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陳伯飽受痛風折磨了好幾年,發作的時候,“刹那間腳痛得無法走路”,脾氣也變得很暴躁,發作過了之後又和正常人一樣。作為地道的廣府人,陳伯一直都喜愛吃甜食、愛吃海鮮,平時又很難管住嘴。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内科主任蔡小燕主任醫師提醒,人體的尿酸池來自内源性代謝産生的尿酸和飲食攝入的外源性尿酸,控制飲食可減低人體内10%—18%的尿酸,同時還可減少痛風急性發作,因此痛風的治療必須控制飲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而且發病年齡日趨低齡化。近年來很多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進一步評估了飲食對痛風的影響,明确了動物内髒、紅肉、高嘌呤的海鮮、酒等是痛風的危險因素,而新的研究也表明,痛風患者在飲食中要更多地關注含糖飲料的使用情況,部分食物得到“正名”。
二、膳食控制适宜“三低一高”
所謂“三低一高”即低嘌呤、低熱量、低脂,高水分飲食。含嘌呤較高的食物主要有:動物内髒(肝、腎、心、腦等)、沙丁魚、蛤、蚝等海味及廣東老火靓湯。
新近研究發現肉類中的紅肉和白肉對痛風的影響不同。紅肉指豬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動物的肉,白肉是魚和家禽類肉。紅肉在傳統飲食結構中占重要的位置,不僅富含嘌呤,還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增加了痛風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痛風患者應限制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攝入。
蔡小燕提醒,注意烹調方法,如把肉煮湯,僅吃肉不喝湯,亦可減少嘌呤進入體内。家禽類的皮中嘌呤含量高,皮下組織中脂肪含量豐富,食用禽類食品時應去皮。
三、适當補充豆類可補充蛋白質
蔡小燕主任說,控制熱量的攝入也具有降低尿酸和減少痛風發作的作用,肥胖患者需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對痛風患者最有利,适當補充豆制品可補充蛋白質。
奶制品:尤其是低脂奶制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的發病率。
豆類:并非痛風患者的禁忌,豆制品(如豆腐腦、豆腐、豆漿等)可彌補限制紅肉攝入帶來的蛋白質攝入減少,還可降低冠心病的發病風險。
蔬菜:近年多項研究表明進食富含嘌呤的蔬菜并不增加血尿酸水平及痛風的發病率,進食大量的蔬菜可堿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洩,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新鮮水果:選擇含果糖量較低的水果如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草莓、櫻桃、菠蘿、桃子、李子、橄榄等攝入。建議痛風患者少吃蘋果、無花果、橙子、荔枝、柿子、桂圓、香蕉、楊梅、石榴等果糖較高的水果。
維生素C:口服維生素C的降尿酸作用已被應用于臨床實踐,平均劑量為500mg/d(成人每日攝入量不應超過2000mg)。維生素C可能通過促進尿酸排洩和抑制尿酸降低血尿酸。
茶:茶有類似咖啡的降尿酸機制,但茶中也有升高血尿酸的成分,二者作用相互抵消,飲茶對血尿酸水平無顯著影響,痛風患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是否飲茶。
四、飲食禁忌:啤酒會增加痛風發病風險
動物食品:動物内髒及肉類可引起血尿酸升高及人群痛風發病率增加。
海鮮:海鮮嘌呤含量高,可導緻血尿酸水平升高及遠期發展為痛風的風險增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風患者是否應限制進食富含ω-3脂肪酸的油性魚類(如金槍魚、鲑魚、鲭魚、鲱魚、沙丁魚和鳳尾魚等)目前尚無定論。
酒類:酒類是痛風重要的飲食危險因素,痛風的發病風險與酒精的攝入量呈劑量依賴性增加,飲酒對痛風的影響還與酒的種類有關,其中啤酒與痛風發病的相關性最強,白酒也可增加痛風的發病風險,而适量飲用紅酒并不增加痛風的發病率。飲酒還可觸發某些痛風急性發作的誘因,如創傷、四肢末端低體溫等。
含糖飲料和果汁:痛風患者應避免攝入高果糖漿甜化的飲料(包括蘇打水)及食物。限制蔗糖、甜點心和食鹽(包括醬油和調味肉湯)的攝入。
蔡小燕主任提醒,無論如何強調飲食控制的重要性,都不能代替降尿酸藥物治療,痛風患者需系統的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才能取得理想的療效。飲食控制是痛風非藥物治療的核心,一方面降低血尿酸水平及減少痛風急性發作,另一方面促進及保持理想的健康狀态,預防及恰當管理痛風患者的并發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