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網上有一個段子是這樣說的∶“我又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被每個人都喜歡”。
現實的确如此,你人再好,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你,有人羨慕你,也有人會嫉妒你,有人喜歡你,也有人會讨厭你。
生活就是這樣,你所做的一切,并不能讓每個人都滿意。
心理學有這樣一個名詞:“嫉羨”。
意思是每個人都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會産生妒忌或者是反對性行為。
而這種心理出現的根源則是内心深處缺乏安全感,從而産生自私、占有的心态。
當它看到一個事物與衆不同或者是産生超越時,便會诋毀、反對。
正是很多人有這樣的心理,就注定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是很難的事。
所以不要為了别人的眼光而丢失自己的理想,别人嘴裡的你,不是真實的你。
要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敢于活出自我,不被世俗标準和他人所束縛的人。
01.
之前認識一個女孩小雨,在我眼裡就是那種敢愛敢恨又很獨立的女生。
愛就愛了,懷孕就懷孕了,戀愛大膽,沒什麼好遮掩的。
有很多人問她從什麼時候開始談戀愛?
她隻是說從大學的時候,當時父母極力反對,認為她該好好學習,不讓談戀愛,但她做出了一個不一樣的選擇,一個屬于自己的選擇。
在她眼中,戀愛應該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權,不能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而錯失了自己的幸福。
她說:“父母的建議你需要聽,但是你也要有你自己的一份打算。就如我在上大學時,能夠理解當初父母的那種心态,他們是為了你好,但是,你已經獨立了,有些事,你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
是啊,一個完整的人格,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衡量标準,而不是遇到反對就“猶豫不決”。
事實如你所料,後來,小雨結婚了。
而新郎則是大學裡面的男朋友,他們度過了四年的愛情長跑,終于走上了婚姻的禮堂。
這也說明了小雨的堅持是值得的,當初頂着反對的“選擇”是正确的。
其實真正的活出自我,就是敢于追尋自己喜歡的東西,擁有不怕受傷的勇氣。
每一次愛都用盡全力,永遠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不會因為任何人而喪失這種能力。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我願獨立自主和照自己的意思過生活;凡是我自己需要的,我欣然接受,我不需要的,我就決不希求”。
02.
三毛的一生中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過。”
也許對于很多人來說,無論是她的生活還是她的遭遇,都不夠完美,但她依然沒有逃避命運,勇敢的面對人生。
去撒哈拉是她從小的夢想,長大後她義無反顧踏上撒哈拉沙漠,遇上荷西,經過波折後與他相愛,準備定居在這片沙漠。
但沙漠的環境遠比她想象的更艱苦。
荷西認為三毛本來生活富足,來撒哈拉其實是為了追求内心的執念。
面對生活的艱難,三毛并沒有抱怨,而是想方設法的為生活增添樂趣把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其實真正的活出自我,不一定要追求奢侈的生活。
不逃避現實,不念過往,不畏将來,認真過好每一天也許是真正的自我。
不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長,心中都要有詩和遠方,熱愛生活,做一個樂觀主義者,認真的過好每一天,清醒地認識到現實的殘酷,并依然熱愛生活。
03.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王先生,在衆人眼裡,他是一個很“好”的人。
你隻要成為了他認定的朋友,基本上就會對你的需求來者不拒。
在他的口中,從來都沒有一個“不”字,從來都是“好”“可以”“沒問題”。
後來我問他,你是不是對誰都這麼好?
他說不是,再後來,我們在一起上心理學課程,他才告訴我他從來都沒有活出自我。
他從小就被誇“懂事”、“乖巧”,這些誇獎的話聽得多了,慢慢的在自己腦子裡紮了根,覺得自己天生就是這樣的人。
他不懂得拒絕别人的請求,不管對方提出什麼要求,都不知道如何去拒絕。
但時間久了就會慢慢厭惡這樣的自己,不想成為這樣的爛好人。
他開始試着改變,意識到某些東西并非屬于“自我”,就是活出自我的第一步。
其實活出自我,就是要将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上,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多注重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期望。
真正的活出自己,就是不被條條框框束縛住,不被别人的思想綁架。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勇敢去追尋并對自己行為負責,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是别人定義,而是由自己決定。
04.
其實,活出自我就是:
在别人的反對、嘲笑中,依然堅持自己的選擇權;
追随夢想,哪怕路程坎坷,不抱怨、并熱愛生活;
不把别人眼光看的太重,學會拒絕,打破“老好人”的枷鎖,活出真我。
越長大,我們的見過的事物越多,反而越不容易堅守心中的“自我”。
不可否認的事實:“我們的自我正在慢慢消逝,正在被按部就班、條條框框的生活所改變”
記得曾讀過一篇文章,裡面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
“歲月改變了每一個人,大學同學小麗,在剛入大學時,每天都打扮漂漂亮亮的,在寝室激動說起理想:想當一名化妝師。
時隔數年,我們再見到她時,她已經被生活完全征服了,屋裡堆滿的雜物,小孩在哭叫,滿臉的皺紋,隻有熟悉的聲音,才能辨認出來,她就是我們當初的小麗。
當大家坐在一起,再提起當年的夢想,大家可能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一個活潑開放的女孩,卻活變成了這樣子。”。
深有感觸,因為我們在座的各位或者各位的朋友可能就是其中的“小麗”。
一個人活出自我是多麼的不易,很多人在面對生活的攪拌時,到最後隻剩下不斷的妥協。
而那些真我,自我,卻躲在内心深處,不敢發聲。
沒有人能夠阻擋我們自我意識的覺醒,對真理的追求,對夢想的熱愛。
但是我們要敢于發聲,敢于選擇,敢于拒絕,敢于敢脫束縛。
畢竟,
人生太短,别給人生留下遺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