知公之為人。道可以陶冶造化,而不獲終于正寝。德可以涵濡萬類,而不獲蓋其後昆。公之所能者,皆衆人之所難勉,而未嘗自以為足。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4

宋濂與高啟、劉基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劉伯溫稱其“文章當代第一”,一生著作頗多。《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告老還鄉的第二年,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此篇贈序。

自叙年輕時求學路之辛苦,心之迫切、求師之難,境遇之艱。并與當時太學生優越的條件作對比,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一個人能否有所成就,關鍵靠自己。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緻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複;俟si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這部分宋濂自訴青少年時代求學的情形,從家貧借書之難,天寒抄寫之苦,自己謹遵約定,言而有信。到去家鄉百裡之位求師,對師長恭敬謹慎,得到名師指點。

當餘之從師也,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烨然若神人;餘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若此。

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zhui公卿之後,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餘者乎?

宋濂自訴求學路途之艱苦,而自己并不覺得苦,其中同學錦衣華服,自己寒酸鄙陋卻精神富足,并不羨慕。依靠不畏艱難,勤苦學習精神,終于學有所成。并用反诘語氣強調如果其他人能像自己這樣勤奮,必能超越自己,有所成績。

不知宋濂背景時,我以為這是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而知宋濂自幼被稱為“神童”時,應該解釋,神童都如此努力,更何況普通人。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廪lin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wei4,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第三部分通過描寫當時太學生學習條件如此優越,與宋濂求學艱難形成鮮明的對照,從反面強調,擁有如此好的環境,更應勤苦學習,不負年華。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餘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谒ye餘,撰長書以為贽zhi,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将歸見其親也,餘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餘勉鄉人以學者,餘之志也;诋我誇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餘者哉!

最後一段,回應主題,“道為學之難”,“勉鄉人以學者”對同鄉馬生推獎褒美,進而勸誡勉勵,誨汝諄諄,既顯大家風範,又感人至深。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遇到的困難(宋濂送東陽馬生序)5

很多人回想人生最悔恨的事,多半都是學生時代沒有好好讀書,沒有考上好大學,沒謀得一份好工作,導緻成年後生活不盡人意。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時光不能倒轉,腳步卻可以向前。

知往日所行之非,則學日進矣;見世人可取者多,則德日進矣。或許,這也是成年人再讀《送東陽馬生序》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