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了,又到了“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的飄雪時節了。雪花紛紛揚揚,揚出了清冷,也揚起了詩意。千年文壇,有過不少經典的詠雪詩,詩人們用各種出神入化的比喻,将雪花之美寫得淋漓盡緻。
韓愈将雪花比作庭樹飛花,寫下了“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李白更有想象力,他眼中的雪是“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雲揉碎”;而宋之問甚至在睡眼惺忪中将雪花看成了林花,寫下了“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與這些經典相比,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觀雪》更是别具一格。
這首詩來自宋朝一代詩宗楊萬裡。作為南宋最有個性的詩人之一,楊萬裡的“誠齋體”在當年很是風靡,他的詩風趣诙諧,卻又充滿着哲思。他這首《觀雪》是标準的誠齋體,僅幾句“色香味俱全”,更難得的是全詩無一雪字卻句句不離雪,令人叫絕,結尾更是令人捧腹。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觀雪》
坐看深來尺許強,偏於薄暮發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點風來特地忙。
落盡瓊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無香。
倩誰細橪成湯餅,換卻人間煙火腸。
這是一首很調皮的七言律詩,是黃昏時詩人觀雪時所寫,通篇雖無一個高級字眼,寫得也是通俗易懂,但卻充滿着詩意。首聯寫自己坐觀冬雪許久,眼前的雪已經下了一尺厚,到了黃昏時發出縷縷寒光。這14個字其實已經寫出了雪之大,而“寒光”二字也寫出了雪之白。詩人沒有直接用雪字,而是通過雪堆及雪色來暗示,十分高明。
次聯詩人将雪花拟人化,雪花飛到半空中,居然變得懶了起來,直到一陣北風吹過,它們才又翩然起舞。前一句“舞倦”寫出了雪花在空中緩緩飄灑的樣子,這是雪花的正常姿态;後一句“特地忙”則筆鋒一轉,用一點風來打破它的灑脫。這兩句一緩一急,不但對仗工整,而且寫出了雪花的調皮。
頸聯寫雪降至人間的情形。詩人用“瓊花”指代雪,似故意避免用雪字。雪花飛舞而下,千裡冰封,凍住了寒梅的玉蕊,也封住了它的香氣。盧梅坡曾将雪和梅作過比較,寫出過“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千古名句,而楊萬裡在這首詩中則直接将雪和梅融為一體。所以這一句看似寫“無香”,其實,梅香已經成了雪香。
尾聯詩人又調皮了起來。詩人想把這雪花傲成湯餅,讓世人一股腦地喝下,産生這樣的想法,一方面是惜梅,想将那梅蕊放出來;另一方面以誠齋先生的個性,多半是黃昏誰家飄來了飯香。不過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它希望這雪兒能淨化人間的一些俗氣、濁氣、煙火氣。
縱觀這首詩,當真是“色香味俱全”了。能将一首普通的詠雪詩,寫得如此搖曳多姿,不得不說楊萬裡這一代詩宗的稱号确實非浪得虛名。你們那裡下雪了嗎?你們那兒的雪花也“半空舞倦居然嬾”嗎?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