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後,春深日暖,百花感受到了春天的“蠢動”氣息,漸次綻放,庭院裡、路途中的樹木們也回應着春日的溫暖信号,此時,出遊踏青賞花,是春天最快樂的事。
盡管還有乍暖還寒的微風,但有誰能對大自然的千嬌百媚視若無睹呢?可是,“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小夥伴們面對盛開的繁花蠢蠢欲動,卻傻傻分不清這些美好的事物究竟是何芳名。
與其外出賞花不識花,被樹木庇佑卻不知其名,不如一起從漢字和詩詞中感受它們的性格吧!
桃花——仙風道骨的靈性氣質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雙飛燕子幾時回?夾案桃花蘸水開”……古往今來,中國人十分偏愛桃花,也許我們從漢字“桃”中可以窺見其緣由。
“桃”的古體字是
”,由“木“ “兆” 組成,“兆”的古文字“
”就是龜甲牛骨之上因受熱而産生的豎條裂紋。這是“鬼神”在對人say yes的象征,所以“兆”本身就是吉祥的。“瑞雪兆豐年”“預兆”“吉兆”“好兆頭”,都是衆人向往的,含有好的寓意。所以“桃”地位如此受尊崇和喜愛,隻是因為它那條獨有的豎條裂紋、“一言不合就開裂”的獨特性格和神秘而充滿靈性的氣質。
一向比較嚴肅的杜甫,在成都錦江邊漫步時看見了桃花,禁不住寫下風流婉轉的詩行:“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唐人元稹的《桃花》詩“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在深深淺淺或淺淺深深之中,火紅的桃花與雪白的衣裳形成強烈的對比,令人動容。
大詩人李白在《山中問答》中吟誦着:“問餘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這是何等的逍遙自在,何等的超塵出世,何等的無所牽挂。在這樣的時刻,在這樣的境界中,除了桃花,任何别的花朵都不相配。桃花身上有一種仙氣,短暫的嬌羞的花,和遙遠的理想、深邃的情感聯系在一起,形成一道中國獨有的仙風道骨的桃色風景。
梨花——清淨素雅的風儀
梨花潔白如玉,不争春光,卻在無聲中展露着春天的消息。梨花雖然很好看,但在中國古代大戶人家的府裡,都不會把梨花種在最重要或顯眼的地方,其倍受冷落也算是事出有因。“梨”“離”同音,而花又白得那麼不容接近,又有點凄清——曹雪芹筆下梨花一般的妙玉,最後也“終陷泥淖中”,仿佛帶着宿命的悲劇。
說來有趣,關于梨花最有名的莫過于“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可岑參寫的并非梨花,而是雪花。當梨花盛開時,确實好像頂着一團團雪花似的,讓人心曠神怡。“冷豔全欺雪,餘香乍入衣”。讀此句便能感受到一片清涼,白色的花本來就有一種出世的風儀,纖塵不染,再帶了缥缈的仙香,更增添了一分天然的風流。
梨花盛開之時,詩人們總愛在梨樹下歡聚飲酒,高适在盛開的梨花之下作詩雲:“牆上梨花白,尊中桂酒清。” 韓愈聽到梨花開放,也不覺欣欣然道:“聞道郭西千樹雪,欲将君去醉如何。” 也許是因為梨花的不争與高潔正暗合了文人墨客的高潔雅興,才使他們慕名而來,踏歌而去。
柳樹——依依惜别的眷戀之情
春光明媚,外出踏青的人,面對春光中無處不在的婆娑柳影,無論是大家最熟悉的“碧玉妝成一樹高”,還是情人間的“楊柳青青江水平”,抑或是閉上眼享受“吹面不寒楊柳風”……總之,在春天,我們無法不關注柳樹。
柳=木 卯,“卯”的古文字寫作“
”,是将某種物品使勁劈開的樣子,在漢字中表示“分開”的意思。柳樹有一個很大的特征,就是它的主枝幹會在離地三尺處就開始分叉,分成兩個主幹,由此柳樹被認為是一種代表分離的樹。
楊柳的千種風姿,萬種風情,無不洋溢着詩意。曆代文人墨客尤其寵愛它,以柳入詩的不下千首。從《詩經》開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傷别的先河。天下千樹萬樹,“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别離”,人們送别偏要折柳寫柳,柳枝依依,含情脈脈。柳者,留也。古人取其義表示眷戀不舍,折柳相留。
柳岸送别,難免有離别之苦,古代人們所處的環境與條件,使離别後的重逢成為十分不易的事情。“楊柳岸”成了充滿凄苦離愁的地方,為了生命價值的實現,“煙柳斷腸處”,凄婉哀怨,愛人們不得不承受空間阻隔的痛苦;“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遊子們不得不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懼,承受與親朋好友故鄉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這一切,都使别離蒙上一層悲切憂傷痛苦迷茫的情調,盡管春光無限,人們也會黯然傷神,折柳相念。
桑樹——質樸低調的博大胸懷
農曆三月,被稱為蠶月,此時春日遲遲,采蘩祁祁,人們也進入忙碌、開啟很多事情的狀态,好像要緊緊抓住短暫的春光。
桑樹不會像梨樹、槐樹等植于庭院之中,而是生長于鄉野郊次,因此天生就有田園、踏實的感覺。人們贊美春蠶到死絲方盡,卻不知道蠶的衣食父母桑樹,它的胸懷和奉獻,更是勝過一籌。傳說,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種桑養蠶,确立以農桑為立國之本,福佑萬民。從“桑”字的甲骨文“
”可以看出,“又”是桑樹的枝芽,可以說沒有桑樹,就沒有中華民族的今天,
桑樹在古人的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桑葉可以養蠶,桑果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桑的根和皮可以入藥,有一味中藥夏桑菊就是用桑樹的根皮做成的。可見其看似無用,實為大用。
不過,我們很容易将“桑”和“喪”聯系在一起,除了讀音相同都讀作“sāng”之外,它們在造字本義上也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系。甲骨文的“喪”寫作“
”,比“桑”多了幾個“口”。在古代家中發生喪事就會有人手拿着桑樹枝大聲痛哭,所以“喪”就是手持桑枝而哭的意思。古人認為開門見桑(喪)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一般不會在門前栽種桑樹;而在房屋後面栽種柳樹,象征着家人分離、不團結,“前不栽桑、後不種柳”的習俗,就是從漢字本身而來。
花開有名,樹出有名,字皆有理,每個漢字的背後都蘊含着古人對人間萬象的觀察和思考。也許你不能輕易從形态上分辨花與樹的名字,但通過漢字,希望能夠讓你認識不一樣的它們。
最重要的是,“逢春不遊樂,但恐是癡人”,春日苦短,莫辜負了大好春光,好好享受春天的恩賜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