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幹肉褐鱗環柄菇

幹肉褐鱗環柄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43:18

新京報訊 據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微消息,近日幾場降雨過後,發現肉褐鱗環柄菇又出現在京城的公園裡,比去年提前了2-3周時間,預計1-2周以後達到生長旺盛期。

2019-2021年,肉褐鱗環柄菇在我國至少造成35起中毒事件,85人中毒、8人死亡,是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大“蘑”王!

在此提醒大家:北京市進入蘑菇中毒高發期,市民到公園和郊外遊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謹防中毒。

肉褐鱗環柄菇

幹肉褐鱗環柄菇(肉褐鱗環柄菇出現在北京公園)1

肉褐鱗環柄菇

肉褐鱗環柄菇常生于針葉林下,以松樹、雲杉、冷杉等最為常見,也可生長于楊樹、棗樹或其他闊葉樹下。

菌蓋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鱗片,菌褶白色,菌柄下部有與菌蓋上同色的鱗片。肉褐鱗環柄菇菌乍一看有點像我們常吃的香菇,聞起來也有淡淡香味,個頭僅為香菇的1/4。别看它個頭小,卻含有劇毒的鵝膏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型中毒,如治療不及時,可導緻死亡。

肉褐鱗環柄菇是北京市危害最為嚴重的劇毒蘑菇之一。誤食後早期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潛伏期一般大于6個小時。1-2天後,急性胃腸炎症狀減輕,患者通常自覺“康複”,此時特别容易被忽視,卻不知肝損害正在悄然發生,常因拒絕就診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最終導緻急性肝衰竭、多功能髒器衰竭,甚至死亡。經過積極治療的病人,一般2-3周可進入恢複期,各項症狀體征逐漸消失。

幹肉褐鱗環柄菇(肉褐鱗環柄菇出現在北京公園)2

肉褐鱗環柄菇

雨水過後野生蘑菇生長旺盛,除了大“蘑”王-肉褐鱗環柄菇外,以下幾種有毒蘑菇也很常見,需要大家警惕。

晶粒小鬼傘

晶粒小鬼傘多生于闊葉林樹根部地上,叢生或群生。菌蓋直徑2-4cm,淡黃色、黃褐色、紅褐色至赭褐色,初期卵形至鐘形,後期平展,成熟後蓋緣向上翻卷。

菌褶初期米黃色,後轉為黑色,成熟時緩慢自溶。菌柄淡黃色,質脆。晶粒小鬼傘可引起胃腸炎型中毒。

幹肉褐鱗環柄菇(肉褐鱗環柄菇出現在北京公園)3

晶粒小鬼傘

絲蓋傘科

幹肉褐鱗環柄菇(肉褐鱗環柄菇出現在北京公園)4

絲蓋傘科

絲蓋傘科主要特征為子實體淺褐色、黃褐色、褐色,小型,菌蓋被多縱向纖毛,有時被絨毛至長纖毛,中部有凸起,菌柄基部與菌柄等粗或膨大。

該類毒蘑菇含有毒蕈堿,引起神經精神型中毒,中毒潛伏期短,通常為15分鐘-2小時。

臨床表現為出汗、流涎、流淚、瞳孔縮小、多尿、腹痛、腹瀉及嘔吐等症狀,并且常伴有心搏過緩,呼吸急促,視力模糊,甚至出現幻覺等。

幹肉褐鱗環柄菇(肉褐鱗環柄菇出現在北京公園)5

絲蓋傘科

其實有毒蘑菇的品種還有許多,通過肉眼很難分辨有毒和無毒的品種,許多民間流傳的辨别方法并不可信。

預防蘑菇中毒最可靠的辦法就是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野生蘑菇。如果一旦不慎誤食野生蘑菇,出現中毒症狀要特别注意:

盡快就醫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現不适,要盡快就醫。如意識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而且一起食用過毒蘑菇的人,無論是否有中毒症狀,都應該就醫,要特别注意“假愈期”,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留存野生菌樣本

就醫時,及時告知醫生野生蘑菇食用史,最好攜帶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種類,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再次提醒大家

北京市已經進入蘑菇中毒高發期,到公園和郊外遊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菌,謹防中毒事件發生。

編輯 劉佳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