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過半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今天是2022年9月23日,秋分。
二十四節氣中第16個節氣,
秋天的第4個節氣。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記載: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
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在這一天,
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
白晝與黑夜均分時刻,
寒涼與暑熱并行人間。
天空是澄澈的藍,
滿目是燦爛的黃,
原野廣袤,涼風清爽。
秋分,
拉開了一年中最美時節的序幕。
它是秋高氣爽;
是稻谷飄香;
是柿子成熟,石榴飽滿;
是李白筆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雁字橫秋;
是王勃筆下的
“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水長天;
是柳永筆下的
“三秋桂子,十裡荷花”,
丹桂飄香;
它還是陶淵明筆下的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是馬緻遠筆下的
“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
菊黃蟹正肥。
那些你所能想到的最美好的詞彙,
最驚豔的詩行,
最錦繡的文章,
都不足以形容盡它。
秋分 · 節氣
一候雷始收聲
古人認為雷是因陽氣盛而發聲,
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二候蟄蟲坯戶
秋分時節,天氣越來越冷,
蟄居的小蟲子們開始收拾自己的洞穴,
用細土封住洞口,
防止寒氣侵襲。
三候水始涸
秋季降水減少,天氣幹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減少,沼澤及水窪處漸漸幹涸。
01
蟹肥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秋分,是收獲滿滿的時節。
首當其沖的美食,莫過于螃蟹。
“秋風響,蟹腳癢”,
正是吃螃蟹的好時候。
紅澄澄的蟹,肉白膏黃,
蘸點姜醋送進口中,身心俱是滿足。
吃了這一口蟹,
秋天的味道才算嘗得了滋味。
那些對吃極其講究的人,
在吃蟹時,
甚至能将蟹身上的每一口肉,
挑剔出,絲毫不浪費。
食畢,
空的蟹殼仍能拼回一隻完整的螃蟹。
此時此刻,吃的已不僅是一口鮮香,
還是一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心滿意足。
02
秋桂
秋分的第二口美食,
當屬“桂花”。
中國人對桂花有種别樣的情節,
愛其“蟾宮折桂”的美好寓意。
更愛其香甜軟糯的好滋味。
詩詞世界
桂花糕、桂花栗子粥、桂花糖藕……
吃上一口,回味無窮。
03
石榴
秋分的第三口美食,
一定不能忘記“水晶為粒玉為漿”的石榴。
秋分至,石榴圓潤,籽粒飽滿。
外皮綠底透紅,
内裡卻是晶瑩剔透的石榴籽,
滋味酸酸甜甜,很是開胃。
想你的夜越來越長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劉禹錫用一首《秋風引》,
借秋風與雁群,
寫出了最動人的“故園之思”。
不知哪裡吹來的秋風,
送來了這南歸的雁群 。
風動庭院,木葉蕭蕭,
這羁旅他鄉的孤客總是
最先聽到、看到、察覺到。
不是因着他有多麼敏銳的視覺、聽覺,
而是因着一顆想家的心,
對時序、物候總是格外敏感。
每一年,大雁随着季節冷暖,
南北遷徙。
在那些漂泊天涯、無法歸家的遊子們看來,
大雁是多麼值得羨慕啊。
如果可以,
但願這南歸的雁兒,
也能一并寄去我對家鄉的思念。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白晝慢慢變短,黑夜漸漸變長。
秋天,适合靜靜地思念。
有一個詩人叫聶魯達,他說:
“當華美的葉片落盡,
生命的脈絡才曆曆可見。”
秋分以後,秋日過半,
料峭的冬日正緩步邁近。
此時此刻,
我們該做的是“删繁就簡”。
衣物做起了加法,
心靈卻做起了減法。
抛卻春日的豔麗,夏日的躁動,
迎來秋的澄澈安然。
像立于荒野的大樹,
枝葉随秋風萎盡,
卻依舊不慌不忙,不憂不懼。
瞻望四方蕭條,
沉靜地等待冬的來臨。
今日秋分,秋已過半,願君安!
【版權聲明】本文由詩詞世界原創發布。作者:葉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