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能打字就不發語音,能語音絕不打視頻,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基本社交禮儀。
除了工作消息,不熟悉的微信都自動過濾;除了驗證碼,所有的手機短信都未讀清空;除了快遞外賣,不認識的電話都爽快挂掉。
相比于十幾年前每天守着QQ等消息,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喜歡手機響起。
我們不再期待意料之外的驚喜出現,生活中多了一個詞叫社交恐懼,手機來電、微信來消息,都成了打擾心情的爛事。
除非是關系非常親密的伴侶,是那種經常通着電話各自做着自己的事,即使一言不發,也不會覺得尴尬的關系。
哪怕是推心置腹過的好友,也很難再有期待。曾經我們無話不說,張口就有聊不完的話題,可是後來有了各自的生活,彼此的一切都很少參與。
久不聯系,生活環境不同,也不再有共同的語言。即使曾經的情分,依然深藏心底。
就像久不見面的戀人,再次相見時,都仍會有陌生感,需要一點時間來重新熟悉。
所以後來啊,我再也不接受戀人異地,相比于網絡連接的精神寄托,我更需要的是現下的相互陪伴。
即使隻是片刻,也享受片刻的永恒。
智能手機普及後,我們好像越來越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每個人都是手機不離手,别人随時都能找到你。
電話鈴聲一響,心髒一緊,整個人就開始焦慮,時常在猶豫中錯過電話,也沒有勇氣回打過去,等對方再次打來,内心會開始加倍緊張。
如果有不得不打的電話,号碼撥出去,嘟嘟的聲音響起,就開始心跳加速。
這種對手機來電産生緊張、排斥、逃避的心理,被人們稱之為電話恐懼。
其實真正令人害怕的不是電話,而是那種必須要馬上做出反應的逼迫感,手機通話更像是一次現場即興演講,沒有時間去思考和美化你的回複。
不像文字消息,打出去的每一句話,我都有足夠的時間來組織語言,不必立刻馬上做出回應。
就像我們經常會在和别人争論之後,感覺自己當時腦袋短路沒有發揮好,因為給我們思考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這種恐懼社交的一類人,被人們歸咎于性格内向。
但是你也并不是每時都内向的,不是嗎?比如在喜歡的人面前,在工作場合裡,在志同道合的好友面前。
我曾經在一個短視頻創作團隊工作,在我跟我的領導和同事說我很内向時,他們都表示震驚,說從來沒有覺得我内向。
原來你也并不是真的内向,你隻是不願逢場作戲,隻是不想在思想不同頻的人面前,說着互相都不認同的言語。
你隻是不願委屈自己,不願意在沒有共同語言的人面前,假裝去讨别人歡心而已。
後來我學會了按向所需,按需外向,按需内向。意思就是隻跟有需要的人,有需要的事滔滔不絕。
所謂内向,也不過是身處的熟人社會,給你貼上的标簽而已,因為你從小思想就與常人迥異,一堆人聊着你不感興趣的家長裡短。
你不屑于虛意逢迎,别人就會說你内向不愛說話,誰又知道,不是不愛說話,我隻是不愛與你說話罷了。
誰人又知,在我感到舒适的場合,和讓我感到舒适的人在一起時,我也是一個話痨,也是一個話風犀利的搞笑女。
所以啊,你大可不必為難自己,刻意去改變什麼的,這世間本就浮華萬千,何苦讓自己身心俱疲。
并非每個人都要綻放成玫瑰的樣子,就算你是路邊最不起眼的小雛菊,那也是最純真的你自己呀。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