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
一方花容永駐的绮夢,
一顆色澤誘人的蜜糖。
▼
凡爾賽鏡廳,
一場精心安排的化裝舞會正在上演。
塗脂敷粉點美人痣的宮廷樂師,
奏出如他們的假發那般一絲不苟的旋律。
座中路易十五靜觀秋毫,
狩獵女神忽現舞池,翩若驚鴻。
《扮成戴安娜的蓬巴杜夫人》
那是蓬巴杜第一次出現在路易十五面前時的扮相/1746/布歇
原來是蓬巴杜夫人化身狩獵女神狄安娜。
法王久慕美人芳名,終于得見真容,
滿眼盡是她雪膚花貌、東奔西走的皎皎倩影。
以妙筆捕捉夫人經典造型的,
是史上久負盛名的洛可可繪畫代表人物,
弗朗索瓦·布歇。
這并非二人唯一一次合作,
在蓬巴杜夫人此後聖眷不斷的一生中,
布歇既是實現夫人宏大藝術野心的最大功臣,
也是洛可可繪畫史上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弗朗索瓦·布歇(François Boucher,1703-1770)/法國
今天我們就認識一下這位凡爾賽浮華夢的締造者
手持畫筆的誕生者
布歇天賦異禀,兒時便被譽為
“手持畫筆的誕生者”。
弱冠之年,他摘得藝術屆至高榮譽
——羅馬大獎,
由此踏上意大利遊學之路,精進畫藝。
回國後,布歇在彼時知識分子荟萃的
藝術沙龍上左右逢源。
左:《古代羅馬》記錄的貴族壯遊風潮
右:布歇《在工作室自畫像》/1720/藏于盧浮宮
不日布歇便被引薦給各方名流,
獨樹一幟的畫風引來權貴們紛紛委托。
而立之年,一項殊榮宣告了布歇非池中之物:
他成為皇家美術學院的正式院士,
次年便從王室接到了第一筆訂單,
事業開始馬不停蹄地搭上了皇家特快。
《黛安娜的歇息》/布歇/畫面‘捕捉’了黛安娜剛剛出浴的一刻。不僅她年輕的身體,秀氣的手腕和腳踝,她優雅的姿勢和微微反射的光都表現出一種過分的精美
溫泉水滑洗凝脂
凡爾賽的脂粉世界
在完成皇後寝宮天頂畫的委任後,
布歇當選皇家美術學院正教授。
1845年,年輕的蓬巴杜入主凡爾賽宮,
久仰這位洛可可藝術家大名。
凝視着布歇的作品,
夫人理想中自己的模樣漸漸清晰。
于是招徕大師,契闊談䜩,二人一拍即合。
要讓六宮粉黛無顔色,
需打造成天香國色 柳絮才高的立體形象。
于是,蓬巴杜夫人最著名的一幅肖像畫,
就在布歇的精心安排下誕生了。
這幅《蓬巴杜夫人》,堪稱洛可可肖像畫的典範/1756年
隻見卧榻上,伊人慵懶斜倚,
腮凝新荔,逸興思飛。
《蓬巴杜夫人》細節/滿室書香,玉指銜冊
高腳寫字台上尺素、文寶潦草陳放
花氣襲人知驟暖,地上散亂着樂譜和筆。
夫人的才女形象,就在布歇這看似不着痕迹的安排中展露無餘
布歇是這位頂級贊助者最合拍的造型畫師,
他為蓬巴杜灑上的洛可可光暈,
就這樣在法蘭西王朝的天空彌漫開來。
上:凡爾賽宮外景
下:宮内天頂一隅
以布歇的油畫為代表的淺色和粉色調,開始在凡爾賽宮生根發芽
伫立了幾個世紀的凡爾賽,
如一位金鱗映日又英氣逼人的将軍
倏忽铠甲盡褪,出落成精緻妩媚的可人兒。
蓬巴杜則成為布歇筆下,
接任新風格的宮廷維納斯。
《睡着的維納斯》是布歇為蓬巴杜夫人創作的作品/
2014在紐約以204萬美元成交,約合人民币1393萬元
布歇所用分散的光和對色彩的處理,
預示了印象主義。雷諾阿畫中芬芳
搖曳的柔和光線,同其有血緣關系。
“雲想衣裳花想容”式的肖像畫
一時間引得全歐紛紛效仿,
貴婦們仿佛都開啟了同款霧面奶油肌濾鏡。
殷殷期盼鎖入畫意詩情,
夫人也得償所願,從此凡爾賽宮中日月長,
路易十五朝自己投來的目光,
永遠熱切,永遠滾燙。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蓬巴杜夫人》/布歇
而布歇憑借出衆的品味和高超畫技,
竟得以遍窺宮闱群芳。
令他一度成為批評靶子的裸體畫,
無疑也是拿手好戲。
畫面裡的輕輕柔柔,不經意間卻能令人上頭,
如同一杯雞尾酒。觀之彌久,則醉眼迷離。
上:《朱庇特與卡利斯托》變體畫局部
下:《維納斯安慰愛神》局部/畫家削弱明暗對比、而加強色彩透明感的技巧,運用明亮色彩和新穎手法,使古典神話題材盡麗盡妍
布歇以精湛的裝飾手腕
鎮住了那些妖娆招展的鮮花藤蔓、
窮奢極侈的宮廷華錦,卻不曾亂了陣腳。
翡翠帳暖,活色生香,在布歇筆下有了最生動的視覺诠釋/《 維納斯的香水》1751
受雇于宮廷,藝術家創作的審美獨立性
多少受到甲方的需求影響。
但布歇不似其他首席畫師那樣一味投人所好。
除了宮廷的華麗,他筆下也充滿田園野趣。
田園·雅宴·詩畫
這一時代,戀愛是人間遊戲。
紳士淑女們身穿錦緞、遊弋于白雲林間,
在雕塑噴泉一旁暢叙幽情。
這類作品稱作雅宴畫,一經推出,門庭若市,
映射出當時開放的社會風氣
與“輕佻”的洛可可意識。
在當時生活奢侈飄逸成風的時代背景下,布歇的多産與努力為他赢得了一席之地/《愛之源泉》1748年
我不尋求别的東西
隻尋找雅緻、秀麗、柔和、嬌媚和愉快
但這一切都不是恣意放縱
而是小心謹慎的高雅
所要求的,蒙上一層輕紗
——布歇
想必和法國人骨子裡的浪漫有關,
布歇對牧歌情調的藝術情有獨鐘。
他描繪的田園野趣中,
憨态可掬的孩童形象亦廣受推崇。
山野童趣也是布歇鐘愛的主題。這一對油畫原作
帶有布歇簽名,曾為19世紀法國馬梅家族所收藏。
經盧浮宮布歇藝術負責人士鑒定,是極其難得的躲過了法國大革命的藝術原作 | 獨角鹿甄選
這些孩童形象極具布歇特色,
被稱為“布歇兒童系列”。
孩子們往往身處鄉野之中,
大自然充盈着童真的愉悅。
草長莺飛二月天,稚童戲蝶田野間。18世紀的布歇兒童主題原作作品有不少消隐于歲月中,這一對油畫卻幸運地留在收藏界|獨角鹿甄選
布歇的作品為曆代衆多重要藏家珍藏,
在瑞士億萬富翁蒂森公爵宅邸、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宅邸中
都可見其畫作。
在蒂森公爵宅邸,古董家具映襯下熠熠生輝的布歇名作《La Toilette》/1742/今日衆多國際收藏機構,凡爾賽、盧浮宮、大都會、V&A的鎮館之作,也有着畫家的身影。
布歇能似蛟龍得水,不啻為遇上伯樂的運氣。
事實上,他不可思議地高産,
平生創作逾千幅油畫、版畫及數以萬計的素描,
這份筆耕不辍的努力為他赢得了獨特的地位,
而這位西方洛可可大師,還是個“中國迷”。
《中國園林》1742年/布歇系列中國風景畫
為這種法式想象的“中國風”着迷的,
還有當時整個歐洲社會。
一系列的《皇帝上朝》、《中國園林》等油畫、
乃至以之為藍本的瓷器、挂毯被搶購一空。
"中國風"挂毯系列/好一位“法式中國風”的弄潮兒
及至耳順之年,聲望直抵巅峰,
布歇升任美術院院長、皇家首席畫師。
洛可可最後一位繪畫大家弗拉戈納爾,
和後來成為新古典主義大師的雅克-路易·大衛,
皆出自他門下。
弗拉戈納爾的代表作《秋千》1767
布歇不僅是一種藝術風格的中心人物,
同時也做到了一位倡導者應盡的責任。
——藝評家
無論是王室貴族的品味主導,
抑或蓬巴杜夫人的傾國野心,
對于布歇的卓絕才藝,
都是一種天時地利的成就。
布歇的調色盤,
成就了一個時代的高貴與朦胧。
他無疑是洛可可風尚的支柱。
溫潤,纖柔,缤紛奢華,馬卡龍色
“少女感”,“千禧粉”,“靜谧藍”...
随你用什麼詞語,在林林總總的風格派别中,
你總能一眼便認出洛可可,
弗朗索瓦 ·布歇将之推向極緻。
時過境遷,
至今卻仍處處有迹可循。
Aurora and Cephalus 局部1769/布歇
你若問這花花世界背後的邏輯和深意,
我會說,有時,思考不妨用眼睛代替。
就像毛姆所說——
我要在俗世裡生活
享受世上萬物,探索其中神性
如果那些狂喜的時刻确實就是
梵我合一
小編 | 秋蟲子
收集資料整理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