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攝影精品欣賞?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野生動物是生态環境的風向标在江蘇南京,鳥類攝影師郝夏甯,用十多年時間,拍下了上百萬張照片他将跟蹤拍攝的鳥兒照片整理出版成兒童科普繪本,同時,他拍下的照片也記錄下這座城市十年來的生态變化那麼在他的照片裡,一個城市的鳥兒在十年間,具體變了什麼?人與鳥兒的家園又變了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鳥類攝影精品欣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野生動物是生态環境的風向标。在江蘇南京,鳥類攝影師郝夏甯,用十多年時間,拍下了上百萬張照片。他将跟蹤拍攝的鳥兒照片整理出版成兒童科普繪本,同時,他拍下的照片也記錄下這座城市十年來的生态變化。那麼在他的照片裡,一個城市的鳥兒在十年間,具體變了什麼?人與鳥兒的家園又變了什麼?
郝夏甯曾是南京一所高校的科研人員。2009年正式開始拍鳥,他拍過幾百種鳥,上百萬張照片。退休後,他将照片整理出版為兒童科普繪本,讓更多孩子了解鳥類和自然。
在郝夏甯的鏡頭裡,有和睦的貓頭鷹一家,有給孩子遮雨的水雉爸爸,有喜歡在情侶園看别人談戀愛的斑頭鸺鹠。十多年來,從山區到濕地,從長江沿岸到城市湖泊,郝夏甯的鏡頭不僅記錄下鳥兒們的生存繁衍,記錄下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也記錄下南京這十年來的生态變化。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你看現在濕地多好,長得非常茂盛,綠油油的,水裡面水鳥也很多。這裡過去是魚塘,養魚農民可能會用一些藥,我們在河邊都會看到一些藥瓶。可是現在好了,都是自然保護起來了,環境真的是比原來要好得多。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态文明建設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南京的濕地資源豐富。2014年,《南京市濕地保護條例》開始實施。當地采取了退漁還湖、栖息地恢複等一系列舉措。2018年以來,圍繞長江、太湖等重要濕地區域開展生态修複治理,累計修複濕地1.2萬多畝。南京濕地生态狀況顯著改善,濕地鳥類種類與數量也都有明顯增加。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去年發布調查報告,記錄了南京首次系統性調查9處主要濕地鳥類的分布狀況,調查發現154種鳥類,其中不乏瀕危鳥類。鳥類種類和數量增多這樣的變化,也體現在郝夏甯的鏡頭中。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剛開始拍的時候,拍了沒兩年,也就是100種左右。現在我這兩年下來以後,大概現在估計能拍到三五百種。
郝夏甯說,早些年拍到的多是一些普通鳥類,連見到貓頭鷹都是稀罕事。而這些年,越來越多之前罕見的鳥類,都能經常拍到了。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這個叫棉凫,過去也是非常難見的。有時候,他們說安徽有一隻棉凫過來了,我們就跑到安徽去拍。那時候拍得很遠而且很怕人,可是這兩年來講,棉凫在我們南京有繁殖地,每年我們隻要去找都能拍到了。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大拟啄木鳥我們原先隻能偶爾看到一隻,但是基本上沒有繁殖過。今年竟然發現了它在南京繁殖,就在植物園裡面安了家,并且撫育了小鳥,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南京用影像把它記錄下來。
在郝夏甯看來,更多的變化還體現在人與鳥類之間的關系上。以前拍鳥時,他還經常會看到挂着死鳥的捕鳥網,如今已經基本看不到了,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人與自然更加和諧。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這隻貓頭鷹學名叫斑頭鸺鹠,在玄武湖情侶園,是都市裡面的公園。你看這張照片,它很輕松就坐在上面,遠處能看到光斑,這個就是霓虹燈。你看這個公園裡面有霓虹燈又有鳥,而且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過去很少。它竟然在我們這個畫面裡出現得這麼完美,人與自然是和諧共處的。
生态更好了,環境更美了,郝夏甯說,自己拍出的照片也更漂亮了。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這張照片是普通秧雞,是早幾年的時候拍的。其實你們一看就知道,環境有一些塑料瓶、藥瓶,還有一些泡沫,這個環境就很差。你說鳥在這樣的環境裡面拍出的照片能美嗎?不可能的。這幾年我們拍的照片肯定是要比原來好得多,漂亮得多。
除了鏡頭裡的鳥兒,郝夏甯也明顯感覺到,這十年來,南京的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生态系統也更加完善。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這一窩紅角鸮幼崽被蛇吃了,是自然現象也是食物鍊的問題。這也表示生态和諧發展。
去年11月,南京市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生态環境保護規劃新的目标:全市林木覆蓋率保持31%以上,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9%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對于鳥類攝影師郝夏甯來說,他也希望未來自己的鏡頭,能夠記錄越來越多的鳥兒,記錄越來越美的自然,記錄越來越和諧的生态。
鳥類攝影師 郝夏甯:作為鳥類拍攝者來講,希望拍攝的鳥類種類會越來越多,生态會越來越好。
(總台央視記者 馬力 徐大為 毛成坤 李楠 江蘇台 紫金山視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