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贊美對方的優點?不對矛盾的雙方進行批評指責,相反,分别贊美争執的雙方,肯定他們各自的價值,使他們感到再争執下去隻會損害自己的形象,因而自覺放棄争吵,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怎樣贊美對方的優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不對矛盾的雙方進行批評指責,相反,分别贊美争執的雙方,肯定他們各自的價值,使他們感到再争執下去隻會損害自己的形象,因而自覺放棄争吵。
星期天,小陳一家包餃子,婆婆擀餃子皮,小陳夫妻倆包。不一會兒,兒子從外面跑進去:“我也要包。”
婆婆說:“大剛乖,去洗了手再來。”
兒子沒挪窩,在一旁蹭來蹭去。妻子叫:“蹭什麼!還不去洗手。看,弄得一身面粉,我看你今天要挨揍。”
“哇……”5歲的大剛竟哭起來。
“孩子還小,懂什麼?這麼兇,别吓着他!”婆婆心疼孫子了。“都5歲了,還不懂事。管孩子自有我的道理,護着他是害他!”
“誰護着他了,5歲的孩子能懂個啥,不能好好說嗎?動不動就吓他!”
小陳一看,自己再不發話,“火”有越燒越旺之勢,便說:“再說,今天這餃子可就要鹹了喲!平日裡,街鄰、朋友都說我有福氣,羨慕我有一個熱情好客、通情達理的母親,誇獎我有一位事業心強、心直口快的妻子。看你們這樣,别人會笑話的,都是為孩子好。大剛還不快去讓奶奶幫你洗洗手,叫奶奶不要生氣了。”又轉向妻子:“你看你,标準的‘美女形象’,嘴噘得都能挂十隻桶了。生氣可不利于美容呀!”妻子被他逗樂了。那邊,母親正在給孩子擦着身上的面粉,顯然氣也消了。
2.喚起當事人的榮譽感
講述吵架者可引為自豪的一面,喚起其内心的榮譽感,使其自覺放棄争吵。
在一輛公共汽車上,乘務員關車門時夾住了乘客,但自己還不認賬。這時,一青年打抱不平,對乘務員說:“你是幹什麼吃的!不愛幹,回家抱孩子去!”乘務員的“嘴”像刀子,兩人吵了起來。這時,車上有位老工人看看青年胸前的廠徽,想起了什麼,擠了過去,拍拍青年的肩膀說:“小丁,你當機修大王還不夠,還想當個吵架大王嗎?”青年說:“師傅,我可不認識你呀!”“我認識你,上次我去你們,你站在門口的光榮榜上歡迎我,那特大照片可神氣呢!”小夥子一下紅了臉。老工人說:“以後可不要再吵架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嘛。”一場糾紛就這樣化解了。
3.恰當地“褒一方,貶一方”
人們在吵架的時候,經常為了誰對誰錯、誰好誰壞而争執不休。因此,勸架者應抓住一點,在對一方進行勸解時避重就輕,不對雙方道德上的孰優孰劣作出判斷,而是在二者個性、能力的差異上适當地“褒一方,貶一方”,使被褒的一方獲得心理滿足,并放棄争執,而又不傷害被貶的一方,使勸解成功。
小陳和小楊是某學校新來的年輕教師。小陳心眼細,考慮事情周到。小楊性情有些魯莽,但業務能力較強。一次,兩個年輕人發生了争執。小陳說不過小楊,感覺很委屈,跑到校長處訴苦。校長拍拍小陳肩膀說:“小陳啊,你脾氣好,辦事周到,這個大家都清楚,也都很欣賞。可是,小楊天生是個爆性子,牛脾氣一上來什麼都忘了,等脾氣過去了就天下太平了。你是一個細心人,懂得如何團結同事、搞好工作,你怎麼能跟他那爆性子一般見識呢?”一番話說得小陳臉紅了起來。
4.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縮小争端本身的嚴重性,使一方或雙方看淡争端,從而緩和情緒,平息風波。某廠一對新婚不久的夫妻因家庭小事鬧矛盾。女方一氣之下跑到本廠娘家哭訴告狀,說男方欺負她。哥哥聽罷,心想:妹妹結婚不久就遭妹夫欺負,日後還有好日子過?于是,氣憤地揚言要去教訓妹夫。這時,父親充當起“和事佬”來,首先對兒子說:“别沖動!教訓他就能解決問題嗎?再說,他家又不在廠裡,一個人孤立無援的,你去教訓他,旁人豈不要說閑話?好了,妹妹自己家裡的小事,用不着你操心,還有我和你媽呢。你多管些自己的事去吧。”
待兒子息怒離開後,父親又勸慰女兒說:“别哭了,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都結婚出嫁了,還耍小孩子脾氣,多羞人。小夫妻哪有不吵架的?我當初和你媽就常吵鬧呢。不過,夫妻吵架不記仇,夫妻吵架不過夜。你不要想得太多,日後凡事要大度些,不要像在娘家那樣嬌氣任性。好,快點回你們小家去,不要讓他到這裡來找你回去,他是個不錯的小夥子。家醜不可外揚,以後,丁點兒小矛盾不要動不動就往娘家跑。”
女兒點頭止哭,像沒事一樣,回她的小家去了。
夫妻吵架本是稀松平常的事,而當事人本身卻認為事情很嚴重。因此,父親在勸慰女兒的過程中,始終強調夫妻鬧别扭隻是“丁點兒”小事情,促使女兒把争端看得淡一點。女兒在冷靜思考之後,認同了父親的看法,思想疏通了,氣也自然消了。
将鼓勵寓于贊美之中
不是任何贊美都會産生正面效應,任何事情都要有個“度”。對學生、下屬、晚輩等表示贊美,如過分使用溢美之詞,則可能會助長對方驕傲、自滿、浮躁的情緒,不利于對方學習、工作、做人等的進一步發展。
這就要求我們在贊美時應當把握好分寸,适可而止。少一些華麗的不切實際的溢美之詞,多一些實實在在的引導、肯定和鼓勵,既滿足對方自我價值實現的心理,又令其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和期冀,從而更加懂得上進。
豐子恺考入浙一師後,李叔同教他圖畫課。在教木炭模型寫生時,李叔同先給大家示範,畫好後,把畫貼在黑闆上。多數學生都照着黑闆上的示範畫臨摹起來,隻有豐子恺和少數幾個同學依照李叔同的做法直接從石膏上寫生。李叔同注意到了豐子恺的穎悟。一次,李叔同以和氣的口吻對豐子恺說:“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你以後,可以……”李叔同沒有緊接着說下去,觀察了一下豐子恺的反應。此時,豐子恺不隻為老師的贊揚感到歡欣鼓舞,更意識到在老師沒有說出的話當中包含着對他前程的殷切希望。于是,豐子恺說:“謝謝!謝謝先生!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期望!”李叔同對豐子恺的贊揚,激勵他走上了藝術生涯。豐子恺後來說:“當晚李先生的幾句話,确定了我的一生……這一晚,是我一生中的一個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沒有變。”
将鼓勵寓于贊美之中,一定要注意贊美須具體、深入、細緻。
抽象的東西往往很難确定它的範圍,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美的東西應該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感受得到的,很具體。如果要稱贊某人是個好推銷員,可以說:“老王有一點非常難得,就是無論給他多少貨,隻要他肯接,就絕不會延期。”所謂深入、細緻,就是在贊美别人的時候,要挖掘對方不太顯著的、處在萌芽狀态的優點。因為這樣更能發掘對方的潛質,增加對方的價值感,贊美所起的作用更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