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齊魯,百家争鳴濫觞于此;經天亘地,滔滔黃河奔流入海。早在春秋時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和諧思想就肇始于齊魯大地。數千年來,和諧共生的思想滋養了無數華夏兒女。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山東省東營市春晖小學,不難發現,無論是校長還是學生、老師,身上都閃耀着溫潤如玉的光輝,春風化雨,晖光日新,連校園中春日盛開的牡丹、夏日偶見的流螢,亦綻放出動人的光彩。
校長王愛東認為,在理想的課程體系裡,教師、學生、家長,環境、課程、資源等,都不是單一和封閉的存在,而是“多樣互融、多維互動、多元互助”式的共存共生。根植于深厚的和諧思想,她提出了“共生”理念,推動春晖小學的課程與學生“共生共長”,助力學生成為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自動發展的主人。
東營市教育局宣傳辦主任季俊昌認為,好學校的性格色彩源于學校有“好課程”,“好課程”才會使學校有“性格色彩”。春晖小學的“共生課程”是創生新的學校育人生态,春晖小學之所以有“性格色彩”,就源于該校在課程改革方面不僅有紮實的行動、顯著的成效,而且培育形成了自己的課程改革品牌——“共生課程”。
開發行知課程 在人與自然共生中實現和諧發展
“大家快看,這些松樹的葉子顔色不一樣,去年的葉子顔色很深,是一種墨綠,新長出來的葉子顔色淺,是淺綠,摸起來也不一樣,老葉子硬得多,新葉子就溫柔一些!”一個小男孩興奮地喊大家快來圍觀。
原來,這是一堂别開生面的作文課,語文老師蘇慶紅正在講解“非常5+1”的寫作密碼。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蘇老師帶着孩子們走進校園,運用每個人“眼、耳、手、鼻、舌”這五種感官,加上一種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讓孩子們将親身所感寫在紙端,留住春天。
為了讓學生與大自然有更深層次的互動,王東愛帶着孩子們來到黃河三角洲濕地。
紅日出海,霞光萬斛,金光萬丈的太陽映照在蜿蜒曲折的黃河三角洲,看到千萬隻鳥兒騰空而起、在雲端翺翔,孩子們忍不住拿起畫筆,仔細端詳一隻隻鳥兒。
它們從哪兒來?它們要到哪裡去?五彩缤紛的鳥兒喚起孩子們無窮的好奇心,于是他們遍查資料,從探究名字的秘密開始,飛翔的秘密,遷徙的秘密,繁殖的秘密,還有濕地的秘密……在一次次的觀察和探索中,孩子們覺得,每次看到鳥兒,都像是看到自己的老朋友一樣親密可愛。
為了解開孩子們衆多的問号,春晖小學啟動了行知課堂,邀請專家來答疑解惑。在課堂上孩子們一個賽一個地把手舉得高高的,競相向專家提問,“鳥兒們在哪裡休息?”“東方白鹳一年能下幾個蛋?”“濕地是怎麼形成的?”“山東紫嘯鸫和台灣紫嘯鸫哪個更漂亮?”當專家告訴孩子們,珍稀的東方白鹳決定永遠留在這裡、從候鳥變成留鳥時,孩子們頓時歡呼雀躍起來。
“我要給白鹳做鳥巢!”“我來做食槽。”“那我給鳥兒做點好吃的吧,烤個面團撒上芝麻!”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道,“停!”一個聲音突然說,“我覺得不妥,咱們這樣做多像溺愛型的媽媽!鳥兒有了現成的食物,就懶得去捉蟲子,蟲子泛濫成災,破壞生态平衡,後果多可怕!”不僅如此,孩子們還為“蟲子和鳥兒的生命,哪個更珍貴?”讨論不休。
慢慢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識在孩子們心中萌生出來,他們通過研究鳥兒才發現,各種生物之間是互相制衡、互相依存的,當人類過多地幹預自然,可能會破壞大自然原有的生态體系。怎麼在合适的時機,以合适的方式去研究動植物,同時還盡量不破壞它們獨有的生活規律,這成為孩子們研究的新課題。
“然而,要讓這些資源變為課程,還需要系統思維和頂層設計。”王愛東說,早在2018年,春晖小學就研發了“童眼看東營”行知課程。其中,中年級段以“我與自然”為學習項目,引領學生從了解濕地生物樣态入手,生發認識和熱愛家鄉的情感。課程依托“兒童觀察力”這一核心素養的培養,架構起以“我們的鳥類朋友”為研究主題的級部課程結構體系,引導學生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性學習活動。
為了打造“共生”課程,課程建構前後經過了學校專家團隊頂層設計,級部教師團隊共同建構、班級師生建構、生生建構,整合校内外資源,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建構的過程。實施階段,則由“課堂版塊、校園青青田版塊、校園生态小徑版塊、明潭濕地公園版塊”四大版塊構成。
課前查找濕地動植物資料、課堂解說展示交流、互問互答深入本質、整理資料形成作品等幾個環節構成了課堂版塊。為了給每一個孩子展示的機會,每節課的作業都實現了“作品化”。這種跨學科、超學科的綜合性實踐作業,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性思維能力。
季俊昌認為,春晖小學在實現國家課程課标落地的過程中,借助“共生課程”的研發創生,鑄造形成了自己的性格色彩:豐富的課程顔色,使學校一年四季都有風景,每一個生命色彩更加斑斓;足夠的課程成色,讓學校“育人”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鮮明的課程特色,令所有的時空都成為生命成長的場域;厚重的課程底色,不僅讓學校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學,而且育人文化更具張力和魅力。
2019年,學校成功舉辦“你好,我們的鳥類朋友”行知課程研讨會,并以此為基礎,深入開展濕地課程建設,春晖小學也被評為“中國濕地學校”。
實施德育教化 在人與社會共生中提升品格
賽場上,參加800米賽跑的選手正緊張地角逐着,運動員矯健的身姿吸引了學生們的目光,加油聲、喝彩聲此起彼伏。突然,天公不作美,細如春絲的雨滴從天而降。由于是毛毛細雨,時下時停,并不影響比賽,因此校長告訴班主任,可以自行組織離開。于是,高年級的孩子靜靜地坐着,等待低年級的小弟弟小妹妹們一點點離開,低年級的班級則有序離場。搗亂的雨兒似乎也被孩子們淡定而有序的自覺所感染,悄悄地收起了雨簾。
比賽結束後,一個孩子跑到王東愛面前,興奮地嚷道:“校長您看!這次運動會,好多同學太帥啦!”王東愛問他,“你怎麼這麼興奮?難道你也得了第一名?還是你打破了記錄?”“我沒有,但是我好多同學都打破了記錄,真替他們高興!”
春晖小學的足球隊遠近馳名。一天,學校收到一封賓館寄來的感謝信。原來,每次足球隊出戰,哪怕是一二年級的孩子,也會将被子疊得像豆腐塊一樣整齊,把床單鋪得連一個褶子都沒有,把桌子收拾得幹幹淨淨。在共生教育的熏陶下,在老師們言傳身教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替别人着想,不給别人添麻煩,良好的規則感讓孩子們無時無刻不在散播正能量。
雖然春晖小學的足球隊時常在綠茵場上叱咤風雲,但在場下,足球少年們卻表現地像紳士一般彬彬有禮。賽場上,當對手的成績太過慘烈時,春晖足球隊的教練會告訴少年們,給對方留些空間,但注意不要太刻意地給對方機會,因為如果刻意給對方機會,反而會讓别人覺得不受尊重。當足球隊成功衛冕冠軍,孩子們高興之餘,也會反思自己在綠茵場上的表現,每個人的技術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發揮,團隊的配合程度如何?下次比賽彼此之間的配合能不能更完美流暢?孩子們就在每一次的反思中進步成長。
校長王東愛認為,對于獨生子女,尤其要培養他們合作、換位思考的品質和高遠的志氣。春晖小學的足球少年,不僅要在全國性的賽場上叱咤風雲,為了成績而比拼,将來更要走向世界舞台,展現中國少年的風采、志氣力量和精神。
在廣袤的齊魯大地上,照亮萬古長夜的孔夫子曾言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所以為君子,是因為有成人之美、求同存異的寬容與泰達。孩子的心是一張明鏡台,繪以包容、合作、分享的底色,收獲的将是和諧共赢的精彩。
王東愛認為,共生理念下,每一個孩子通過與自然、與他人、與社會、與自我的互動,獲得獨特的體驗,這些體驗最終将形成每個人的經驗,用以指導自己的生活;進而在生活中,進一步互相分享、互相影響,共同成長。在“共生”理念下,課程不僅與學生“共生共長”,而且可以助力學生成為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自動發展的主人。因而,在打造“共生課程”體系的過程中,她始終倡導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設計,根據國家課程中的内容,對一些承載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樣的知識和事件進行還原,回歸到富有生命力的、有趣的生活中,從而滋潤孩子們的生命成長,助力學校實施德育教化。
個性化教育 在生生共生中實現自我更新
春晖小學不僅引導孩子們學會與他人相處,也引導他們學會與自己相處。
運動場上,孩子們揮灑汗水、角逐冠軍。比賽結束後,老師們引導孩子們去思考什麼是勝利、什麼是失敗。有一次,一個孩子因為勞累而在800米跑步比賽中落到最後一名,大家反而一起為他加油打氣,因為大家看到了他的堅持和毅力。在共生教育理念的浸潤下,他們懂得了“勝和敗隻有在與自己的較量中,才是最有意義的”。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個性化教育,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學校盡己所能地對空間進行了能升級改造:把教室牆壁打開,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式的活動空間,等到教室的隔斷關閉時,學生又能在獨立的空間裡安靜地學習。作為一所具有中國根基的現代學校,為了設計出具有獨特氣質的書院,王東愛參考了北京十一學校、中關村三小等學校的設計,将春晖書院設計為一個開放的、自主的、協同的空間,每一部分既可以互相開放也可以獨立,孩子們在此既可以與自己對話,又可以與小夥伴們對話,還可以與上下五千年文明對話。
春晖小學的期末考試更是别具匠心。語文藏寶閣、數學歡樂谷、英語妙妙屋、運動巴士……考試變身為闖關遊戲。一共有七個關卡,好想都去闖一闖,可惜隻能選五個。是選自己喜歡的,還是選自己擅長的?嗯,這可真是個難題……通過一次次闖關,有的學生發現,雖然自己在科學或數學等方面還有不足,但是在語言方面頗有天賦。一道道關卡,正是孩子們認知自我的快速通道。
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發現自我,設計出有趣、有料、令人着迷的闖關題目,能量滿滿的教師團隊思考了又思考,讨論了又讨論,将“核心素養”細化為五大闆塊,即“數理與邏輯”“語言與閱讀”“審美與藝術”“運動與健康”“興趣與習慣”。
五年級學生在闖關“興趣與習慣”闆塊時抽到的考題是:“小剛不擅長與别人溝通,你有哪些好的建議?”面對這個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小剛可以先以書信的形式與他人交流,或者利用節假日出遊增加與人交流的話題,又或者多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增加勇氣和見識。
“這個題目考察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與人溝通的方法,并在生活中嘗試運用。”王愛東說,評價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客觀真實地體現多樣性、差異性與激勵性 。她認為,這樣的評價與學校“基礎核心”“公民素養”“健康生活”“綜合實踐”4個類别組成的共生課程體系一脈相承。尤其是評價這一環節,起着樞紐的作用,老師有針對性的評價,為孩子了解自己所長、查缺補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老師也得以全面了解學生。
根植于深厚的和諧思想,通過打造“多樣互融、多維互動、多元互助”式的共生課程,王東愛攜手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共同構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和諧共生的課程理念,用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行動,以晖光照耀師生日日自新。(文/姜麗麗 滕聞軒 圖/東營市春晖小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