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詢問:古代專門介紹詞牌的書有哪幾種?最早的詞譜的書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關于詞的起源有幾種說法,這裡不讨論。詞這種形式至少在隋唐時就已經有了,作為歌詞之詞的詞其實和詩一樣,最早都是伴随着音樂唱的,因此早先的詞是配合樂譜填詞。唐宋詞樂樂譜原本種類較多,在宋元時還有不少,其中南宋時期内府刊行的樂譜總集《樂府混成集》是集大成之作。
不過後來詩與詞都漸漸地脫離了音樂,詩變成了不能唱的徒詩。詞這一方面,因為傳承斷裂、古籍散失,後來的詞也與音樂漸行漸遠,慢慢地從依照樂譜填詞變成了依據詞譜填詞。
詞譜,就是記錄了各種詞牌的書,例如欽定詞譜、詞律、白香詞譜等。這些書記錄了詞牌的來源,聲韻的安排,每一詞牌不同的體式等。下面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說一下古代介紹詞牌幾本書。
一、 第一本詞譜 明朝《詩餘圖譜》首提婉約詞與豪放詞
據說最早的詞譜來自于明朝的文人張綖(1487-1543),字世文,正德八年(1513)舉人,号南湖居士,江蘇高郵人。在明嘉靖15年(公元1536年),張綖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詩馀圖譜》三卷,創調譜149阕,其中小令64阕;中調49阕;長調36阕。
張綖在《詩馀圖譜·凡例》中第一次提出了詞分婉約、豪放二體:
按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辭情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蓋亦存乎其人,如秦少遊之作多是婉約,蘇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詞體以婉約為正……。
張綖另一大貢獻是,他參考唐宋數百家名人名篇創立了聲調譜系,對每一個詞譜的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節律、結構等進行了注明,井然有序,使得後人填詞有了标準。
這本《詩馀圖譜》的地位很像隋朝的《切韻》的地位,可惜并沒有太多的人注意到。詩餘是詞的别稱,詞基本上就是講究格律的古體詩,南宋以後,文人稱詞為詩餘。 從這個名稱來看,在文人眼裡,詞低于詩的地位。甚至有不少詩人都不肯把自己的詞作收錄如文集中。
二、清朝《詞律》
另一本有影響的書是《詞律》,這本書是清萬樹編撰,一共二十卷, 編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把前人所分的小令、中調、長調規定了字數,以58字内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外為長調。
這本書收唐、宋、元660詞牌,1180體。《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
是編糾正《嘯馀譜》及《填詞圖譜》之誤,以及諸家詞集之舛異"。
《嘯馀譜》是明朝程明善撰寫,《填詞圖譜》清朝賴以邠撰寫,這兩本書錯誤比較多,因此萬樹的《詞律》被四庫全書所稱贊。清朝的杜文瀾《詞律續說》稱此書:作于宮譜失傳之後,振興詞學,獨辟康莊,嘉惠後者甚厚"。
當然,這本書也有很多脫漏錯誤之處。
三、康熙年間的《欽定詞譜》
清康熙時,陳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編寫,所以稱之為”《欽定詞譜》“。這本書以萬樹《詞律》為基礎,糾正錯漏,并予以增訂,一共有826詞牌,2306體。《四庫全書總目》譽之為"
分刌節度,窮極竊眇,倚聲家可永守法程"。
這句評價不錯,至今我們填詞也是多以《欽定詞譜》為準。例如介紹《生查子》這個詞牌時,欽定詞譜介紹了詞牌名稱的由來,詞牌的别稱,不同詞人作品的不同體式。
生查子 唐教坊曲名。《尊前集》注:雙調。元高拭詞注:南呂宮。朱希真詞,有“遙望楚雲深”句,名《楚雲深》;韓淲詞,有“山意入春晴,都是梅和柳”句,名《梅和柳》;又有《晴色入青山》句,名《晴色入青山》。
生查子 雙調四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
侍女動妝奁,故故驚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淚。
◎◎◎⊙⊙ ◎●○○▲ ◎⊙●◎○ ◎●○○▲
懶卸鳳頭钗,羞入鴛鴦被。時複見殘燈,和煙墜金穗。
◎◎◎⊙○ ⊙●○○▲ ⊙●●○○ ⊙⊙◎○▲
四、清《白香詞譜》
《白香詞譜》是清朝的一本詞作品集,是由嘉慶年間靖安人舒夢蘭編選的一些唐朝到清朝詞作。
這本書僅僅收錄了100篇詞,100個常用詞牌,每調還詳細列注平仄韻讀。分這些詞牌都是較為常見的,小令、中調、長調均有。這是一本簡明詞選,方便于初學者使用。
不過白香詞譜中有些詞牌的體式與欽定詞譜小有不同,例如白香詞譜中的《水調歌頭》,其中的斷句就與欽定詞譜的毛滂正體有些不同,與欽定詞譜中的蘇轼體相比,又多了不少平仄不拘的地方。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們填詞隻要符合其中一體即可。
結束語
唐宋初期的詞都是按聲樂譜《樂府混成集》等工尺譜倚聲填詞 ,後來聲樂譜失傳,就變成了後來的依照詞譜填詞。
從明朝張綖的《詩馀圖譜》以後,詞譜選本出現了不少,有明朝道士程明善《嘯馀譜》、清·萬樹《詞律》、清賴以邠《填詞圖譜》、清·王奕清等人的《欽定詞譜》等二十餘種典籍,但是大都依據張綖的方式進行增改。
今天我們填詞多使用欽定詞譜、白香詞譜、龍榆生詞譜這三種,其中欽定詞譜最全面。老街平時填詞大多是采用欽定詞譜的正體,因為其中平仄不拘的地方比較多,相對簡單。下面附上老街的一首小詞,也歡迎詩友們賜玉:
《賣花聲 嶽陽樓懷古》@老街味道
無客與憑欄,獨對君山,平湖晚照一蒼顔。笛裡愁腸吹欲斷,偏是陽關。
怅望水雲閑,長路漫漫。秋風鲈脍幾時還。多少英雄曾把酒,回首長安。
@老街味道
最好的詠黃鶴樓的古詩是哪一首?和老街一起寫幾首如何?
詩詞創作小知識 作舊體詩詞可以押幾種韻?新韻好還是舊韻好?
你家鄉的方言更接近古漢語嗎?古詩詞是不是用方言讀更有韻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