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龍山歌
[唐] 李白
九日龍山飲,
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
舞愛月留人。
譯文
九日在龍山宴飲,綻放的菊花似乎在嘲笑我這個被貶的人。眯着醉眼看見秋風吹落了我的帽子,我在月下起舞,明月似乎也想把我留下。
注釋
龍山:在安徽省當塗縣南十裡,蜿蜒如龍,蟠溪而卧,故名。
黃花:菊花。菊花有多種顔色,古人以黃菊為正色,故常以黃花代稱。
逐臣:被貶的臣子。
風落帽:用晉孟嘉九日登高落帽的典故。東晉大司馬桓溫曾在重陽節登龍山,其部下參軍孟嘉喝醉後,被風吹落了帽子,自己卻沒發覺,這在講究風度的魏晉時期,有傷大雅。桓溫命人作文嘲之,孟嘉作答,揮筆而就,一時傳為佳話。後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節,風度潇灑之态。
此詩約作于唐代宗寶應元年(762),當時李白病居當塗,便在附近的名勝之地橫望山及龍山遊玩。在重陽節的時候登上了龍山,與好友飲酒作詩來傾瀉心中的感情。
在詠菊詩中,“龍山之會”與“落帽”是常被引用的典故。孟嘉九日龍山落帽之事,是魏晉名士飄逸風度的典型體現,曆來文人多愛誦之。李白在這裡以孟嘉自比,臨風醉酒落帽,對月起舞弄影,表現出詩人曠達灑脫的性格與浪漫的氣質,以及對名士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
但“逐臣”一詞,也透露了他内心的失意憤懑,這就使此詩不僅是一篇吟賞前輩風流與自身潇灑之作,同時也有其對自己在現實中不平遭遇的感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