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雙碳目标落實?作者:張大永(西南财經大學),姬強(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郭琨(中國科學院大學),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促進雙碳目标落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張大永(西南财經大學),姬強(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郭琨(中國科學院大學)
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危機,尋求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全球的共識。2020年,我國提出“雙碳”目标以來,在全社會範圍内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特别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來自家庭端的綠色生活方式改變已經被提到與綠色低碳生産方式轉型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國“雙碳”目标的實現首先是需要依賴生産方式轉型。生産方式轉型主要從供給側出發,強調企業作為生産主體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即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聚焦在企業如何通過引入綠色生産方式、加強綠色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家綠色社會責任意識、加強綠色生産管理制度等實現生産組織方式的變革與升級。企業社會責任(CSR)已經形成一套标準化的管理體系,被國内外企業廣泛接受,并在推動企業生産方式綠色轉型,助力國家“雙碳”目标,實現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為了實現碳中和的目标,僅在供給側的努力是不夠的,還要有需求側的配合,即生産方式轉型與生活方式改變雙輪驅動。生活方式改變主要強調公衆綠色行為轉變對于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貢獻。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最終消費占GDP的比例顯著提升,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我國經濟已經開始從生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随着消費者需求的不斷提升,由此帶來的碳排放增加必将對我國綠色轉型造成一定挑戰。有研究表明,以英國、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消費所産生的直接或者間接的碳排放量可以占到總排放的70%以上,在我國當前這個比例相對較低,約為40%-50%,但是随着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持續提高,這個比例也必然會不斷上升,從需求端進行減排已經成為建設綠色低碳社會的重要需求和機遇。與此同時,全社會消費模式的綠色轉變也将通過需求端的結構性調整間接影響企業的生産經營策略,促使企業更多地開發或應用綠色創新技術,生産綠色低能耗産品,從而影響企業的綠色轉型路徑和轉型速度。
在我國乃至全世界,個體的消費行為都是家庭整體消費決策的一個組成部分。通常來講家庭的經濟行為被認為是一個宏觀經濟體中最小的微觀決策單位。因此,考慮消費側綠色行為的思想需要從家庭層面出發,明确家庭社會責任(Household Social Responsibility, HSR)這一概念,即家庭應該也必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推動綠色生活方式的廣泛形成,從需求側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從而服務于我國“雙碳”目标的實現。家庭碳減排應當作為企業碳減排的有益補充,HSR也應與CSR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社會治理體系,從“供給端”和“需求端”雙向發力,最終實現全社會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家庭社會責任(HSR)并非是簡單的消費方式轉變,其背後需要從家庭主體的特征出發,建立一套嚴謹的符合經濟學邏輯的完整體系。具體來講,一個完整的家庭社會責任(HSR)體系需要涵蓋四個方面,即4A體系,包括Awareness(綠色意識),Acquirement(知識獲取),Action(綠色行動),和Acknowledgement(社會認可)。
在HSR-4A體系中,培養居民的綠色意識(Awareness)是實現家庭社會責任的前提。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關注氣候變化及其對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但是大多數人還未能夠認識到其重要性和緊迫性,特别是大多數人會忽略消費層面對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作用。依據PEW研究中心的調查表明,在全世界範圍内對于氣候變化的認知具有較大的差異,中國僅有49%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而僅有18%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兩者都明顯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一方面,當前社會缺乏對綠色生活方式、綠色消費的明确定義,簡單地重複綠色的概念并不足以引發廣大群衆的共鳴。另一方面,社會上對于消費端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認識不足,需要進一步通過社會各媒介的反複宣傳和倡導,完善公衆對于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強化生态保護與資源節約意識,讓人們意識到綠色低碳發展不僅僅是企業需要承擔的責任,每一個消費決策個體的行為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全社會的整體可持續性。
綠色知識獲取(Acquirement)是推動家庭社會責任的關鍵要素。消費者僅有綠色消費的意識還遠遠不夠,從意識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需要以相應的綠色知識作為基礎。在當前大多數有關家庭消費行為的研究中,人們發現綠色意識和低碳消費行為之間一直存在着顯著的差異。大多數人雖然能夠意識到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但是由于缺乏對相關知識的積累,并不能将意識轉化為行為。在這一點上,一方面,需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媒體手段,大力宣傳普及氣候變化、低碳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知識,讓消費者獲取如何更好地開展綠色節能行為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科學地進行綠色消費。另一方面,強化和鼓勵企業加大對綠色節能産品的認證和宣傳,例如标識出高能效産品的節能量與減排量,輔助消費者更好地做出綠色消費決策。
綠色行動(Action)是實現家庭社會責任的途徑。無論是意識還是知識,其最終目的是要轉化為切實有效的行動,真正實現生活方式的轉變,從而實現家庭社會責任的核心目标。在綠色低碳的行為中,既需要考慮到減緩(Mitigation),也需要考慮到适應(Adaptation),這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的兩大并重策略。前者是積極地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從消費模式上進行改變,實現減排;而後者是提升适應能力,例如綠色産品的選擇、資源節約與回收、綠色出行方式的轉變等。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固有的消費和生活習慣,提升綠色消費踐行度,推動公衆從心裡真正适應綠色生活方式。需要認識到無論是減緩還是适應的行為,都與文化程度、年齡結構、消費水平、地域習俗等衆多社會因素有關,需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出發,更有效地推動綠色行動,實現家庭社會責任。
社會認可(Acknowledgement)是完善家庭社會責任的保障。從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來講,每個個體的決策都是一個實現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過程。而最根本的效用來源于消費,因此如果是以降低消費為代價而實現家庭社會責任則缺乏内在的動力,從而難以持久。如何能夠使家庭社會責任相關的行為産生效用,進入到家庭決策過程中,以實現内驅力是完善家庭社會責任體系的根本保障。一方面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當人們的消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滿足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之後必然會更為積極地追求社交、尊重和最終的自我實現。因此需要在全社會更為廣泛的層面推動綠色價值體系,建設一套對綠色生活方式認可的社會價值觀至關重要。另一方面,對家庭消費的綠色行為予以量化并形成一套激勵機制,例如利用《公民綠色低碳行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化導則》,從衣、食、住、行、用、辦公、數字金融等類别對消費者的綠色低碳行為給予界定,利用數字平台量化個體消費行為的碳排放量并予以推廣,引導全社會真正實現綠色消費行為方式的轉變。
總體而言,綠色生活方式的建設和家庭社會責任的實現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與企業層面社會責任的實現同等重要。4A體系在整體上為HSR的實現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思考,但是在具體問題的實現方面仍需要大量的工作,既需要學術研究的支撐,也需要在實踐中逐步地完善。需求端的綠色轉型與供給端的綠色轉型是相輔相成的,有效的結合可以更好地推動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實現既定的目标。更進一步來講,系統地推進家庭社會責任理論體系建設不僅會對實現我國長期可持續發展戰略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也會對全世界範圍内應對氣候危機的行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來源: 光明網-學術頻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