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智慧農業注入新動能

為智慧農業注入新動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17 02:58:07

編者按

近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GIAHS)大會在浙江青田舉辦。正如向大會所緻賀信強調的,“中方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加強農業文化遺産保護,進一步挖掘其經濟、社會、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價值,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曆史悠久的農耕文化将為中國鄉村振興和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哪些智慧與力量?我們特邀一線工作者暢談他們的努力和心得,在他們的感召下,共擔保護農業文化遺産的曆史之責、時代之任。

為智慧農業注入新動能(農業智慧閃耀綠水青山間)1

浙江青田,農民在收捕田魚。光明圖片

為智慧農業注入新動能(農業智慧閃耀綠水青山間)2

浙江湖州南浔區和孚鎮荻港村,遊客乘坐“搖搖漁舟”欣賞古村風光。光明圖片

為智慧農業注入新動能(農業智慧閃耀綠水青山間)3

福建福州,花農在采摘茉莉花。林雙偉攝/光明圖片

【聚焦•看“浙”裡】

世界農遺看中國,中國農遺看浙江。截至目前,青田稻魚共生系統、湖州桑基魚塘系統和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3項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青田稻魚共生”吸引我回國創業

愚公生态農場負責人 徐冠洪

真沒想到,我能作為華僑農民代表在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大會上發言,向世界展示青田稻魚共生的獨特魅力。17年前,青田稻魚共生系統被評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這讓旅居國外多年的我倍感欣喜,心中那份難以割舍的家國情催促着我踏上了回國的旅程。

回來後,我租賃了50畝閑置土地創辦愚公生态農場。都說萬事開頭難,隻有真正拿起鋤頭才知其中的辛苦。由于缺乏種養技術,收成總不見好,前3年的經營都很不理想。為了參透其中的“訣竅”,我向農業技術專家和周圍老農學習稻魚共生技術。慢慢地,我摸清了魚與稻之間巧妙的平衡與田間管理的技術,稻米與魚産量也随之上去了,口感越來越好。為了擴大品牌影響力,我的稻魚基地從原先的50畝發展到了今天的240畝。此外,我還特别關注田魚這一青田特色魚種,它作為千年稻魚共生的重要元素一直延續到今天,為此,我建立青田田魚原種保護中心,進行培育繁殖,較好地保護了田魚原種的純正性。

傳統技術加上新的經營理念,産生了很大的化學變化,不光讓我從事的稻魚共生事業獲得成功,還帶動了周邊農民加入進來。在青田縣政府的牽線下,我參加了東西部合作幫扶,把青田田魚“遠嫁”到四川省古蔺縣,為他們提供魚苗、帶去技術,帶動大家共同緻富。

從學習實踐到傳承推廣,不知不覺間,我也成為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的傳承人。現在,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桑基魚塘引來“院士工作站”

浙江湖州市桑基魚塘産業協會會長 徐敏利

我打小就生長在湖州市南浔區和孚鎮荻港村,家就在桑基魚塘邊的一個小村落裡。早年,我“随大溜”回村做起了油脂生意。不久後,我們的腰包鼓了,但卻對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後來,政府動員淘汰“低小散”企業時,我帶頭響應了。可工廠關了,今後靠什麼?村裡荒廢的濕地、老桑地、小魚塘映入了我的眼簾。

也是這一年,荻港村開始發展鄉村旅遊,靠着古村和桑基魚塘兩張“金名片”,遊客越來越多。可荻港村除了兩個小飯店外,吃、住的地方都沒有,我抓住這個機會,着手打造荻港漁莊。

為了和古村風貌保持一緻,我特地請人建設仿古建築。慢慢地,集漁業養殖、餐飲住宿、休閑度假、民俗體驗、文化展示于一體的荻港漁莊成了桑基魚塘邊的地标建築,更為村民帶來了300多個就業崗位。

為了提高桑基魚塘的知名度,2008年年底,我尋思着辦一場魚宴,特地請來老師傅複原了荻港特有的“陳家菜”,烹饪了2000斤紅燒魚免費給遊客品嘗,帶着他們體驗漁歌、魚畫、剝繭、缫絲等項目。沒想到,魚文化節一下子火了,一直火到現在,成了南浔講好農遺故事的活招牌。

知名度打響了,我就帶着團隊開始在内部挖掘潛力,提升農業附加值。荻港村有5000畝桑基魚塘,每年産出300萬斤桑葉,我找到蠶桑技術研究員開展合作,開發桑葉茶。看到村民家中閑置的漁桶、魚叉、菱桶等漁具,我們就自編自導了“漁家樂”。我還到北京、上海的知名院校推銷桑基魚塘,沒想到,還真請來了專家。

2016年,荻港漁莊挂牌成立了兩個院士工作站和一個産品研發中心。靠着社會各界的努力,2017年,“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通過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審,被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

為了讓每個遊客都能“看得見水、吃得到魚、記得住鄉愁”,2008年開始,我嘗試與周邊學校共建魚桑文化實踐基地;2019年,我又創立了“湖州魚桑文化研學院”,推出以魚桑為主題的曆史人文與實地體驗研學旅行課程,不為别的,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寶貝”,把桑基魚塘保護開發的接力棒交到下一代手中。

“香榧夢”香醉新農人

浙江諸暨市翠生圓食品有限公司銷售主管 宣傑

2019年12月,我回鄉看望爺爺,看到年近八旬的他還背着竹簍,踩着蜈蚣梯向香榧樹的高處緩緩攀爬,我的眼眶濕潤了。那時,正趕上趙家鎮政府号召青年返鄉創業,思慮再三後,我決定回到家鄉,做一名“新農人”。

雖然從小就是在香榧堆裡長大的,但對香榧的種植培育、采摘加工,我卻是個“門外漢”。于是,從每天早上五點到晚上九點,我跟着爺爺、父親上山,學習香榧嫁接培育、香榧樹的日常護理等知識。

在我們趙家鎮深處,生長着萬餘株古香榧大樹。千年之前,紹興先民将野生榧樹人工選擇、嫁接栽培成可食用的優良品種香榧,并圍繞香榧樹建魚鱗坑,開辟梯田,榧林下間作茶葉、雜糧、蔬菜等,構成了“香榧樹—梯田(魚鱗坑)—林下作物”農業系統,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帶來較高經濟效益。

父親種植香榧已經33年,從最初種植到後來跑市場銷售,他始終用自己的方式守護香榧産業。而我開通了電商平台,用一根網線,鍊接了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我有幸得到了中國香榧博物館館長李金昌的指點,紹興市林業鄉土專家何偉錄等一些香榧協會老前輩也給了我許多指導意見。

以往榧農銷售香榧僅依靠上門回收,品質參差不齊,且賣不出價格。在多方努力下,我們采用了專業合作社的方式,不僅在線下對接超市、大集團客戶等,也在線上平台銷售,形成了産、供、銷一條龍。

最近,我與趙家鎮分管負責人一同參與香榧文化主題民宿讨論。為了挖掘香榧的多元價值,我先後對接食品廠、化妝品公司,目前已有香榧油、香榧曲奇餅、香榧面膜等産品同步銷售。我積極對接各類學校和行走課堂,對外免費開放,多年來共接待學生和遊客數萬人次,成為人們認識、了解香榧的一個重要窗口。

香榧有三代果之稱,一棵樹上三代同堂,象征着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接力。接下來,我會不斷研發新産品,加強與龍頭企業對接,讓這長壽之果代代綿延下去。

【一線講述】

垛田之上 魚米之鄉

講述人:江蘇興化市垛田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王俊傑

興化市垛田街道素有“千垛之鄉”美譽。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為了生存,墾荒開溝,積泥成垛,栽菜植蔬。每到春天,油菜花盛開,形成“河有萬彎多碧水,田無一垛不黃花”的美麗景觀。

近年來,我們在人與土地互動中、在産業與科技互聯中、在發展與保護互助中,放大垛田農業文化遺産的珍貴價值和綜合效應,讓現代生活變得絢麗多彩、更有溫度。

比如,我們巧借鄉村振興東風,積極探索和推進垛田農業文化遺産保護的新機制、新模式、新業态。去年3月,《泰州市垛田保護條例》頒布實施,不僅為垛田活起來美起來提供了保障,也讓更多人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借助鄉村産業振興政策,我們推動千垛菜花、垛上鄉村遊等旅遊資源品質提升;借助生态鄉村建設工程,我們不斷加強河溝清淤和水生植物雜物清理,做好垛田傳統農業生态的修複;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多層次地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讓傳統鄉村充滿朝氣活力。

這不,垛田龍香芋、垛田香蔥等傳統農産品食用價值、産業價值不斷被挖掘激發。垛田香蔥吸引種植戶2萬多戶,年産香蔥鮮品30多萬噸,年産值30多億元。2020年7月,興化香蔥還入選中歐地理标志首批保護清單。2019年以來,我們街道還投資創建“天下第一垛”鄉村生态文化旅遊區,在垛田農業文化遺産區域内推出十個微景點,提高社會公衆對農耕文化的知曉度和自豪感。

今年,我們街道組織開展“特色非遺送展下鄉”活動,舉辦“物華天寶 人文垛田”垛田文化遺産、“三十六垛”故事、“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垛田農民畫精品綜合巡展等活動,廣大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垛田深厚的曆史文化。壘土成垛、擇高向上,我們會繼續發揮垛田農業文化遺産的優勢,護生态、育品牌、強産業,努力建設生态品質優良、生态經濟活躍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茉莉花開 茶香世界

講述人: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福州茉莉花茶科技與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聯合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葉乃興

“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茉莉花茶是一種再加工茶,茶坯與茉莉鮮花經過窨制工藝,使茶坯吸附了茉莉花的芳香物質,鮮靈的花香和醇爽的茶味珠聯璧合,形成了詩一般優美的茶。守護好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不僅要靠技藝的傳承,還要依靠科學的探究,才能讓茶香飄得久遠。

福州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其獨特的環境資源和精湛的生産工藝造就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優異品質。近十年來,我完成了福州茉莉花茶加工技術及産業化示範、茉莉花茶标準化生産技術示範推廣以及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保護和發展專項規劃等課題。今年4月,我的研究團隊在國際植物學知名期刊發布福州單瓣茉莉花與雙瓣茉莉花的高質量基因組,揭示不同瓣型茉莉花的分化與結構變異,填補了福州單瓣和雙瓣茉莉花基因組學研究的空白,也找到茉莉香氣調控的“密鑰”,為茉莉花的産業化和标準化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我在實地考察調研中,欣喜地看到福州形成了“山丘栽茶樹,沿河種茉莉”的合理利用種植格局;在跟春倫、閩榕、福州茶廠等相關茶企以及知名茉莉花茶制茶大師們的學習交流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福州茉莉花窨制技藝之精湛,香氣之濃郁,更讓我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統籌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從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保護、三産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傾力打造福州茉莉花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和世界茉莉花茶之鄉。我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守護下,這一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一定會花開中國、芬芳世界。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陸健、蘇雁、高建進、陳晨、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斌、謝尚國、方成)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9日 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