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玉澤估計有點頭疼。
在一衆企業熱熱鬧鬧籌備雙11之際,有個國貨護膚品牌卻意外陷入輿論風波,甚至沖上了熱搜榜。它就是玉澤。
陷入争議漩渦的玉澤
看到#玉澤#二字上熱搜時,品牌君還以為是品牌在為雙11做預熱。點進去get到關鍵詞“罵”“聲明”“李佳琦”“薇娅”才隐隐嗅到一絲不尋常的味道。
從網友們的評論來看,玉澤此次上熱搜有兩個導火索。
其一:玉澤起初的合作對象是李佳琦,在李佳琦大力推薦下,玉澤知名度進一步打響,成為所謂的“國貨之光”。
但走紅後,玉澤因某些原因停止與李佳琦團隊的合作,轉投薇娅。這一行為被部分網友解讀為“翻臉不認人”“過河拆橋”。
其二:有消費者質疑玉澤被捧紅之後“溢價嚴重”“改成分了”,認為玉澤參加大促活動缺乏誠意。
随後玉澤方發布聲明,回應網友質疑,表示“非常珍惜與各個合作夥伴包括李佳琦先生的合作”“在無法達成一緻的情況下暫停與李佳琦團隊合作”“我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國貨品牌隻要用心做好産品,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
簡單總結下,玉澤通篇聲明主要就兩個意思:
1. 不存在所謂的忘恩負義,停止合作是雙方團隊協商後達成的共識。
2. 玉澤是國貨品牌的匠心代表。
很遺憾,玉澤的長文聲明并沒能讓該事件熄火。甚至激起不少人的逆反心理,覺得玉澤拉“國貨”下場的行為頗為不妥。
争議還在繼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品牌君并非當事者,所獲取到的信息不足以對事件的是是非非、對對錯錯給出個判斷。
對與錯之外,品牌君倒是覺得此次玉澤風波本身便足以引起品牌們的注意。
玉澤誕生于2009年,在較長一段時間裡它都隻能算是“小衆品牌”。直到2019年撞上直播風口,遇到了如今的頭部主播李佳琦。
2019年玉澤與李佳琦互動頻密,尤其是雙11前後。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19年雙11,玉澤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0%。
嘗到直播帶貨甜頭的玉澤,2020年進一步加大直播投放,截至去年6月,玉澤直播滲透率已經達到33%。
在一博主發起的“你知道玉澤是因為薇娅還是李佳琦?”投票中,有12.7萬人選擇了李佳琦,1萬人選擇了薇娅。
種種數據均表明:“李佳琦”“電商直播”是玉澤品牌銷量迎來爆發式增長的重要推力。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一個傳播渠道能夠讓品牌聲量與銷量在較短時間内實現質的突破,就有概率能讓一個品牌陷入相同量級的争議之中。
當品牌對單個渠道依賴性太強時,處境就很容易變得尴尬。它們必須在平台、主播、品牌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否則,不僅會失去主播的核心粉絲群,還可能會在更多吃瓜群衆心中留下負面印象,影響品牌整體形象。
“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的故事告訴我們,分散投資能降低風險,在市場發生波動時可以讓你少虧錢早回本。
某種角度來說品牌營銷也是同理,多渠道發力更有助于降低運營風險。當然弊端就是,品牌需要耗費更多精力與金錢去維護與運營。
利與弊,得與失,如何權衡就需要品牌自行定奪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