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子義
渝中區(500103),位于重慶主城區之中部而得名,1995年置區。
轄11個街道:七星崗街道、解放碑街道、兩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菜園壩街道、南紀門街道、朝天門街道、大溪溝街道、大坪街道、化龍橋街道、石油路街道。
(1)七星崗街道
因清代建有坎形符号的求水建築物,又敬北鬥七星,故名七星崗
駐地:金湯街74号
轄8個社區:華一坡社區、臨華路社區、領事巷社區、興隆街社區、歸元寺社區、金湯街社區、抗建堂社區、捍衛路社區。
命名經曆:金湯街街道(1954)-中山一路街道(1955)-七星崗街道(1958)-捍衛路街道并入(1987)
(2)解放碑街道
因轄區内有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而得名
駐地:新華路220号
轄10個社區:民生路社區、蓮花池社區、公園路社區、自力巷社區、大井巷社區、臨江門社區、較場口社區、鄒容路社區、滄白路社區、羅漢寺社區。
命名經曆:蹇家橋街道(1954)-解放碑街道(1958)-大陽溝街道并入(1986)-臨江門街道并入(1987)-較場口街道并入(2006)
(3)兩路口街道
因轄區内原隻有兩個道路口而得名
駐地:中山三路19号
轄7個社區:中山二路社區、枇杷山正街社區、重慶村社區、桂花園新村社區、鐵路坡社區、國際村社區、王家坡社區。
命名經曆:兩路口街道(1954)-王家坡街道3個社區并入(2006)
(4)上清寺街道
因境内原有一寺廟上清寺而得名
駐地:中山三路188号
轄7個社區:桂花園社區、春森路社區、新都巷社區、學田灣社區、上大田灣社區、嘉西村社區、曾家岩社區。
命名經曆:上清寺街道(1954)-李子壩街道并入(1988)
(5)菜園壩街道
因該地曾經大部分地區為荒地,人煙稀少,隻有零星住戶以種菜賣菜為生而得名
駐地:菜園路20号
轄6個社區:渝鐵村社區、珊瑚灣社區、竹木街社區、平安街社區、交通街社區、石闆坡社區。
命名經曆:菜園壩街道(1954)-并入兩路口街道(1958)-菜園壩街道(1962)-石闆坡街道并入(1987)-王家坡街道3個社區并入(2006)
(6)南紀門街道
因古城門南紀門而得名
駐地:涼亭子4-2号
轄6個社區:十八梯社區、解放西路社區、涼亭子社區、厚慈街社區、凱旋路社區、郵政局巷社區。
命名經曆:王爺石堡街道(1955)-南紀門街道(1958)-儲奇門街道并入(1987)
(7)朝天門街道
因地處重慶古城門朝天門而得名
駐地:筷子街2号
轄7個社區:陝西路社區、朝千路社區、棉花街社區、白象街社區、二府衙社區、湖廣會館社區、巴縣衙門社區。
命名經曆:朝天門街道(1958)-千斯門街道并入(1987)
(8)大溪溝街道
因棗子岚垭、學田灣、曾家岩等溪流于此彙成大水溝而得名
駐地:北區路73号
轄9個社區:羅家院社區、建設路社區、人民村社區、紅球壩社區、人和街社區、華福巷社區、張家花園社區、雙鋼路社區、勝利路社區。
命名經曆:大溪溝街道(1954)-張家花園街道并入(1987)
(9)大坪街道
因轄區地形平坦,又大又平而得名
駐地:大坪支路10号
轄8個社區:馬家堡社區、浮圖關社區、肖家灣社區、大黃路社區、袁家崗社區、七牌坊社區、大坪正街社區、天燈堡社區。
命名經曆:大坪街道(1954)
(10)化龍橋街道
因境内有化龍橋而得名
駐地:李子壩正街166号
轄3個社區:李子壩社區、化龍橋社區、紅岩村社區。
命名經曆:化龍橋街道(1954)
(11)石油路街道
因在20世紀50年代境内有重慶石油學校而得名
駐地:醫學院路9号
轄7個社區:煤建新村社區、金銀灣社區、民樂村社區、虎頭岩社區、石油路社區、新影村社區、彭家花園社區。
命名經曆:石油路街道(200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